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2011-08-15舒菊香王忆红
舒菊香 王忆红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湖北 赤壁 437300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技术、介入性诊疗操作日益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也有潜在增长趋势,医院感染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供应室既是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又是各种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污染集中处理的场所,因此,供应室管理质量的好坏与医院感染的防控密切相关。本文就我院供应室管理工作予以总结如下。
1 充实力量,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1.1 更新观念 供应室不是医院照顾、养老的地方,应挑选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年轻护士充实供应室岗位。
1.2 提高认识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和考核,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及理论学习,提高院感知识知晓程度,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
1.3 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责任心和无菌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灭菌合格。
2 规范可重复使用器械处理的操作流程
2.1 严格物品回收
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初步清洗,直接放入固定的容器中,并附上清单,注明物品的种类,名称、数量、规格、及器械有无破损。供应室回收处理。
2.2 做好分类清洗
在去污区进行器械的清点、核查。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2.3 确保包装质量
包装材料密封性能好,通透性强;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质检者等;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2.4 确保灭菌彻底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要求,灭菌时应做好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装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和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
2.5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3 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工作
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3.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每包进行化学监测,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3.2 细菌培养监测
每月常规进行细菌培养监测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3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 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4 质量控制与可追溯要求
4.1 建立过程记录
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并记录。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4.2 灭菌标识的要求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4.3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生物监测不合格,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所有不合格灭菌物品。并书面报告。应对已使用不合格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失败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管理,除了要求供应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外,还需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免疫制剂,认真做好监测工作等,只有做好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控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我科以加强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质量为基础,以保证患者安全为目的,在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