APP下载

一种德育新方法——自我卷入法及其运用

2011-08-15努尔沙拉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民主规则德育

隗 峰 努尔沙拉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自我卷入法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方法,它是指教师为转变学生的观念或改善学生的行为,通过设置客观中立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得出适应情境的正确观念或行为,再将学生卷入与之类似的情境之中,促其反思自身,接受其讨论之结论,改变先前错误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真理只有在被学生亲自获得,亲自体验,并成为他们个人的信念之后,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实施自我卷入法目的是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

一、自我卷入法得以确立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五部分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个不断上升的需要层次。这一理论说明了每个人天生都有不断向上、向善发展的愿望与追求。一个人在成长发展中之所以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其低层需要没有得到合理满足的结果。

(二)价值观辨析理论。价值观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人的潜能、价值,认为人的价值观念开始时混沌一片,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行动,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学生被引导作出有意识的努力去发现和理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

(三)认知失调理论。关于态度学习的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一致性需要”,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即出现认知失调时,就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获得一致与协调,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

(四)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本质的核心观点是:(1)学习是学习主体内部的主动建构,不是外界信息的单纯输入。只有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只有当新的信息被纳入学习主体已有的模式并获得了具体的意义以后学习才算真正发生。(2)学习活动是学习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有选择地去注意所面对的大量信息,从中做出推论。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将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过程,并认为这一过程具有两个特征:(1)课程实施是一个诠释和创造的过程。诠释学认为,文本必须进入到诠释的境遇之中,才能由潜在的文本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同样,课程文本必须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解释,才能实现其作为课程文本而具有的教育意义。同时,诠释学认为,普遍相通的人性为解释者理解历史文本提供了根据,作者与解释者之间基本的纽带是共同人性、共同的心理结构或普遍意识。(2)课程实施是一个交往和对话的过程。在对课程文本的诠释中生成新的意义,离不开诠释过程中的交往和对话。罗蒂认为,与其他人的对话是指导我们的唯一来源,是“理解知识的最终背景”。多尔认为:“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会话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蕴涵于主体性之中的主体间性是实现真正交往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具备了主体间性的主体才能真正地敞开自我、容纳他者、倾听他人、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和对话。这些“对话”、“谈话集体中沟通彼此的主体间性”等方式支持着我们的生存,也支撑和构造着人类行为的实践理性。

二、自我卷入法得以确立的现实依据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机械灌输和简单强制的做法已经不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必然要求教育民主化。同时,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学校教育承担着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及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使命。另外,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更是发挥着促进或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适应中国学生的成长特点。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国度。在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就是德育,且这种德育注重的说教与灌输。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目前我们依然多采用说教与灌输,这使得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生长在道理的海洋里,听着道理不断长大。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说教灌输,只能导致学生的逆反与麻木,带来德育的低效或无效。

(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比如学生认识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认识能力的发展要快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这就带来了一个德育教育的普遍现象:知行脱节。所以,自我卷入法在强调民主讨论的同时,也特别强调观念与行为的外在强化,以使教育达成目标:知行统一。

三、自我卷入法的操作步骤及运用举例

自我卷入法的操作步骤并不复杂,下面我先举实例,然后再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班级纪律涣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明确制度并严格执行。那么,如何使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不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对抗行为,又相对容易的接受和执行呢?为此,教师与学生展开对活。

师: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一个很好的单位(这是大家共同了解的单位,因为混乱而垮掉)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垮掉呢?

生:因为这个单位管理混乱,缺乏良好的制度。

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师:你们说得很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据我了解,这个单位不像你们所说,是有健全的制度的,那又是为什么呢?

生:有制度但不落实,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师:很好。规章制度不落实等于废纸一张。但我了解到,他们是有落实的,比如,有一次他们就对一名员工给予了严厉的处罚。

生:是有这么回事,但他们的制度在执行上不能延续一贯,有时执行有时又不执行。

生:同时,据我们了解他们的制度只对下,不对上。

师:大家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对你们的观点进行一个总结。

生:任何一个单位要想很好的发展和进步都必须制定合理、有效地制度,并且面向全体持续一贯的执行。也就是法律课上所说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师:很好。大家今天给我上了一课,其实也给你们自己上了一课。那么,现在面对我们班级的混乱局面,大家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大家都感到很失望,因为我们都渴望和谐、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看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班级新制度,并且面向全体,包括我,持续一贯的执行。

生:我们愿意。

由于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知识是师生、生生平等互动,全心投入、积极建构获得的,这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动态性或知觉性的知识,是学生社会性需求、理智和精神需求的综合体,于是,它便提供了一种方向意识,支配着学生看待与诠释事物的方式以及对乐于从事的事物的选择。知觉性知识实质上是一种因高度深刻理解所产生的一种几乎发自内心的关系性意识,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连续性感受,是一种洞察,一种“啊哈”的赞叹,一种来自于思考、感觉与情绪等的格式塔汇集。所以,这样的教育才能导向真正有效的教育。

通过对上述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自我卷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针对学生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某一问题,教师设置与之相关的某种客观中立的情境以备学生讨论。之所以要设置客观中立情境,是为了保证讨论的客观性和讨论的参与度及其结论确信感。2.引导学生对此情境进行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在讨论进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同时也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讨论,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所得出的结论。3.教师将学生卷入与此类似的情境中,由于“一致性需要”,学生接受此结论,并愿意改善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四、使用自我卷入法的配套措施

(一)明确发展的合理目标。

目标是行动和发展的方向,是获取成功的基点。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追求。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讨论得出的观念目标或行为目标往往“具有激励效应、自主效应和整合效应。”同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一旦有了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就将产生巨大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就能变‘他控’为‘自控’,发挥出巨大的主动性。”

(二)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教师必须采取较为有效的外在强化措施,即制定相应的纪律、规则、制度以保证教育的成效得以保持。自律是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他律是外部力量对行为主体的监督和约束。他律依赖于自律,通过自律发挥效用;自律以他律为先决条件,通过他律逐步养成,二者相辅相成。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德育工作更有力量。

不过,一旦涉及纪律、规则、制度,就可能会有人担心会不会因此影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可以避免的。首先,人类社会本身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是社会规则,成长于斯的学生自然都有规则意识,如同他们玩游戏。其次,既定的规则、制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是对学生外在的桎梏和压迫,问题的关键是看这种规则、制度是怎样产生的,是不是合理的。如果规则、制度没有侵犯学生基本的民主权和公民权,且在规则、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认可它,那么这种规则、制度就会被学生认为是可以接受和遵守的。再次,主体间性所形成的认识论,也为我们消除担忧提供了依据:制度不仅有效地反映了个体行为与群体维系的内在机制,也提供了个体互动从而保持群体存续的行为规则结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场和认识论前提才引致了制度的产生。

[1]陈桂生.教育研究空间的探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6)

[3]刘文旋.新解释学及其后现代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2)

[4]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民主规则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