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2011-08-15刘爱新白玉军冷海珊
刘爱新 白玉军 冷海珊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医院; 2.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卫生院 哈尔滨 150010)
幽门螺杆菌(H.py1ori HP)感染是胃炎和其他相关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也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主要的危险因素。根除H.py1ori对于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根除国际上经典治疗方案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阿莫西林/咪唑类药物和克拉霉素组成的标准三联疗法,但伴随治疗过程中不断出现H.py1ori耐药现象导致近年来该方案的疗效不断下降[2]。寻找一种新的疗效确切、耐受性好、经济性好的根治方案成为临床不断探讨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中提到序贯疗法,指出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交替使用可减少细菌逃脱药物抑制的作用[3],从而对H.py1ori根除获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比较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集了94例感染H.py1ori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对象: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内科就诊消化道疾病患者94例,男45例,女49例,平均年龄(44.51±3.64)岁。病程平均为(16.29±4.36)个月。治疗前均有明确餐后饱胀感、早饱感、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感,经胃镜检验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在经胃镜下快速尿素酶检测与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证实H.py1ori感染呈阳性。
1.1.2 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均予以排除:(1)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有消化系统手术史;(3)有消化系大出血、幽门梗阻、消化系统穿孔、患肠易激综合征病史;(4)癌性溃疡及复合性溃疡患者;(5)患有糖尿病、甲亢、结缔组织病、神经肌肉疾病、精神类疾病;(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7)治疗前4周内服用过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益生菌等药物;(8)对相关药物有过敏史;(9)不能遵医治疗及按时复诊者。
1.2 研究方法
94例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构成无差异性。分别给予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1)序贯疗法:治疗前5d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与阿莫西林1000mg,2次/d;后5d口服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2次/d。(2)标准三联疗法:每天2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连续治疗7d。2组疗程结束后,继续每天口服2次奥美拉唑20mg3周,治疗过程中每周随访1次,记录治疗期间与药物有关的症状及不良反应,并于停药4周后胃镜检测与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观察比较2组H.py1ori根除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H.py1ori根除检测:(1)根除标准:抗生素停药4周,奥美拉唑停药2周,13C-UBT检测呈阴性。(2)再现标准:停药6个月后复查,13C-UBT检测呈阴性。
1.3.2 溃疡愈合标准:按卫生部制定的新药(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痊愈: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溃疡缩小≥50%;无效:溃疡缩小<5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除率采用治疗意向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
2 结果
2.1 2组H.py1ori根除效果比较
按意向分析(ITT),序贯治疗组与标准三联治疗组H.py1ori根除率分别为93.0%与75.0%;χ2=5.232,P=0.022;按完成治疗分析(PP),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1ori根除率分别为91.5%与71.3%,χ2=5.817,P=0.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序贯治疗组与标准三联治疗组H.p y 1 o r i再现率分别为2.1%与14.9%,χ2=4.919,P=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溃疡愈合效果比较
序贯治疗组溃疡痊愈31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标准三联治疗组溃疡痊愈18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2组比较χ2=8.098,P=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记录,均不影响治疗,无需停药及特殊处理。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记录共计3例,其中头痛1例,恶心1例,腹泻1例;标准三联治疗组不良反应记录共计4例,其中腹泻2例,皮疹1例,头痛1例。2组比较,χ2=0.154,P=0.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H.py1ori感染是一种呈全球分布流行的具有较高感染性的慢性感染,H.py1ori可寄生在胃粘膜细胞表现,破坏胃粘膜细胞,是引发胃和十二指肠炎症反应的高危因素,也是引发胃癌的高危因素[4]。H.py1ori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从而抵抗胃部酸性环境,然而大多数抗菌药物在胃内低pH环境中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黏液层到达细菌,因此对H.py1ori的根除难度较大,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首先以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为衡量依据。三联疗法是H.py1ori根除最广泛使用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近年来H.py1ori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导致三联疗法的疗效不断下降,将至低于80%[5],本研究中,按意向性分析和完成治疗分析,三联疗法根除H.py1ori的根除率分别为75.0%和71.3%,与该结论相符。
10日序贯疗法是意大利De Francesco等[6]提出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新方案,许多研究[7]都已表明10日序贯疗法能够获得比7或10日三联疗法更高的疗效,而且对H.py1ori耐药性菌株,也能保持较高根除率。本研究中,序贯疗法H.py1ori根除率明显较标准三联法根除率高,与该结论相符合。序贯疗法在治疗的前5d使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在降低H.py1ori负荷量的同时可破坏细菌的外排通道,增加细菌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从而在后5d服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与替硝唑,获得较高的根除率。序贯疗法的用药剂量与标准三联用药剂量相同,2组间不良反应也不具差异性,并且,停药6个月后复查,H.py1ori再现率也较标准三联疗法低,说明序贯疗法是根治H.py1ori的一种理想方案,但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高效性和安全性。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10庐山)[J].胃肠病学,2008,13:42~4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以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07,12:525~553.
[3]姚瑜.解读美国胃肠病学会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最新指南[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29(1):36~40.
[4]张万岱,萧树东,胡伏莲,等.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共识意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2457~2458.
[5]Malfertheiner P,Megrand F, O′Morain C,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he Maastricht. Consensus Report [J].Gut,2007,56(6):772~781.
[6]De Francesco V,Zullo A,MargiottaM,et al.Sequential treatment forHelicobacter pylori does not share the risk factors of triple therapy failur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4,19(4):407~414.
[7]童锦禄,冉志华,沈骏,等.10日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