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走——日本经济发展中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启示

2011-08-15汪亚杰高保国

中国环境管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日本经济

汪亚杰 高保国 田 文

(1.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 北京 100011;2.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过程,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早的工业国英国,其首都伦敦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笼罩下一度成为“死亡之都”。最大的工业国美国,其国土曾被“黑风暴”肆虐十年,浩瀚的五大湖水质至今仍不容乐观。日本经历了同样的道路,日本是中国的近邻,相比欧美,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都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政策的演变

1.1 第一阶段——先污染后治理

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优先,对环境保护并不重视,高速增长战略致使能源消耗大增,公害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特别是水俣病等三大公害病的出现,使全社会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1.2 第二阶段——环境与经济并重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环境保护设备制造企业,公害防治水平大幅提高。随后的20年是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但仍处于被动型的环境污染监管阶段。

1.3 第三阶段——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监控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日本的环境监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政策影响下,企业开始从被动守法转向自觉守法,由“被动治污”转向“主动治污”,同时,十分重视开发环境模拟和全过程控制技术,从最初的产品设计一直到变为废物垃圾,采取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控制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无害化水平。

1.4 第四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

进入21世纪,日本环境保护观念再次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树立,使日本朝着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方向快速推进。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看,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阶段基本上与之相似,仅在时间上就落后10~20年。从发展现状看,我国工业化进程总体上正处于重化工发展阶段,并且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但从发展方向上来看,我国提出来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与日本的循环型社会的构思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是2009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低碳社会的框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2.日本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的主要经验

2.1 建立“环之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循环型社会上升到国家战略

日本政府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更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不仅是新的观念的产生,更要采取具体的行动。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四大路径是:一是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通过上述举措把循环经济模式从企业推广到社会每一角落。

1994年日本首次提出“实现以循环为基调的经济社会体制”。1998年制订“新千年计划,把循环经济作为构建21世纪日本社会发展的目标。2000年参众两院修订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多项法规,提出建立“环之国”,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环之国”会议机制由日本内阁成员与10位日本民间的有识之士组成,其基本理念是彻底抛弃20世纪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谋求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简洁、高质量的循环型社会”,不断完善支持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方面环境政策,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和规范社会经济活动。

2.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走,引导并强制性改变经济结构

制定未来20年日本环保产业发展蓝图。2004年召开“环保审议会”,专门研究设计未来20年日本环保产业走向和发展目标,规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而且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审议会还公布了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截至2003年年底,日本积极购买环保产品的国民比率已经从2001年的33%上升至65%,同时,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的人从3年前的20%升至50%,说明国民对环保的认知和热情大大提高,为环保产业市场化提供了巨大空间。根据审议会提出的发展蓝图,预计到2025年,日本的环保市场规模将达100万亿日元,可以创造200万人的就业机会,届时日本将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环保国家。

构筑循环经济系统战略。一是构建“循环经济”的三维产业体系。二是发展绿色工业。三是大力发展分解产业。四是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五是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六是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

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预算制度、融资制度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支持,如:对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艺设备生产者给予相当于生产、实验费的1/2的补助;对引进先导型合理利用能源设备予以补贴,其补贴率为1/3,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2亿日元;对从事3R研究开发、设备投资、工艺改进等活动的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享受政策贷款利率等等。

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2001年公布的《关于科学技术的综合战略》就把环保和循环生产列为今后5年的重点战略领域之一。目前如土壤、水质和大气净化技术,环境激素、二英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分解技术,工业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等各种环保技术不断走向市场。可降解塑料、再生能源、“零排放”技术和工艺、有机农业等“绿色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循环利用废弃物为前提的“逆生产方式”正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普及。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基本特征是建立起“最佳生产、适量消费、最少废弃、循环利用”的新工业化社会。日本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的国家之一,尽管与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还有较大距离,但其成功实践已开启了走向新工业化社会的大门。

3.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启示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并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动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趋势;二是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三是强制性的由出口导向型向拉动内需型方向转变的趋势;四是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五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的趋势。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充分借鉴日本的环境保护经验,加快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1 构建循环型社会需要不断完善考核体系

日本政府提出建立“环之国”,即创建循环型社会为国家目标,并且设定了目标值,建立了科学、全面、可追究的考核指标体系。我国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方向和目标同样明确,关键在于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特别要改革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的考核内容,建立起多元化、科学化、个性化、长期化的指标考核体系,以克服地方政府GDP冲动、领导换届、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发生深刻转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战略已经融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之中,而且这些战略的着力点和政策取向正逐渐清晰、逐步演进并不断深化,而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我国又好又快地建设环境友好型和集约资源型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2 要把经济与环境相融合的理念转化为落实三个转变的行动

科学发展观已经为统筹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指明了方向。环境保护部提出经济与环境相融合的理念,是把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通过积极推行三个转变,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3.3 强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政策实施力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等环境保护政策是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政策的重要抓手。我国规划环评条例已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政策环评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我国实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的政策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战略环评直接涉及到各部门、地区的本位利益,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将受到考验,同时,鉴于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国际国内压力不断加大,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应从更高层面,致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体系建设和环境执法建设,使环境保护国策切实得到落实。

[1] 《论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徐世刚、王琦《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7 期.

[2] 《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中国改革论坛2008年9月.

[3] 《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同步走 日本描绘环保市场蓝图》经济日报 2004年3月26日.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日本经济
环境保护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