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硒与胃癌防治
2011-08-15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胃癌的高发、高死亡率引得大量专家学者的思考研究,综合起来包括遗传、环境及自身因素3个方面,其中,微量元素硒与胃癌的关系也有众多研究,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和不平衡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硒对胃癌的抗肿瘤防治作用。现将微量元素硒对胃癌的防治作用作一综述。
1 硒与胃癌的关系
1969年,Shamberger首次提出了美国许多地区的癌症死亡率和人体的硒含量呈负相关的观点。另有报告指出当地土壤中硒含量高,则胃癌等发病率低,反之则发病率增高。某研究机构对我国8个省、24个地区居民血清硒测定结果表明,血清硒水平降低,则患胃癌、食管癌、肝癌等几率更大。研究结果同时证实,血硒、头发中硒的水平与胃黏膜病变有关,随着胃黏膜向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的发展,血硒和头发硒水平下降,而发生胃癌时,血硒和头发硒水平最低。此外,有关研究还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Px)的必需组成部分,硒含量会影响体内GPx的活性,如果缺硒GPx的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就会下降,这样细胞更容易被氧化作用损伤,核酸、蛋白和酶等正常代谢破坏。
2 硒的抗肿瘤作用
微量元素硒与癌的关系是微量元素硒研究中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对硒的抗瘤作用机理、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硒具有抗肿瘤作用,其后的研究证实硒是肝癌、皮肤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的强有力抑制剂。但抗癌的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为(1)硒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防止突变。(2)选择性抑制癌细胞。硒量水平可以影响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的表达。(3)拮抗肿瘤细胞内cGMP的增加,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等。(4)降低致癌因子的诱变性。硒能降低某些能激活致癌原的经化酶如芳基经化酶(AHH)的活性和提高解毒酶系统如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活性。(5)增强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6)硒的一些代谢产物保护DNA不受致癌物的损伤。
3 硒抗胃癌的研究
3.1 动物实验
研究证实硒是胃癌、乳腺癌、肝癌、皮肤癌和结肠癌等的强有力抑制剂。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在水或饲料中加入硒化合物,浓度范围为0.1~6.0ug/g,可有效对抗化学致癌剂(3-甲基胆蒽,3-甲基-4第二节甲基氨基偶氮苯,2-乙酰氨芴,黄曲霉毒素B1,苯骈芘,1,2-第二节甲基肼等)的致癌作用,降低小鼠和大鼠胃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率。在基础饲料中加硒(0.15~0.45ug/g)和水中加硒(0.1~5.0ug/mL)可使小鼠自发肿瘤减少36%~88%。
3.2 流行病调查与临床试验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在河南林县对21584人采用四种营养素方案,进行6年的干预研究。每天给药,A组:维生素A5000IU,锌22.5mg;B组:维生素B23.2mg,维生素PP40mg;C组:维生素C120mg,钼30mg;D组:β-胡萝卜素15mg,硒50mg,a-生育酚30mg。结果表明以D组(β胡萝卜素15mg,硒50μg,α-生育酚31mg)最佳,可降低总死亡率9%,降低总癌死亡率13%,降低胃癌死亡率20%,降低非贲门胃癌死亡24%,降低总癌发病率8%,降低胃癌发病率16%。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应用β-胡萝卜素及硒酵母含硒50μg,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进行胃镜复查,使胃不典型增生15/15病人转为消失,萎缩性胃炎16/22病人病理好转。
4 结语
微量元素硒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应提倡食物的相对多样化,如向居民宣传多食用富含硒的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注意摄硒从而保证血硒的含量,选择性食用富硒食品,尤其是内陆的缺硒地区。对于胃癌的病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活性高、毒性低的硒科学补硒,增强病人抗癌能力,提高存活率。
[1]柴希运,温同春.硒与肿瘤.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1,12(4):155.
[2]李素梅.硒,微量营养素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48~180.
[3]陈君石,闻芝梅.癌症,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1999:152~163.
[4]吴巍,吴云林.硒在胃癌防治中的作用[J].硒与健康,2010(12).
[5]史奎雄.微量元素硒与疾病防治[J].药物与人·相约健康,2007(10).
[6]徐兵河,孙燕.微量元素硒的防癌抗癌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3).
[7]Willet WG,Morris JS,PersselS.et al.Prediagnostic serum selenium and the risk of cancer[J].Lancet,1983(834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