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及精神实质
2011-08-15王来法刘继峰
王来法 刘继峰
(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及精神实质
王来法 刘继峰
(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胡锦涛立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丰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契合时代、紧扣国情的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蕴含着鲜明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及和谐理念,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创新实践视域和方法论借鉴。
胡锦涛;统一战线;精神实质;高校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立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继承发展并丰富完善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契合时代、紧扣国情的统一战线思想。系统总结和研究胡锦涛同志统战思想,发掘其内在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对于促进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胡锦涛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发展
1、拓展了统一战线的范畴,概括了统一战线的新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不同的。胡锦涛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出现的新情况,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了统一战线范畴。这样,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联盟;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同时,胡锦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把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特征概括为: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这充分说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领域宽广、点多面大、辐射范围强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找准位置、明确方向,更准确地把握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
2、充分阐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与作用。胡锦涛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①这前一个“法宝”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法宝思想的全面概括,后一个“法宝”则是新形势下的新提法。2006年,胡锦涛进一步指出:统一战线“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②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中央在《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完整地提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③。“三个法宝”既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将对统一战线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另一方面,胡锦涛把统一战线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察和分析,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新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他明确指出:“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四个必然要求”、“三个重要任务”的表述充分说明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3、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同时提出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治国理政课题。胡锦涛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把统一战线的任务由第19次全国统战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服务”凝练为“三个服务”。即“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④“三个服务”与当前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相一致,紧扣时代,更加充实。同时,胡锦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五个更加”目标,即: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更加密切。充分论述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优势和作用,使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更明确、前景更广阔。
4、丰富了国际统一战线思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胡锦涛以和谐世界理念丰富了党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我们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⑤2006年,在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中,胡锦涛重申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殷切期望。这一理念在正视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包容与协调、交流与合作的交往模式和发展思路,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视野中来审视,为处理和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前景。
此外,胡锦涛对党的多党合作理论与政策、人民政协的发展、党的民族工作、“一国两制”问题及台港澳侨工作等具体统战领域都有过专门的论述。限于篇幅和原则的把握,本文不做详细阐述,而力求从上述思想创新中解读胡锦涛统战思想的哲学意蕴。
二、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神实质
1、鲜明的时代性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世界,准确把握时代,由此提出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实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胡锦涛统战思想时代观的重要体现。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胡锦涛做到了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应对时代问题,又引领时代前进。概括而言,不断发展的国际形势及新趋向、改革推向深入面临的社会问题、社会转型和阶层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矛盾、实施党的执政兴国理念所带来的新任务等是胡锦涛创新统一战线思想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条件;而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无疑为胡锦涛发展统一战线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也提出了现实要求。
2、高度的宏观性和全局意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事业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也必须放到这个事业的全局中来考量、处理。胡锦涛对统战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始终围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坚定信念和凝聚力量而展开。他强调了统一战线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布局紧密结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统一战线必须把握的政治方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必须建立最广泛牢固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通过处理好五大关系、建构统战制度和政策安排等方面,进一步拓宽了统一战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
3、深远的指导性和创新意识。胡锦涛的统战思想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统战工作实践的结晶。比如,根据统一战线范围和构成出现的实际变化,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思想的丰富创新指明了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要特征、工作范围和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诚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⑥胡锦涛基于统战实践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新指导下的新实践,无疑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发展原则,开拓了我们党统战理论的新境界。
4、突出的和谐理念与人本意识。胡锦涛统战思想最为醒目的地方在于追求“和谐”,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统战工作新领域,提出的处理“五大关系”和“五个更加”目标与和谐世界目标中标示着鲜明的和谐共赢理念,努力实现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广泛的团结和世界各国的共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的统战思想与实践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看到,不论是关于统一战线的任务目标等基本理论的阐述,还是对民族、宗教、新社会阶层等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胡锦涛始终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盟者利益作为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根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统战工作由政治本位回归到人本位,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
三、以胡锦涛的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推动高校统战事业的新发展
胡锦涛的统战思想为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其新观点、新论述中所体现的精神实质,也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创新实践视域和方法论借鉴。我们必须以切实的理论政策创新推动高校统战事业的发展。
1、以全局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认清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把握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情势和规律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统战工作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选拔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各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展示党的统战成果的示范窗口。就发展形势而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的统战范围日益扩大、点多面广,对象迅速增多,难度加大、地位提升、责任加重的趋势更加明显,这都对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对象和特点而言,高校作为党外人士比较集中的地方,具有人数多、学历层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统战工作的交融性、分散性、流动性比较强,“大团结、大联合”的特点比较突出。就发展瓶颈而言,高校的统战工作被“边缘化”、管理评价机制不完善、党外干部后备队伍不足、经费落实无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
2、紧扣时代主题和发展需要,做好高校统战理论创新工作。高校统战理论的研究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一要立足于全国统战理论的重点难点和重大课题展开研究,发挥高校统战工作者的理论优势,为整个统战工作做贡献。二是要立足高校统战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将党的统战理论、方针和政策与学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将党的统战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推出新成果,把握高校统战工作的规律,使高校统战工作常做常新。
3、把握发展趋势和工作实际,着力构建高校大统战格局。所谓大统战工作,即以更高更开阔的视角,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大团结、大联合作用。高校统战对象众多、分布广泛,遍布全校各基层单位。要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同样需要树立大统战观念,着力构建大统战格局。一是要加强宣传,营造统战工作氛围,使大联合、大团结的原则和大统战观念深入人心,使贯彻执行统战政策、做好统战工作真正成为学校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神圣职责和自觉行动。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基层学院各负其责、共同配合,校内各群团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大统战工作机制。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统战工作领导班子与队伍建设,为学校统战工作提供规范科学的制度和坚强的组织保证,保障大统战机制下全校统战工作的协调平衡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高校和谐统战新局面。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其实质是通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以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我们要通过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民主协商方便的功能优势,团结引导高校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共建和谐之策;使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使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师生员工诚实守信、平等互助、信任关爱、人际和谐,增加对学校的价值认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
注释:
①胡锦涛:《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9日。
② 《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人民日报》,2006年1月25日。
③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 566、566 页。
⑤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责任编辑:刘建文
D041
A
1671-2994(2011)02-0067-03
2011-02-19
王来法(1957- ),男,浙江桐庐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刘继峰(1980- ),男,安徽五河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