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2011-08-15徐慧杰张颖颖谢秀芝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肛缘痔核外痔

徐慧杰 张颖颖 谢秀芝

1.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湖北枣阳 441200;2.湖北省枣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枣阳 441200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17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9月~2010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混合痔患者178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其中男102例,女76例;年龄20~69岁,平均(43.2±5.3)岁;病程3~20年。

1.2 方法

患者取膝胸位,骶管麻醉。根据外痔的隆起分布情况选择剥扎点,少则1处,多则5、6处。做放射状梭形切口,其宽度<0.8 cm,长度视外痔核大小而定,环状混合痔的内痔部分采用内痔分段,用肛门拉钩牵开肛管,暴露外痔,拟定分段方案(一般以膝胸位1、5、9点为中心,分为3段)。取两把皮钳提起和牵开相邻两痔核,在两痔核自然间沟处用剪刀向齿状线方向纵行剪开至正常皮肤黏膜处,以1号丝线将剪开的顶端黏膜皮肤对合缝1针,再向两侧弧形切开,边切边缝各1针,完成分段。其他痔核同法处理。剥扎点之间要留有足够的皮桥和黏膜桥,剥扎时用皮钳将外痔隆起部分轻轻提起,从肛缘外沿钳下两侧切开皮肤,剥离皮下结缔组织及曲张血管团,有血栓者一并摘除。剥离时在肛门外括约肌表面保留少量结缔组织和血管丛,将剥离的结缔组织及血管丛向肛内剥离至齿状线上0.3~0.5 cm处,用大弯血管钳将剥离的痔核基底部连同齿状线上内痔一并钳夹,钳下用10号线行“8”字贯穿缝扎,结扎线上留0.5 cm残端,多余的予以切除。然后将其推入肛内,修剪切口两侧创缘,视外痔核大小呈放射状外延切口,以利减压和引流,皮桥下曲张血管团、增生的结缔组织以及血栓应潜行剥离。对皮桥过长术后易形成皮赘者,距肛缘1 cm处与肛缘平行做弧形切口断桥切开,用皮钳牵起皮瓣,清除皮下小血栓、血管团至齿状线下0.5 cm,拟定无张力皮肤切除线,切除多余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对麻醉状态下肛管难容2指者,选择12点取纵切口,直视下垂直切断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横向缝合数针,使肛管紧束感消失,可顺利容纳3~4指。

在肛门镜下用碘伏消毒肠腔,按照史兆祺四步注射法,用1︰1消痔灵注射液均匀注射于痔核内,使痔核黏膜突起呈灰白色,对直肠黏膜松弛的患者,采用1︰1消痔灵注射液环形多点黏膜下注射,范围为齿状线上0.5~3.0 cm,使药液均匀分布充盈痔核。注射完毕后用食指按摩注射部位1~2 min,消毒肠腔,查无出血后,用太宁栓、双氯芬酸钠栓、凡士林油纱条纳肛,丁字带包扎固定。术后嘱患者控制排便24 h,便后中药液熏洗坐浴,双氯芬酸钠栓、凡士林油纱条纳肛。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2年全国肛肠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分为4级,即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治愈:痔核脱出和出血等症状完全消失,检查见痔核消失、萎缩;显效:痔核脱出和出血的症状完全消失,肛镜下见结扎的内痔消失,注射的痔核萎缩>50%;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检查见痔核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检查痔核无变化。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178例患者,治愈165例(92.7%),显效8例(4.5%),好转5例(2.8%),总有效率为100%。

2.2 术后反应

术后10 h发生尿潴留者28例,创口疼痛不能忍受需口服或肌肉注射曲马多者18例;术后12 h发生出血2例,局麻下予以重新止血。

2.3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3个月,共随访129例,4例患者诉偶尔有肛门坠胀感,2例患者自诉肛门瘙痒,其余无不适。

3 讨论

混合痔特别是环状混合痔治疗的难度较大,目前多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即Milligan-Morgan术,多年来一直是治疗混合痔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针对术后较易出现的疼痛、出血、水肿、愈合时间长等问题[1],为提高混合痔手术疗效,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及肛门正常结构,减少术后出血,减轻疼痛,促进切口愈合,笔者所在医院在外剥内扎的基础上采用多个小切口,并尽量向肛缘外延伸,小切口间可保留足够的皮桥,张力低能减轻术后疼痛,预防皮桥水肿,利于创面愈合[2-3]。对潜行剥离血管团和结缔组织后皮桥松驰、愈合后遗留皮赘者,采用肛缘外弧形断桥,剥离桥下多余的组织至括约肌间沟,横向对合无张力后,切除断端多余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由于内痔结扎后在其脱落期间可能引起继发性大出血,且切口太多可能引起肛门狭窄及术后疼痛,为此,笔者把硬化剂注射术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在各内痔核及痔上黏膜下注入消痔灵,可使痔核组织内产生无菌性炎症,促进痔核内纤维组织增生,动、静脉血管栓塞,从而使痔核枯萎、脱落而治愈。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安全性好,疗效可靠,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1]潘玉荣,孙付荣,张剑权,等.传统手术与注射加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两次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3):417-419.

[2]罗纪红,阳建平.外剥内扎术在治疗混合痔中的灵活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96.

[3]曾航.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52-53.

猜你喜欢

肛缘痔核外痔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探析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