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2011-08-15刘勇
刘 勇
(伊犁州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2010年,中国互联网的很多用户都在使用一种互动及传播性极快的工具,这种工具被多家主流媒体评为“本年度最值得尊重的媒体”,它就是微博。目前,微博在我国十分流行,微博用户成倍的增长。到2012年中国微博注册用户将达到2.4亿。微博成为了一个即时采集和发布信息的平台。
在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中的突出应用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如美国大选中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在twitter上建立了个人主页,但最终奥巴马获得了15万follower的支持,而希拉里仅有6千多,Twitter对中国5.12汶川大地震和印度孟买恐怖袭击的即时报道,以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再次显露出它的力量,引发了微博被追随的风潮。目前国内微博主要有: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9911微博、叽歪、做啥、Easytalk等。
一、微博的传播优势
微博的传播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简单易用。首先,相对于博客强调版面布置来说,微博的内容简短,字数最多一般为140个字。对用户的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也没有博客那么高,任何一个人只要会发短信,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上,简单的记录方式降低了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实时性、便捷性和现场感极强。第二,微博平台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极大方便用户通过手机、计算机、IM客户端等方式接入平台发布微博、第三方应用等,与博客相比,微博进一步下放话语权,更加凸显草根性与平民化。
2.即时性和现场感。微博的即时性优势使其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现场感。微博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能够让微博用户随时随地进行“现场直播”。许多事件发生的时候,微博甚至走在传统媒体的前面。特别是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微博操作简单的传播方式、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便利的终端服务器,使其具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任何人”的特性,占据了信息发布的制高点。
3.微博传播的互动性。随着互联网时代3G网络的开通、3G手机的使用,手机与用户、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手机与传统媒体之间进行互动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微博因此也可以体现其互动性。除了通过手机、计算机在微博上快速发布信息外,用户还可以在微博上快速发布评论和感想。在微博中,微博用户与粉丝之间的“对话”如同“面对面”一样,互动性极强。
二、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微博既继承了传统博客的优良特性(如即时性、参与性、开放性、交互性、社会性),又具有内容短小精悍、交流快速方便、操作方式多样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加上网络可提供丰富的资源,也为通过组建微博课堂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讨论问题经常受到时间、地点、学生心理因素等的限制,通过网络时空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架起沟通交流桥,使教学中不能深入、彻底进行讨论的难题迎刃而解。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教学的方法均作了规定,这使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教学中不能很好互动,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成了线性的机械化教学流程,它制约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进而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微博在时间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由性、灵活性和可记录性则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式,以微博为平台让我们尽情表达各种想法,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参与意识,能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流畅分享彼此的意见。学生可通过熟悉的互联网络或手机在微博上发送讯息,便能快速跟上课堂节奏。除了热烈的发言外,教师通过所显示的响应,会实时补充和回复同学们的疑问。同时还能激发鼓励部分不愿意讨论的学生尝试参与。通过微博网络平台来组织大家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从而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之中,
2.方便学习,扩展课堂空间。微博实时、便捷、互动性强等传播特性,可以保证其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移动学习。微博的多平台使用方式使得利用其传递信息非常方便。微博的点对点信息传送功能避免了信息的泛滥发布盲目发布,教师可以通过私信将问题的答案发送给特定的学生,降低了页面更新无关信息而引起其他学生注意力分散。最后,微博良好技术支持和操作上的简便性也都为微博应用于移动学习创造了无限可能的空间。微博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应该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微博良好的技术支持可以满足人们移动学习的需求。学生可在课堂上、行走在路上、篮球场上、图书馆等不同地点随时与老师、同学、朋友探讨问题,通过微博,学习时间和地点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信息;微博平台的人员包括教师、其他学生可随时接收,并可以使参与移动学习的群体扩张到无限,快速形成庞大的网状学习群体。学生可以随时与专家、教师、同学及他们的粉丝取得联系,一个问题可以在这个庞大的学习团队中通过及时交流并迅速得以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是传统的学习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3.累积资料,促进知识结构的改变。微博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为学生积累资料提供了方便,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在身边没有笔、纸,情况下将脑海里突然闪现灵感、收集到的资料上传到微博。除了自己收集资料之外,通过微薄所收集的资料同时也提供给了所有微博的关注者,粉丝们在享用这些资料的同时,可以写入他们的观点和收集的其他资料。这样,用利用微博所收集资料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将个人行为纳入了一个组织中,为学生累积丰富学习资料的同时,进一步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从而发挥这一平台更大的效应和价值。
4.符合现实需要,便于接受和普及。微博的交流比较口语化。微博的广泛应用开创了人人参与的全球化的、整合的、新型的文化空间,利用互联网络将全世界的个人联系到一起。微博的出发点便是让人们尽可能地展示生活的点点滴滴,人们可通过微博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等琐碎信息发送出去,以最快速度了解到朋友所有个性化信息并自由交流。可以说,它为人们开启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将渐渐习惯于这样的表达和信息获取方式。
如今,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媒体和教育思想正在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国内外对微博的教育领域中应用研究虽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交流、管理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性能的改善以及移动上网资费的下调,如果将微博这一平台在教育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必将为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教育微博的研究前景一片光明,让我们共同期待。
[1]许卓.微博的传播优势及发展前景 新闻前哨 2010.6
[2]祝智庭.微博的社会网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