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伯族“西迁”精神的内容及弘扬问题研究

2011-08-15马炜泽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西迁锡伯族爱国主义

马炜泽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18世纪中叶,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后,为了巩固新疆天山南北的统一局面,确保领土的完整,抵御外来侵略,清政府先后从东北和漠南蒙古等地抽调了八旗满洲、达斡尔、察哈尔、鄂温克和锡伯官兵远赴新疆戍边。其中,锡伯族官兵一千多人,从辽宁沈阳携带家眷近四千余人,从各地汇集到盛京锡伯族家庙——太平寺,杀牲祭祀祖先,焚香祈祷,共饮离别酒,洒泪话别。带着火种和稻种告别东北故乡。4月19日从沈阳出发,经彰武、蒙古草原进入蒙古国,走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穿绕科齐斯山,经过额米勒、巴尔鲁克、博尔塔拉等地,冒严寒,顶酷暑,风餐露宿,克服各种艰险,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以顽强的毅力於1765年(乾隆三十年)7月提前抵达新疆伊犁河畔,完成了西迁的历史壮举。

锡伯族的西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了,然而,西迁的历史壮举仍然在锡伯族中传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作为“西迁节”,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目前,这一节日已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百四十多年风风雨雨,锡伯族同胞与新疆各族人民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同甘共苦,携手戍边、屯垦、开发、建设,不仅谱写了保家卫国史诗,而且在这一伟大壮举中,锡伯兵民凝结、铸就成“爱国奉献、坚韧不拔、同舟共济”的“西迁”精神。进而激发了锡伯民族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良传统美德。今天,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征程中,我们更应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为新疆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提供精神动力,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弘扬“西迁”精神作一初步探析。

一、“西迁”精神的内容

爱国奉献:1764年,上千名锡伯族官兵连同眷属四千多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举家携族艰难远徒,奉旨从东北重镇沈阳西迁到西北边陲伊犁驻防,为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到达伊犁后的二百四十多年历史进程中,他们进驻察布查尔,防守卡伦,戍守台站,承担起防守边疆的重任。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在打击沙俄的入侵、反对内部分裂主义等战斗中屡立战功,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辛亥革命成功后,锡伯官兵参加了伊犁军民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伊犁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锡伯青年纷纷参加三区革命民族军,钳制了国民党军队,为全新疆和全中国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锡伯族一代又一代人,始终为祖国领土完整,为西部边疆的繁荣,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这种爱国奉献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鼓舞着新疆各族人民。

坚韧不拔:漫长的西迁征途,穿越茫茫漠北高原,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漠北草原,气候多变、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地广人稀。但是伟大的锡伯族人民在同恶劣的自然地理逆境的搏斗中,却表现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永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和品质。锡伯族军民冒酷暑,顶严寒,风餐露宿,不畏艰难险阻,在极其残酷的西迁路途中,忍受着长途跋涉的艰辛,最终到达目的地——新疆伊犁。在极端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锡伯族同胞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饥饿、干旱、疾病等无法想象的困难,凿山筑渠,修筑了著名的“察布查尔”(锡伯语粮仓之意)大渠,使万古荒原出现了村落相望、阡陌相连的景象。“西迁”锡伯民族发展史上的种种壮举,无一不体现了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同舟共济:西迁的锡伯族在与兄弟民族的交往、交流中,融合进西北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他们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祖国这片神奇、富饶的沃土之中,同各民族群众肝胆相照、和睦相处、忧乐与共;他们同各民族一道,同舟共济、奋不顾身,抗击外来入侵者,反对分裂、义不容辞保卫祖国的疆土,维护祖国的统一;他们同各民族一道团结,勇于开拓,屯垦创业,引水种田,不仅为民族发展解决了生计,同时,在伊犁河畔建起一座新城。在新的世纪中,要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新疆必须大力弘扬这种同舟共济的锡伯族“西迁”精神。

二、新时期弘扬“西迁”精神,就要团结、爱国、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一)弘扬“西迁”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奉献”精神就是识大体、顾大局,为祖国、为人民,吃苦耐劳、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建国之行,做一个坚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具体应体现为:

1.爱自己的国家,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新疆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是爱国主义的一个基本内容,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应始终以祖国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错误的言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保持新疆社会稳定,首先要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乌鲁木齐“7·5”事件,证明民族分裂势力一刻也未放弃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肢解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罪恶目的。解放以来,严肃的斗争现实告诉我们,在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支持鼓励下,新疆境内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采取反动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进行打砸抢烧杀的暴力恐怖活动,破坏我们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散布各种谎言,为实现其反动的政治目的大造舆论。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他们歪曲事实,攻击社会现实。强迫十八岁以下少数民族学生信仰宗教,强迫妇女戴面纱,向他们灌输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宗教狂热,严重的影响了新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正确舆论、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有国主义教育,巩固和扩大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的成果,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觉悟。

2.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因此,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3.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无私奉献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锡伯族“西迁”精神的体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但和城市相比,农村基层发展还显得很滞后,要实现农村基层的全面发展,就离不开广大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我们共产党员为了基层的事业,要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党员尤其是干部要坚定信念、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弘扬“西迁”精神,永葆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坚韧不拔精神就是克服艰难困苦、勇于拼搏、自力更生、开拓自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它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为不甘落后、从困境中奋起的坚强志气。新疆地处边陲,大部分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经济基础差,条件比较艰苦。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树立扎根基层的决心,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在基层锤炼,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得失,以无畏的勇气迎接挑战,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体现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蓬勃朝气。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题,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试验的全过程,勇于采取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突破一切束缚改革发展的框框套套,敢闯敢试、超前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全民、集体、私营、个体经济相互渗透和共同发展的路子。

再次,体现为坚定信念、锲而不舍的昂扬锐气。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念,抓住新疆发展滞后这个突出矛盾,发挥新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坚持惠及民生、改善民生,使新疆经济科学跨越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我们要树立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缩小新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优质商品棉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目标,完善规划、突出重点,坚持民生优先,卓有成效地推进援疆各项工作,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三)弘扬“西迁”精神,恪守同舟共济、团结互动的和谐理念。

同舟共济、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锡伯族“西迁”精神的突出表现。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促进各民族团结,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对于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要大力宣传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中华儿女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共同维护边疆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这一基本区情,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和力量,推动科学跨越。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广泛 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团结友爱、亲如一家。要围绕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坚韧不拔,同舟共济的“西迁”、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把这种精神渗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西迁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西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特定的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西迁精神作为一种理性精神,它不是自发产生和形成的,而是自觉培育和塑造的结果。可以说,西迁精神教育是弘扬西迁精神、增强西迁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加强西迁精神教育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自觉地认识、了解、运用那些能激发民族意志、启迪民族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传统。

猜你喜欢

西迁锡伯族爱国主义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西迁丰碑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锡伯族民歌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