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宣痹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观察

2011-08-15翟海英杨蕊琳吴文宇刘红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温阳胸痹证候

翟海英 杨蕊琳 吴文宇 郭 蕾 刘红勤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为目前临床上之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上发病较为频繁、病死、病残率极高,对人类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危险性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即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老年人为冠心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从生理特点来看,老年冠心病有体质虚弱、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的特点,从中医理论来说,老年患者“天癸竭尽”,往往具有肾精亏虚的病理基础,其中包括肾阴亏虚及肾阳不足患者,而在后一类群中,患者往往因肾阳亏虚,无以上助心阳,而终致心肾阳虚,由于阳气失于温煦推动,故而易生瘀生痰,痰瘀痹阻、心脉挛急,而出现胸膺部闷窒不适、甚则疼痛之临床症候。在本研究中,笔者将近年来本科室收治之冠心病患者中分属心肾阳虚、痰瘀痹阻一型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外,给予自拟温阳宣痹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教材第七版相关内容。中医胸痹心痛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2002《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为胸闷气短甚或胸痛彻背、动则尤甚;次症为心悸不宁、畏寒肢冷、尿少肢肿、脘痞纳呆、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质淡紫、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兼涩、或滑、或结代。凡具备主症一项加次症两项以上及相应舌脉象即可诊断。此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和心悸症状,心电图提示ST段水平下移≥0.05mv或T波低平倒置,全部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2008~2011年间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住院患者25例,占89%,门诊患者3例,占11%,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77~88岁;对照组住院患者20例,占83%,门诊患者4例,占17%,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76~88岁。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心绞痛分型、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例均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 60mgQd,曲美他嗪 20mgTid,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Q12h,阿托伐他汀 20mgQn,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Qn。治疗组加服自拟温阳宣痹饮:黄芪30g,党参30g,山药 30g,制附片 10g,桂枝 6g,白术 10 g,茯苓10g,郁金10g,川芎10g,赤芍12g,当归10g,丹参15g,泽泻10g,炙甘草6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三次饮服。入选病例在观察治疗期间若心绞痛发作难以自行缓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作为临时处理。药物均连用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安全性观测 治疗前后的一般项目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检查。

1.4.2 疗效性观测 (1)心绞痛: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体力活动的大小、程度,疼痛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制剂的用量等及相关症状。每周记录1次。(2)相关体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脉搏、舌质、舌苔、脉象等。(3)相关的理化检查: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4)中医证候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等),心电图。

1.5 疗效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中医诊断标准、心绞痛的轻重分级标准。进行评定。(1)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为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心绞痛基本消失 (即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力活动时也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停用硝酸甘油;有效为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1级,硝酸甘油用量减半;无效为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所减少但未达改善程度者。(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为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 (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为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3)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以评定疗效。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证候积分减少≥70%而<95%为显效;证候积分减少≥30%而<70%为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O%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治疗组28例,显效2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2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0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28例,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24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28例,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24例,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通常给予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措施。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若药物治疗不佳,即应据具体情况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外科手术治疗。从中医角度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把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胸阳不足、阴邪搏结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对于老年患者,其心肾阳虚基础不可忽视,由于阳气失于温煦推动,常易致痰瘀内生、交阻为患,故治疗上当遵循标本兼顾为原则,以温、通、化为法,即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化痰降浊。在自拟温阳宣痹饮方中,黄芪大补元气,温肾助阳,党参益气健脾,山药补脾肺肾,以助阳气生化,为君药;制附片、桂枝温阳补肾,白术健脾渗湿,茯苓、泽泻利水降浊,川芎、赤芍、丹参活血祛瘀,当归通络润肠,郁金活血化痰,为臣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皂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此外,黄芪多糖有明显抗疲劳作用,可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之神经内分泌因子异常,黄芪可使其体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脑利钠肽显著降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尚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改善心脏重塑。《神农本草经》中,山药“主伤中、补虚赢、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轻身不饥,延年。”《药性论》中记载山药能“补五劳七伤,镇心神,补心气不足。”山药还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党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抗休克作用,能明显增加心输出量而不影响心率,并具有抗组织细胞缺氧作用。附片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延长心肌耐缺氧时间,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附片中的去甲乌药碱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窦房阻滞和房室传导功能。川芎中的川芎嗪和阿魏酸较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血流量,使心肌供氧量增加,促进心肌供氧和耗氧的平衡。赤芍中的重要活性成分赤芍总苷可显著调节机体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对抗TXA2样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加PCI2活性,降低血黏滞性。丹参可减轻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脏循环障碍,促使冠状动脉间侧枝血管开放,使梗塞区内毛细血管损伤减轻,降低血粘度,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防止血栓形成。纵观全方,既能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又能降低心肌氧耗,缓解心肌低氧与需氧矛盾,并能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再兼西医的强化治疗,发挥对缺血心肌的双重保护作用,有效缓解心绞痛并防止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因而,本方立意于中医传统理论,组方有现代药理学研究支持,再经临床疗效验证,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温阳胸痹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