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次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体会
2011-08-15郑琳琳赵喜新
郑琳琳 赵喜新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痛经是指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属功能性痛经,青春期常见,多在初潮后12个月内有排卵性月经建立后发病。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未婚青年女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西医治疗本病常以止痛等对症处理为主.存在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的不足。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笔者用针刺次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 《妇产科学》[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诊断标准拟定: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 (1周内)出现下腹部疼痛,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连续3次以上,而经妇科检查 (B超检查及已婚者妇科检查、未婚者行肛门指诊检查)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确定为原发性痛经。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年龄15~28岁,平均年龄19.35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4个月。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次髎。
1.3.2 治法: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rain,期间行针3次,于月经前7天开始,持续到月经第2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4 疗效标准 治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2 治疗结果
45例中,治愈3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3.3%。
3 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未行经期间,由于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子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故平时不发生疼痛。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之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煦濡,不通或不荣而痛。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从现代医学角度讲,次髎位于骶部,局部有骶神经通过,深刺可触及盆腔神经丛,可调节盆腔脏器的功能,解除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并通过刺激使体内脑啡肽的含量升高,提高痛阈,还可使脊髓背角发生节段性抑制,从而影响痛觉信号进一步向上传递,达到止痛的效果[3-5]。
此方法简单易行,又可达到通络止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目的,临床上值得推广。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0-3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3]苏永利,刘凤娥,和瑞欣.针刺次髂穴治疗痛经 [J].河南中医,2000,22(4):51-52.
[4]尚校琪,李秀芹.穴位注射次髂穴治疗痛经46例[J].陕西中医,2001,22(6):361.
[5] 朱丽霞.针刺镇痛的脊髓节段性抑制 [J].针刺研究,1989,14(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