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陈云主张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原因探析

2011-08-15刘启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陈云毛主席

刘启芳

(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 201715)

新时期陈云主张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原因探析

刘启芳

(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 2017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提出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并据此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领袖人物的评价,是一个世界问题、政治问题,必须慎重对待;毛泽东的威望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是真心实意的;正确评价毛泽东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陈云对毛泽东个人及其思想的客观评价体现了他的唯物辩证史观。

新时期;陈云;正确评价;毛泽东;原因探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指出:“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一点一点讲清楚,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①陈云主张“敲定”毛主席的功过,实际上就是要正确评价毛泽东。陈云主张正确评价毛泽东,不仅仅是出于他和毛泽东相交相知的深厚感情,而且是从政治需要、一代人的心愿和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样的高度为出发点的。这种主张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针,体现了唯物辩证史观,对于客观评价其他党史人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领袖人物的评价,是一个世界问题、政治问题,必须慎重对待,不能感情用事

粉碎“四人帮”后,针对如何评价毛泽东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不愿意或不敢正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不敢承认毛泽东会犯错误,认为否定“文化大革命”就是否定毛泽东。二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时,否定毛泽东,进而出现诬蔑攻击毛泽东的偏向。三是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同时,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指出毛泽东的错误。针对这种复杂的思想认识状况,亟需有一种正确的导向,指引大家的看法统一到实事求是上来。对此,陈云有非常明确的看法。

1、陈云认为,对领袖人物的评价,既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又是个同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历史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慎重对待,使所作的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1979年春,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来华访问,在谈到关于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时,陈云指出:“文化大革命”不能说毛泽东没有一点责任,但我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会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那样。在这个问题上,要平心静气,要掌握分寸,慎重考虑,不能感情用事。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陈云所说的慎重考虑,其实是他一贯工作作风的体现。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陈云就提出把干部政策概括为十二个字: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他说:“了解人,要了解得彻底严格地讲是很难的。”“看人不要只看一时,只看一面。”②基于这种认识,陈云早就对如何看待毛泽东的个人地位有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七大前后毛泽东受到众人热烈崇拜的时候,他冷静地指出要正确看待个人的功劳和能力。陈云指出:“我说个人有作用,有时还有很大的作用,这是有事实根据的。现在除了极少数反动分子外,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讲我们的毛主席领导得好。但无论怎样,根本的东西是老百姓,是共产党。我们确实不敢把个人的作用看得过了头,看得太大。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③陈云说,我们相信毛主席,但绝不是盲从,盲从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对问题仔细地考查,翻来覆去地考查,这样,不管毛主席在这里领导也好,离开毛主席也好,大体上不会犯大的错误,否则风潮一来,就又要犯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拜和感情日益加深,见于报刊上的“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也多了起来。1954年2月10日,陈云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言,他指出:“毛主席万岁”这是一个政治口号,但是,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很多同志把保持党内团结的希望寄托在“毛主席万岁”上,“是靠不住的”。④陈云也多次指出,要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辩证地学习吸收前人的思想。

2、在对毛泽东评价的问题上出现错误倾向时,陈云遵循一贯的实事求是原则,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偏颇和误导。在毛泽东的评价问题上,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他的功和过的关系问题。对此,陈云指出,要求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是不可能的,是空想。他说,一个人做工作,不犯错误的事是没有的,错误就是主观和客观事物间的偏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谁都会有。写文章要改好几遍,就说明在写第一遍时,认识上有错误。领导也是可能犯错误的,我们党经常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来改正错误。在评价斯大林的错误时,陈云的意见就是:“对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应该辩证地和唯物地看,犯错误的责任也不能往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推。”⑤对于毛泽东的错误,陈云客观地指出,主要是“破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之上,一意孤行,打击同他意见不同的人。”“毛泽东的错误,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变修、出现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事件,最初也不是要搞那么大。这个问题需要作一个总结,总结是要很慎重,要把林彪、“四人帮”等人的破坏作用估计进去。

3、在正视毛泽东的错误和认真分析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责任的基础上,陈云主张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毛泽东,以史实阐明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陈云的这种观点和重新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的邓小平不谋而合。邓小平也主张:“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⑦因此,在邓小平和陈云的一致意见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了三条中心思想,第一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对领袖毛泽东的评价最终得到了慎重的对待和妥善的处置,为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毛泽东的威望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老一代人真心实意地拥护毛泽东

1、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陈云认为,毛泽东的威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现在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是一件极大的事情。二是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并制定了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同国民党又联合、又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四是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五是毛泽东同志的一整套理论和政策,是总结了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的错误教训后得出来的,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毛泽东威望形成的过程,是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过程,也是他培养一代人的过程。通过贯彻执行毛泽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学习哲学,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和无私,他们发自内心地拥护毛泽东。陈云就是他们之中的代表之一。在与毛泽东长达40多年的共事交往过程中,陈云亲身体验了毛泽东威望逐渐形成的过程。

据陈云回忆,他进入中央苏区以后,最为服膺的,就是毛泽东的调查研究。陈云不仅赞同毛泽东的调查研究,还赞同毛泽东的授课方法。他说:“毛主席不但重视要有好的教材,而且还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给领导干部讲课的时候,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而且还有很多手势。毛主席最善于举生活中的例子,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他说,毛主席这一点很多人都比不了,我要努力向毛主席学习。毛主席在教学方法上始终贯穿着辩证法。⑧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陈云在长征途中出色地完成了负责殿后、整编队伍、抢渡金沙江等任务。在战斗中,陈云觉得毛泽东经验多,不仅懂军事,更是军事天才。因此,在遵义会议上,陈云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支持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1935年秋,陈云撰写并发表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该文开篇即称朱毛为领袖,并说毛泽东:“极善辞令,在军中有诸葛亮之称。”“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

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陈云了解毛泽东在政治上也很行。从莫斯科回国后直至十二月会议,在独立自主问题上、徐州会战问题上,陈云对毛主席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他是中国革命的旗帜。”⑨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陈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担任了七年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第二年,他的工作就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一年多来组织部工作是有成绩的”。面对陕甘宁边区严峻的经济封锁,毛泽东首先提出调陈云做边区的经济工作。陈云兢兢业业地扎实工作,在贸易、金融、财政、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当然,在延安时期,陈云不仅得到毛泽东的重用,还得到毛泽东耐心的指导和细致的关怀。在以后的日子里,陈云多次提起这段在毛泽东的关心下进行学习和休养的往事。他对毛泽东的感情和肯定体现了大部分人的心声:“中国共产党已成立二十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有成功,有失败。现在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他就是毛泽东同志。”⑩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关键地区,毛泽东又想到了陈云。1945年8月,毛泽东受邀到重庆谈判之前,提议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中央政治局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增选二人为书记处候补书记。在建立强大的北满根据地和南满根据地、稳定东北地区暴涨的物价和接收沈阳的过程中,陈云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总揽全局,陈云则在他们的指导下做了经济战线的总指挥。陈云深入细致地调查,反复比较地思考,果断地创造性地决策,创造了新经验,形成了新理论。毛泽东称赞陈云管理财经工作不是教条主义地学苏联,是有创造性的。党的八大后,陈云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财政经济工作小组组长。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和开创贡献,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多次在公开场所加以称赞。陈云也说:“从1949年到1956年,在那一阶段里,我可以放开手脚干,所以许多观点讲得更充分一点。”1950年10月1日,陈云在《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一文中,这样描述毛泽东:“这一年的变化中,在重大关头上,又一次证明毛泽东主席英明领导的光辉。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在革命战争伟大胜利和人民政权的保证下,中国人民在财经工作方面发挥了伟大的潜在力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渡过了财经工作中初期的困难,争取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开始好转。”⑪

3、不仅陈云对毛泽东赞誉有加,老一代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刘少奇曾评价毛泽东“是天才的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说毛泽东是“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⑫因此,即使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时候,许多老干部被整得很厉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绩。陈云主张正确评价毛泽东,体现了老一代人发自内心的感情。

三、正确评价毛泽东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从此,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作用,并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毛泽东逝世后,在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搞“两个凡是”,实际上是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另一种是因毛泽东本人晚年出现错误而怀疑、反对和否定毛泽东思想。对此,陈云态度非常明确。

1、陈云一直主张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陈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的纪念文章。文章指出:“我们对毛主席的最好纪念,就是继承和发扬他倡导的党的优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不是一个普通作风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文章中,陈云回顾了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典型细节,详述了毛泽东在革命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并再次回顾了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对全党的教育作用,简述了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风形成的突出贡献,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发展普及并确立历史地位的过程。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创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因此,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交办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舍得花最大的力气,力争最高的工作水平,这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负责任的体现,也是每个干部有所作为的基础。

各级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把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纳入所有干部教育培训班次和公务员培训班次的教学课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切实增强各级干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紧迫性和责任感。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向党委政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省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繁忙,大家能有机会到省委党校集中学习和交流,机会十分难得。大家要倍加珍惜,努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这次学习作为增强本领、提高水平的“加油站”,认真学习、找准差距,深入研讨、学精学透,联系实际、充分领会,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辜负省委对大家的期望。

责任编辑:刘建文

A841

A

1671-2994(2011)02-0032-04

2010-11-05

刘启芳(1977- ),女,河南驻马店人,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陈云生平业绩思想。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陈云毛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