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肉瘤

2011-08-15牛耀强田庄张旭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叶状梭形骨膜

牛耀强 田庄 张旭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影像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1 皮质旁骨肉瘤

发病年龄2~60岁,其中半数在30岁左右,无性别差异,多发于股骨下端腘窝部,胫腓骨及尺桡骨的骨端也是好发部位,病程较长,一般局部有或无压痛,肿瘤临近关节较大时活动受限。

肿瘤表现为皮质旁的球形或梭形肿块,层次分明,基底较宽,与周围软组粘连,多数肿块呈分叶状,边界光滑,基底密度与骨质密度相似,邻近骨皮质不规则增厚,组织学上类骨,类软骨和类纤维组织成份分布于肿瘤的不同区域。X线检查可见密度增高的分叶状肿块,与其下的骨皮质见呈“条带征”。CT和MRI表现,CT能显示肿瘤大小、范围,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以及髓腔内有无侵犯。多数肿瘤为广基底与皮质相连,密度多不均匀,基底部密度多高于边缘部,其内有完整的骨小梁结构或蝶形侵蚀,早期以软组织密度为主,晚期以骨质样密度,且破坏皮质侵入髓腔。T1WI呈低信号,T2WI肿瘤钙化骨化部分为斑点或片团状低信号,未钙化的肿瘤组织为高信号。如侵及髓腔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

2 骨膜骨肉瘤

发病年龄15~20岁,男多于女,好发部位为胫骨上1/3处,其次为股骨远端,病程短,局部肿块和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肿瘤起自骨膜生长于骨表面,呈分叶状凸向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大部分为软骨成份,肿瘤下骨皮质表面粗糙模糊有不规则增厚和凹陷,很少累及髓腔,病理上肿瘤由异型分叶状骨岛构成,其周边部分为高度畸变的梭形细胞。X线检查,粘连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两者之间无透亮间隙,肿瘤上下端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三角或层状增厚。CT、MRI表现,CT示围绕骨皮质的较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其内与皮质相连,在增大窗宽窗位后显示更佳,邻近皮质和髓腔密度正常或有自外向内的侵蚀破坏。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较明显的高信号,瘤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3 高恶性表面型骨肉瘤

该肿瘤非常少见,发病年龄20~3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好发于四肢的长骨,股骨为最常见部位,病程较短,患肢肿瘤为最常见症状,组织学特点呈高度恶化表现,是由恶性梭形细胞构成的软组织样肿块,故需要根治性手术治疗。X线上无特征性表现,它与骨膜骨肉瘤极为相似,MRI和血管造影常反映其高度恶性特征。

综上所述,熟悉各种骨肉瘤的异同点后,对诊断和治疗相对容易,医生对它们的认识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

[1]童天朗.皮质旁骨肉瘤[J].淮海医药,2006,124(3):256~258.

[2]龙海清,程小奇.何为骨旁骨肉瘤的X线表现[J].中华现代影像杂志,2006,13(2):147~149.

[3]方挺松.中国医学影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2):1748~1750.

[4]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与MRI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Jelinek JS,Murphy MD,Kransdorf MJ,et al.Parosteal osteosarcoma:value of MR imaging and CT in the prediction of histologic grade[J].Radiology,2004,233(1):129~138.

[6]Daniel Vanel,Pieropicci,massim ilian,Depaolis,et al,Radiological Stuchy of 12 Highgrade Surface Osteosarcomas,Skeletal[J].Radiol,2001,30:667~671.

猜你喜欢

叶状梭形骨膜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