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一例及临床分析
2011-08-15强世平刘保成
强世平,石 扬,刘保成
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一例及临床分析
强世平,石 扬,刘保成
酚磺乙胺;过敏反应;肾损害
酚磺乙胺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其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全身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休克等[1],尚未见涉及脏器受损的报道,现将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1岁,因“大便带血一周”于2011年5月3日入院。病史:内痔病史40余年;可疑冠心病史,未经规范治疗;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72次/min,律齐,肝脾不大,下肢无浮肿。肛周皮肤潮湿,触痛明显,指套可见明显鲜血,无其他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血液分析:白细胞7.60×109/L,中性粒细胞81.00%,淋巴细胞10.40%;尿常规:尿蛋白阴性,白细胞1+,红细胞计数2.00个/μL;粪常规+潜血:正常。血生化:谷丙转氨酶15.00 U/L,谷草转氨酶36.00 U/L,总胆红素 14.90 μmol/L,直接胆红素4.40 μmol/L,总蛋白74.20 g/L,白蛋白43.10 g/L,球蛋白31.10 g/L,白球蛋白比值1.40,前白蛋白292.00 mg/L,碱性磷酸酶85.60 U/L,尿素氮4.60 mmol/L,肌酐 82.00 μmol/L,尿酸310.00 μmol/L。胸片:1、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2、胸椎退行性改变。心电图:1、窦性心律;2、心电轴左偏;3、左前分支阻滞;4、顺钟向转位。彩超:左肾囊肿,左肾内实性灶 (错构瘤可能),前列腺增大伴钙化灶;肝囊肿,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诊断:1、内痔出血;2、尿道感染?;3、冠心病?。处理:给予酚磺乙胺针剂 (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01225,规格:5 g/2 ml)3.0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止血;以及抗感染、中药凉血止血、局部消炎止血等治疗。病情趋于好转。
入院第6、7 d,患者均在静滴酚磺乙胺约2 h后出现寒战,继之高热,无明显头痛、喷嚏及流涕,亦无明显咽痛、咳嗽及心悸;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双膝疼痛及双下肢发软难以站立。体格检查:体温39.9℃,脉搏110次/min,呼吸 30次/min,血压 140/85 mm 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面色潮红,皮肤无黄染及皮疹;双侧睑结膜无明显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律不齐,频发早搏;腹软,上腹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双肾区轻微叩击痛;双膝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神经反射正常。肛周轻微触痛,指套无鲜血。辅助检查结果:血液分析:白细胞8.00×109/L,中性粒细胞86.90%,淋巴细胞6.90%;尿常规:尿蛋白微量,白细胞2+,红细胞计数46.00个/μL;血生化:总胆红素22.30 μmol/L,直接胆红素 9.40 μmol/L,球蛋白31.20 g/L,前白蛋白122.20 mg/L,尿酸 142.00 μmol/L,钠 129 mmol/L。胸及上腹部CT:1、慢性支气管炎并两下肺少许感染,治疗后复查;2、胆囊结石、胆囊炎;3、肝、肾类圆形低密度灶,建议进一步检查;4、两肺多发小结节影,建议复查。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频发室性早搏部分成对出现;3、心电轴左偏;4、左前分支阻滞。补充诊断:发热待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处理: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退热、补充水及电解质等治疗。处理后6 h后体温降至37.2℃,心率 80次/min、律齐,血压110/75 mm Hg。
于入院第8 d,再次对病情分析,考虑为“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并停用酚磺乙胺,其他治疗不变,以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反应。入院第11 d辅助检查结果:血液分析:白细胞6.80×109/L,中性粒细胞 78.8%,淋巴细胞12.70%;尿常规:尿蛋白阴性,白细胞1+,红细胞计数5.00个/μL。入院13 d后病情痊愈出院。
2 讨论
酚磺乙胺,又称止血敏,分子量263,为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其引起的过敏反应多属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它与蛋白质类载体结合后成为半抗原一载体复合物方具抗原性。这种复合物诱导T淋巴细胞致敏,或使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当机体对这种药物处于致敏状态时,该药物再次进入机体,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2]。它们大多数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大量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如皮肤、关节、肾等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可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3]。Ⅲ型超敏反应引起肾损害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沉积肾小球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系统,补体在炎性细胞介导下,参与了引起肾炎的免疫反应。并且补体系统的致病特性中还包含细胞非依赖性机制,如C3a、C5a参与组胺释放致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补体的终末成分C5b-C9复合体则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直接作用。C3a-C5a成分的非溶解效应能刺激血小板分泌5-羟色胺和血栓素B;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磷脂和花生四烯酸;刺激系膜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蛋白水解酶、磷脂酶和氧自由基等构成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均可引起肾小球的炎症性病变[4],并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例患者在使用酚磺乙胺6 d后,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双膝关节痛”等较为常见的酚磺乙胺过敏反应症状。同时,患者还出现蛋白尿、尿红细胞升高(红细胞46个/μL)。纵观疾病的全过程,尿检查变化表现为入院时尿蛋白检测阴性、尿红细胞正常;使用酚磺乙胺后出现蛋白尿、尿红细胞升高;停用酚磺乙胺后尿蛋白检测又阴性、尿红细胞也恢复至基本正常的临床现象。患者尿蛋白检测变化、尿红细胞计数变化及双肾区轻微叩击痛的变化与酚磺乙胺的应用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过还应排除抗感染药、中药和局部用药对这种结果影响的可能性。由于这三类药均是连续应用于治疗的全过程,而蛋白尿、尿红细胞升高仅表现为某一阶段,两者之间不构成关联性,所以它们不是肾损害的作用因素。至于在过敏反应时应用的退热剂是肾损害的无关因素。因此,本病的尿异常等病理表现可确定为酚磺乙胺过敏反应所致肾损害。建议在临床应用酚磺乙胺时,若该药使用一周后才出现过敏反应并伴蛋白尿和尿红细胞异常升高时,应考虑有肾损害的可能。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检测肾损害的其他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夏秋欣,黄梦娟.临床护理药理学手册[M].杭州:文汇出版社,2002:25l-252.
2 李慧仙.止血敏致发热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6):418-419.
3 金伯泉.医学免疫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3-185.
4 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肾脏病临床与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4-69.
R 392.33
B
1007-9572(2011)-3985-02
430064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中医科 (强世平,刘保成),皮肤科 (石扬)
2011-07-03;
2011-11-02)
(本文编辑:崔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