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及其预防

2011-08-15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机体胰岛素糖尿病

(河南省新乡县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新乡 453731)

糖尿病是指血液中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糖高、尿糖多导致的“三多一少”;另一方面就是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从病情看:它是一种慢性、终身性、涉及全身多种代谢紊乱的综合症。一旦患上则终身难以治愈,并且逐渐加重,同时全身各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仅血糖调节失衡,血脂、血压、电解质、等代谢也会发生紊乱。从发病根源看: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病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目前将糖尿病分为4型: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包括因胰腺疾病、损伤、药物或化学物质作用、激素作用、某些遗传疾病以及胰岛素受体病变等导致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所有类型中,2型糖尿病患者最多,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以上。下面是以型糖尿病为例阐述糖尿病的一些早期信号及其预防。

1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的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未能及时发现,当他们检查出患糖尿病时,其实可能已患很长时间了。对型糖尿病来说,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因此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在临床上,如有以下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糖尿病:(1)手足麻木或走路时有如踩棉花的感觉,(2)常有饥饿、疲乏、出汗、四肢无力、头晕、心悸、颤抖症状,(3)尿频、尿液多、乳糜尿,(4)经常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粘膜出现瘀点、瘀斑、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5)食量增加,而体重下降,同时多饮多尿,(6)下肢、足部皮肤擦伤或抓破后不易愈合,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瘙痒更为严重,(7)男性若出现排尿困难或阳痿,(8)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或出现视网膜病变,(9)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10)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微循环障碍,(11)眼睑下长有黄色扁平新生物。

2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早期症状虽不明显,若我们高度警惕:如有“三多一少”或常感饥饿、浑身乏力等上述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还是可以发现的。

(1)从病因病理来看:糖尿病是“烦”出来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情绪和精神因素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剧烈,易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从某些角度来说: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现代生活使人们的活动量大大下降,如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替登高,以家用电器代替家务劳动等;此外,多数人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使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及其机体的抗病能力大为下降。因此,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则有利于促进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3)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密切相关。究其原因,除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缺陷外,主要是自身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糖尿病可以说是“吃”出来的,在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民的主粮按计划分配,鸡鱼肉蛋凭证供应,当时发生率很低;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粮和副食品较为丰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大为增加。因此,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忌辛辣甜腻食物及烟酒,减少肥胖,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一项文明举措。

(4)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是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发病率具有高年龄、高收入,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低体力活动等特点,而且这些因素都分别是糖尿病独特的危险因素。因此,合理安排生活习惯、节制房事、增强保健意识、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保障。

(5)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血糖、尿糖检测,若发现糖耐量降低,积极主动加强预防是有效防止糖尿病的有力措施。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年来欧美化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刚刚过去的2010年11月14日糖尿病日有关报道: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9.7%,和2000年的患病率3.44%相比,有明显的上升,且城市高于农村,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因此,“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要想远离糖尿病,生活高质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及其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机体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糖尿病知识问答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