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基本分类初探

2011-08-15刘乙坐黄奇杰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5期
关键词:个人用户传播者微博

刘乙坐 黄奇杰

1,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基本分类初探

刘乙坐1黄奇杰2

1,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微博在我国快速发展,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网络平台,更是构架党和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本文对微博进行基本分类,旨在提出相应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对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微博;分类;舆情

微博是指微型博客,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是个人化的社会媒体。用户写微博的方式可以通过web,wap以及手机客户端,即时通讯等,发布的字数是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可即时地推送到粉丝那里。微博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2007年,Twitter正式上线。Twitter的发明者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曾如此评价微博:“它的氛围感更强,你基本上像是在一堵墙上涂写,如果谁想看,就可以看到。”

微博自诞生以来,短短几年在我国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微博对传统传播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为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话语权传播体验。对于微博的研究已得到传播学界和新闻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传播“微革命”时代来临

我国的微博发展始于2008年。在经历了短暂的试水之后,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开始了影响深远的微博经营探索。目前我国的微博网站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9911、饭否等。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受关注的当属新浪微博。用google检索“新浪微博”,可以得到8500多万条相关结果。

过去的2010年被人称为“中国的微博年”,从2010年新年伊始的“红网岳阳论坛”劲刮“微博问政”新风,到2011年央视春晚“围脖”(微博)一词多次亮相,说明了微博这一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在一诞生就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从传统的传播层次理念看,微博正凭借其特有的沟通体验急速地催生着新的媒体理念和新的传媒产品。正如新浪网副总编辑、分管微博和博客的孟波先生在谈到微博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冲击时认为:“(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有学者大胆假设,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变革将最终形成一场“微革命”。不难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微博作为传媒界一个极其活跃且迅猛成长的“新生儿”,将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微博传播方式和内容特点分析

与其他新媒介相比,微博传播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3个“轻”。

一是“采编方式轻”。微博内容最多仅有140字,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当手机(及其相机、录像、录音功能等)与互联网协调配套之后,微博便成为现代生活无处不在的媒介,人们随时随地收发微博,几乎不受环境限制。

二是“传播障碍轻”。一个用户发表信息之后,关注者随即可以互动或直接转发,以“1 to N to N……”方式实现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其网络传播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是“渠道关系轻”。在传统的SNS和IM里面,需要加为好友才能传递信息,而微博只需要关注对方(成为对方的粉丝)既可以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传播渠道,这种建立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传播关系自然是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

微博在内容方面也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特点。从构成来看,微博内容同时兼具有手机短信、SNS类社交网站、IM类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博客、播客等多种媒介的特点。从实现形式来看,由于现代信息编采工具的集成使用,微博在内容方面继常规文字载体、图片载体之后,视频、音频、超链接及其混合搭配,都成为了微博的主要载体,甚至连“表情、话题、投票”等多种新元素也成为微博的组成内容。

三、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基本分类

面对微博这个活力四射的新媒介,我们需要对它在认知层面上有一个解构、建构的过程,而一项最基本的研究就是对它进行分类。因为分类既可对已获得的事实材料做初步的观察、整理和描述,在分类的基础上又可对事实材料作进一步的概括和归纳,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恩格斯在描述分类的思想方法时说:“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得到清理, 它们有了头绪, 有了分类, 彼此间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目前学界关于微博分类的研究尚无明确的概念结果,对微博进行科学分类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传播者、受传者和讯息,构成信息传播的三要素。传播者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借助媒介发布信息的人。传播者是传播的首要要素。有学者按照传播的3个层次,将传播者分为人际传播者、组织传播者和大众传播者。而在微博环境中,上述3类传播者之间的界限变得不断模糊。在某些情况下,很多博主既是人际传播者,又是组织传播者,同时也为大众传播者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甚至直接成为了“公民记者”。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我们从传播者概念本源出发,重新审视微博用户在微博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将微博以用户的不同社会属性划分为“个人用户”和“组织用户”两大类别。

(一)个人用户

个人用户具有如下三个层面的特性:其传播行为的主观意识源自自身的意愿,与社会经济实体的运营无组织制度性的联系;其行为特征是以个体的社会属性使用微博,构成了微博用户的主要成分;个人用户主观上将微博视为与SNS、IM等互联网产品类似的网络产品,使用微博的各项服务功能。

从微博内容来看,个人用户更多的继承了博客的内容构成。按照个人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性质,可将微博分为以下几类:

1、日志型微博

这类微博是对博客内容的零散化呈现。所不同的是,用户将大量的生活琐碎片段直观的展现在公众面前,这在以往的虚拟环境抑或现实环境中都是不多见的。正如王菲在自己的马甲微博中所说:“自从有了微博,我们成了自己的狗仔队”。我们经常看到,个人用户将自己的午饭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微博上,并配以文字:“今天食堂的伙食不错”;在电影院等候入场的时候发一句:“希望某某电影对得起票钱”等,这类微博风格轻松、率真。

有一部分日志型微博,将个人所知所见的新闻事件编写后发布出来,有时还配以个人的见解和点评,值得关注的是它有可能经过传统媒介挖掘后成为社会热点新闻。这类微博事实上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新闻采编性质,尽管在传播者主体看来,仍然是以一种记录轶事的心态进行的操作,但客观上却完成了与传统大众传播者的良性互动,使得人们乐于通过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大量的个人思想打破沉默,得到解放,在微博世界里,个体得到了充分尊重,个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2、心情型微博

这类微博是个人用户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源于情感需求的微博,可以说是一种“心情日记”。其作用只是宣泄情感,或是向“某些周围的人”传递可以解读的信息(其他人则难以理解),例如,2010年12月25日,央视主持人李小萌的一条“省长占座”微博在网上被热议。

3、评述型微博

这类微博是个人用户通过微博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评述型微博意在传播某种影响,正是由于大量个人用户通过评述型微博参与社会舆论,使得微博作为新媒介的社会影响不断升温,扩散,最终形成微博舆情。2010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发微博称在受邀去江西讲课时号召党员干部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遭江西万载县书记批驳,该书记称:“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新华网以《“不拆迁吃什么” 强拆歪理“有知音”》为文表达了亿万用户的心情。

4、转发型微博

这类微博的内容并非用户原创,是用户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再传播。转发功能是微博对新媒介优点的继承和发扬。转发型微博内容庞杂,只要对内容感兴趣,转发便可轻而易举地完成,因此,有大量的转发型微博充斥在微博上。正是由于转发型微博的大量存在,用户原创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其中,为此,目前大多数的微博网站都设有将转发微博和原创微博区分开来的功能。通常说来,转发型微博表达了用户对微博内容的信息分享、关注态度、参与沟通等愿望。

(二) 组织用户

“组织传播”概念中“组织”的含义是指有自身的明确目标、内部的强制性规则和协作行动程序的持续性群体系统。笔者认为,“组织”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描述微博“组织用户”,即各种机构团体性质的微博用户。按照组织用户发布微博内容的性质,可将微博分为以下几类:

1、信息发布型微博

微博具有传递信息快捷、灵活,信息内容易记、易传的特点,组织用户利用这些特点对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公示”、“告之”式的信息发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参与到建立本部门官方微博的行动中来,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一手消息”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微博的形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发布。由于政府部门参与,大大提升了微博作为一个新媒介的社会影响力。

2、公关活动型微博

由于微博关注关系的特殊性,对组织用户关注的粉丝往往即为组织用户的目标受众,组织用户利用微博进行公关活动,可以提高信息发布的有效到达率。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如连锁经济型酒店格林豪泰采用了集团注册微博的形式,实时发布新店开业、限时优惠等宣传信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同样重视微博在危机公关中的重大意义,有资料显示,全国有近500家公安机关开通微博,微博成为公安网络宣传与问政平台。通过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有效地减少谣言的产生。

3、互动交流型微博

互动交流型微博偏重于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实现信息反馈。可以说互动交流功能是所有新媒介的一个共同特点。目前,企业用户微博非常普遍地注重互动交流,对留言回复比较及时;而一部分政府部门的微博在互动交流方面则有待改进。通过对组织用户的微博分类分析,可以看出,组织用户完全将微博视作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使用微博的。

另外,有一部分特殊人群用户,如政要、知名企业家、文体明星、文化偶像等,其微博内容非常复杂。不能简单的归类于个人用户或组织用户,它们常常同时具有个人用户与组织用户的双重属性。例如,地产大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经常在微博中发表生活中的趣事,评论时事,此时他的微博属性是个人用户;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评论则从某一个侧面表达出了SOHO中国公司的态度,他利用微博对SOHO中国公司旗下产品进行宣传,则完全体现出了组织用户的属性。又如,“微博女王”姚晨的微博从内容上看更多的体现了个人用户的属性,但当她利用微博对自己参演的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宣传时,则体现出了组织用户的属性。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是同分类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在科学研究中,由于科学的分类系统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性的联系, 因而具有科学的预见性, 能指导人们寻找或认识新的具体事物。对微博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理清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的工具性作用,更为深入的发掘微博的潜在功能,为实现信息传播的革命性进步,趋利避害,实现把微博视为一种新媒介进行监测引导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和表达权,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网络舆论的本领。

[1]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M].南方传媒研究.2009(21)

[2]罗璀.分享和发现的力量——微博引发的“微革命”[J].新闻世界.2010(8)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05.058

猜你喜欢

个人用户传播者微博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民国期刊分类服务体系探索与实践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网络自制视频的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借助“双微”和“T3”,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企业财务会计》“新增固定资产”教学的探索
网络投资理财个人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