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2011-08-15崔丽锐
崔丽锐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吉林 松禹 131200
经前期紧张症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在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及社会心理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出现了月经来临之前1周或半个月出现头晕、头痛、倦怠、乳房胀痛、尿频、浮肿、胃肠功能紊乱、情绪激动、心跳加快等症状,随着行经或经净各症状消失。大多无器质性的病变,西医学上讲发病机理可能与经前女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肾上腺功能亢进,以及各类精神因素有关,临床上使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只能改善当前症状,故使用中药 ,治病求本,抓住致病原因,调节五脏及冲任,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先看一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反复在黄体期出现周期性以躯体、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其病因尚无定论。中医指月经前后诸症,即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地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古代医籍根据不同的主证,分别称之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发热”、“经行吐衄”等。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可出现单一主证,也可两三证同时并见,常影响工作和生活,有可兼见月经不调或不孕。本病特点是周而复始地在月经前后及经期发病,因此,月经前后,经期的生理变化是本病的内在条件。妇女在经前及经期,冲任、气血、子宫变化较平时急骤。气冲而血流急,气血相对比较壅滞;行经期和经后子宫由藏而泻,由实而虚的变化。使全身已偏虚的阴血更加不足而致肝失血养。是否发病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因素及阴阳气血的偏虚偏旺。若素体肝郁、脾虚、肾虚或气血素虚,这些内在因素使月经前后,经期的机体平衡失常,出现某脏腑、气血功能暂时失调的月经前后诸证。经净后阴血渐复。气血调顺,脏腑、冲任、子宫功能渐平衡,诸证随之消失。在非经期前后及经期致病因素仍然存在,但由于冲任气血较平和,不足以引起气血亏虚或瘀滞,故而不发病。本病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肝郁、脾虚、肾虚、气血虚弱和血瘀,其中肝郁最为常见。本病的辨证要点在于根据各个经行前后病症的特点,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兼证,舌脉及患者的素体情况以辨寒热虚实。本病的治法以调肝、脾、肾及冲任、气血为主,尤以调肝为要。治疗分两步:经前、经期针对主证治其标;平时辨证求因治其本。使脏腑功能如常,气血和顺,冲任相资,诸证自除。
今以病例两例分析
例一:某女,30岁,自述每逢经前一周即感全身不适,肛门重坠,泻下脓性粘液便,1天5、6次。伴恶心、呕吐、腰酸、小腹痛10年,已结婚3年,夫妻同居,未孕。月经初潮16岁,经期3~5天,周期为30天,量中等,色暗红,轻度痛经。20岁至今月经周期正常,但经前出现上症,经行加剧,经净症已。未经系统检查及治疗。现值经前,症状明显,脉弦,舌暗,苔薄黄腻。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该病人症属湿热内蕴,困于脾胃,肝胃不和,冲任失调,治以化湿清热,调理冲任,佐以疏肝和胃。
处方:葛根20g,黄芩15g,黄连10g,生甘草10g,当归15g,槟榔10g,枳壳15g,杜仲 15g,白芍15g,木香10g,茯苓 10g。
嘱上方每于经前10天开始煎服,至经净方止,自服药后,症状逐渐减轻,服3个月经周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嘱其口服调理肝脾丸剂以巩固疗效。该病人症状特点是月经前大便泻下脓性粘液,肛门重坠等。看似此为主要矛盾,结合病史分析,患者诸消化道症状虽较显著,然又随经净而缓解,说明与月经有关,因此,抓住月经与肝脾胃和冲任的关系进行治疗。今患者由于湿热内蕴,困于脾胃,内涉冲任,扰及肝血,肝失疏泄。月经将行之时,湿热之邪反得其助,迫于大肠,假道而行,故大便泻下粘而重坠。湿热之邪随经脉充斥,气血凝滞,故腰酸、小腹痛、全身不适,湿热壅遏于血海,木失调达,上犯于胃,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随月经来潮湿热之邪藉经血、大便暂为出路而减其势,但病根尤在。治疗选葛根芩连汤加味。方中重用葛根为君,既能解表清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痢,芩连为臣,其性寒能清胃肠之热,味苦燥胃肠之湿,加味归芍杜仲养血活血,调理冲任。草寇、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化湿。茯苓、甘草和中。
例二:王某,女,26岁,自述每于行经前10天左右出现乳房胀满疼痛,乳头痒,小腹胀,乳房可触及包块,胸闷,胁账,时叹息,14岁月经初潮,经期5~7天,周期28~30天,量中等,色暗红,有血块。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舌苔薄白,脉弦。症属肝气郁结之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通络。
处方:当归20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20g,白芍15g,甘草 10g,生姜 15g,薄荷 10g,夏枯草 15g,橘核10g,王不留行15g。
嘱上方月经前半月开始服用,至经净方止,服用3个周期后症状消失。恚怒伤肝,肝失调达,冲脉隶属阳明而附于肝,经前经行阴血下注冲任冲气偏盛循肝脉上逆,肝经气血壅滞,乳络不畅,血色暗红。气血运行不畅故小腹胀痛,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则胸闷胁胀;肝失条达则精神抑郁,时叹息,舌苔薄白,脉弦为肝郁之象。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通络。方药以逍遥散加减。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当归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夏枯草、橘核、王不留行通络散结。故可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