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

2011-08-15孙桂琴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舆论领导干部

孙桂琴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云南 蒙自 661100)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

孙桂琴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云南 蒙自 661100)

目前,新兴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已成为影响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运用好新兴媒体的力量做好各项工作,是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本领。

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能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格局乃至对整个社会生活和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环境,都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关注媒体、重视媒体、充分利用好媒体,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发展的一种崭新方式,是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恶性事件,表明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和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事件处置的进程和结果,甚至关乎党的事业的成败,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党政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从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事关重大、影响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新兴媒体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新要求、新考验、新挑战,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转变执政理念,更加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努力掌握新兴媒体的巨大功能,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积极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增强运用新兴媒体的新本领。

一、前提条件:切实转变领导干部的观念

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新兴媒体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党报党刊,面对的是大量的都市类报刊、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境外媒体,媒体和舆论的多元化,各级领导干部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靠行政手段“一刀切”地管住所有媒体、管好所有媒体。新兴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平等性、参与性特征,其影响力渗入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观点、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平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第一,要树立媒体新思维,努力提高舆论的主导力。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众的舆论力量日益强大,党和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已经开始由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转向主导、引领、合作、竞争,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等多重化关系。一是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深化对网络新兴媒体的战略认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二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在舆论传播中牢牢把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增强舆论的引导力。三要及时、准确、主动、全面地向党内外介绍各级党务工作和政府工作,及时就涉及党务工作和政府工作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问题表明立场、观点,及时澄清涉及党的工作和政府工作的各种误解,批驳谣言,消除不实或歪曲报道的影响。四要在应对热点敏感性问题和突发事件时,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保障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第二,要树立全新的平等沟通、主动交流的新理念,努力提高沟通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必须改变传统的封堵、控制的旧观念和工作方式,树立流动沟通,平等交流,交锋、融合、开放的新理念。要变“堵”为疏,以“疏”为主,将单向传播变成有效的双向交流。二要特别重视网上交流,认真倾听广大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学会运用新兴媒体把握舆情,联系群众,推动工作的方法。第三,要树立舆论风险意识。新兴媒体由于其身份的隐匿性,发表的言论往往尖锐、大胆甚至偏激,媒体舆论的引导、动员以及管理和控制等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目前公民理性参政议政的能力还不够成熟,甚至有被一些利益主体利用的风险,从而使形势出现变异或趋于恶化。由此,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新兴媒体及其舆论形成的过程和存在的风险,把握新兴媒体环境下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规律,树立危机意识,增强防范意识,建立预警机制,处理好新兴媒体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第四,要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逐步学会运用网络媒体工具与功能,树立“拇指经济”意识,把网络当作重要的信息资源,加快发展经济社会的载体。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降低服务成本,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三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快捷、廉价、效果较好的优势,让公众迅速了解党和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要适应“桥头堡”建设的需要,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加快建立区域经贸合作促进网络平台,提供信息、物流、贸易、单证等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优化贸易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多、双边交流渠道,推动跨境贸易平台的互联互通,创新电子化贸易流程与结算方式,推动国际贸易环境的便利化和无纸化。

二、关键:学习掌握新知识

媒体有其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规律。领导干部必须把握媒体发展的规律,增强运用新兴媒体的科学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第一,要加强对媒体新知识的学习。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许多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领导干部不会上网、发短信、发电子邮件、图片的编辑传输,甚至不会打字,不会写博客文章,更不会对信息的进行理解、分析和批判,功能性文盲也不在少数。有的领导干部面对记者,不敢说、说不好、不知怎么说,有的患得患失,采取逃避、回避的态度。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要与时俱进,注重对新兴媒体知识的学习,掌握新兴媒体的功能、特点和规律。二要自觉学习,带头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学会运用媒体新知识。三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工作,熟悉网络语言,积极主动进行网上舆论引导,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发现网上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经常就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表网上评论文章,参与在线交流,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第二,要加强媒体新知识的教育培训。一是组织部门要把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开展好媒体知识大讲堂,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努力普及媒体新知识。二是党委和政府机关的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要突出对媒体新知识的学习,党校、行政院校和其他培训要设置专题,突出重点,对面对媒体、新闻发布、新闻采访、处理突发事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塑造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等关键性的内容,重点进行专题教学,加大对干部运用新兴媒体能力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媒体,发挥好媒体的作用。三是要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认真剖析,探索成功经验,总结失误教训,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面对媒体和记者等实战增强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机会。第三,要加强对媒体新知识的引导。网络世界最大的特点是社会的扁平化,为此,一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平等意识,平等交流,平等对待,淡化惟我独尊、官本位的意识。二是要客观看待新兴媒体的负面效应,正确看待媒体和记者的报道和批评,正确对待网民的关注、热议、监督和抨击。不能反应迟钝的躲或掩耳盗铃的堵,也不能一见批评报道,就指责媒体,甚至敌视记者,打压记者。要有包容之心,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三是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民群众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政府网站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可以起到引导公众舆论,消除误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重视政府网站的建设,加大投入,将其作为应对新兴媒体环境,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提供民意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的正常途径。四是要主动了解舆情、善于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进行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第四,要加强对媒体新知识的研究和运用。一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新兴媒体的特点、规律,了解新闻记者的特点和属性及心理和需求,学会换位思考,了解网民的心理,熟悉具体的技术细节和专业惯例,及时、正确地面对媒体,及时授权或直接发布新闻。要善于与记者沟通,并通过媒体寻求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新闻媒体和记者本身固有的特点是求新、求异,你越是堵,他兴趣越高,你越想掩盖,他越是盯住不放。你不通过正当途径提供新闻信息,他就会从旁门左道挖掘小道消息,甚至凭空猜测,主观臆断。如果封堵消息、不及时主动地向媒体发布新闻,很可能会使事态急剧恶化,甚至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二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避免谣言四起,领导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表示自己的关注,及时控制事态。三是对于新兴媒体,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许多领导干部还处于盲区,对于新兴媒体出现的新情况和发展的趋势,要更加注意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对于一些新规律、新理论,要更加注重深入探索、认真研究和把握。

三、着力点:善用方法和技巧

重视和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必须熟悉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掌握面对媒体的方法和技巧。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一是领导干部必须以正确和恰当的态度面对媒体,态度应真诚,要求新闻发言人对记者采访“零拒绝”。二是面对质问,要态度鲜明地表明立场,不能含糊。三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审时度势,对事件性质能够迅速作出深刻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强化沟通合作。第二,要遵循主动的原则。领导干部要全面地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积极与媒体沟通,主动进行新闻发布。在接受采访之前,要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回答问题要准确简洁,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攻击性的语言、甚至是错误的报道,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第三,要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领导干部要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不说假话、不说“无可奉告”。不随意给群众乱扣“刁民”、“恶势力”等帽子,禁用和慎用“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别有用心”、“一小撮”等词语,不随意伤害群众的感情。第四,要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切不可自相矛盾。第五,要把握分寸,遵循“度”的原则。一是要掌握说话的“度”。对于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弄清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不可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二是要把握职责的“度”。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三是要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必须在黄金时间告知公众。对于某些敏感事件,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一言一行都必须以法律、政策为原则,不随便发表议论,在说实话的同时,措辞谨慎严谨。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提问,要由具体部门作答,领导不宜“包办”。第六,要努力提高表达能力。一是要学会用简捷、务实、通俗的语言和表述方法,懂得对外宣传传播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用局外人,甚至是外国人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熟悉和认可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即善于运用逻辑清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大众传播语言。二是要审时度势,用真诚的心体察媒体和受众的感觉,多讲事实和措施,多举例证和数据,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四、重要保障:加强管理和监督

新兴媒体蕴含的巨大能量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加强规范管理,缩小负面影响,才能保证新兴媒体的健康发展。第一,要注重发挥好新兴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建设、运用和管理好新兴媒体,一是必须努力将其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倡导“红段子”,利用“手机报”等占领新型媒体的舆论阵地。三是要注意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阐释解读,加强对思想认识问题的引导,尊重差异,增强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引导新兴媒体的健康发展。第二,要强化对新兴媒体的管理,不断改变管理方式。一是要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管、控、压、罚的管理方式,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和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二是要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三是要从重事后处理、轻源头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加重视民生,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四是要加强对互联网和网吧的管理,强化新兴媒体的行业自律,积极进行信息过滤其结果中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⑳这表明,主观世界是在观念的形式中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内容,是在概念中凝结着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㉑由此决定了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逻辑上的同构性,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都在发挥着固有的作用。可见,整个人类哲学认识论领域、思维领域必须遵循的规律并非是一种悬置或预设,其内在的逻辑渊源在于思维和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本质上的同一性。不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导致把认识论、思维领域存在的规律当作是预设的、固定的结论倾向的发生。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在哲学发展史上是一座亘古及今的理论丰碑,由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长期的,“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辞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㉒因之,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否认哲学基本问题客观存在的虚无主义倾向,又要坚决批判将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教条主义倾向,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的首要前提。

注释:

①⑦⑧⑨⑭⑮《马克思斯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219、220、220、220、220、221 页。

②杨国荣:《哲学何为》,《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③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④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35、21 页。

⑤⑥苗力田、李毓章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 2、2 页。

⑩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92页。

⑪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40页。

⑫《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21页。

⑬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4页。

⑰㉒《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425、227页。

⑱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82、217 页。

⑲《列宁全集》,第 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 128页。

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责任编辑:许如江

D630.3

A

1671-2994(2011)02-0116-04

2010-11-16

孙桂琴(1960- ),女,安徽亳州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舆论领导干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不能比领导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