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进展

2011-08-15

中国猪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干扰素肝炎基因型

科技进展

分娩前及泌乳期饲喂含ω-3脂肪酸的鱼油日粮能增加母猪下一胎的产仔数

已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含有ω-3脂肪酸的鱼油日粮能够提高奶牛和绵羊的繁殖性能,但是在猪上没有相关报道。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在分娩前和泌乳期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鱼油作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0~7胎 (试验母猪的平均胎次为1.95±0.09)且怀孕107.7±0.1天的母猪328头分为两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含有牛油的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3 g/kgω-3脂肪酸的等能值日粮。两种日粮的代谢能为13.9 MJ/kg,粗脂肪为54 g/kg,粗蛋白为174 g/kg。每组每头母猪在产前8天饲喂3 kg相应日粮。18.7±0.1天进行断奶,断奶前母猪自由采食相应的日粮。断奶后母猪饲喂不含鱼油的妊娠日粮,直至再次分娩。试验结果表明,分娩前给母猪饲喂含ω-3脂肪酸的日粮对仔猪初生重、断奶前生长速度、断奶重以及母猪的采食量没有影响。但是前一胎饲喂含ω-3脂肪酸日粮的母猪下一胎的产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产仔数分别为10.7±0.3头和9.7±0.3头,产活仔数分别为10.2±0.3头和9.3±0.3头,P<0.05)。

总之,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分娩前以及泌乳期内饲喂含ω-3脂肪酸的日粮能提高下一胎母猪的产仔数而与母猪的能量摄入量无关。

译自:R.J.Smits,B.G.Luxford,M.Mitchell,M.B.Nottle. Sow litter size is increased in the subsequent parity when lactating sows are fed diets containing omega 3 fatty acids from fish oil. JAnim Sci,2011May 24.[Epub ahead of print]

日粮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脂肪酸从母猪到仔猪的转移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动物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猪在很多方面是人类研究自身的良好动物模型。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考察母猪日粮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对1日龄仔猪肝脏和大脑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中高脂肪日粮含脂肪6%。日粮中n-6/n-3脂肪酸的值通过添加富含亚麻油酸的燕麦或者富含α-亚麻油酸的亚麻籽油来调控。低脂肪组 (3%)、高脂肪组 (饱和脂肪酸)和高脂肪组(燕麦)这三种日粮的n-6/n-3脂肪酸的值为11,亚麻籽油日粮组中n-6/n-3脂肪酸的值为2(一共四种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增加α-亚麻油酸的比例可使仔猪神经组织中的α-亚麻油酸和十二碳五烯酸含量、肝脏极性脂以及仔猪大脑中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增加。

本试验说明,以哺乳的形式由母猪向仔猪转移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通过胎盘血液的转移量,且母猪日粮中增加α-亚麻油酸的量提高了仔猪肝脏和大脑中n-3脂肪酸的沉积。

译自:Sampels S,Pickova J,HOgberg A,Neil M.Neil Fatty acid transfer from sow to piglet differs for differen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hysiol Res,2011,60(1):113-124.

运用实验感染猪研究猪瘟病毒分布及组织嗜性

典型猪瘟 (CSF)的病原是典型猪瘟病毒 (CSFV),此病需要呈报给国际兽医局 (OIE),然而我们还不清楚CSFV在猪组织分配、组织器官的嗜性、发病机理、复制和排毒。在这个报告中,我们通过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试验调查了猪瘟病毒在实验猪体内的动态分布和组织嗜性。

一个量化比较RT-PCR建立用于检测猪瘟病毒在体内器官的数量,这个研究显示猪瘟病毒在所有21个器官和血样中(感染后1~8天)存在,并且在感染后1~8天病毒的载量不断地增加。然而,在感染后的两天,大多器官中的病毒载量是不平均的。血液、淋巴组织、胰腺、回肠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而心脏、十二指肠和脑显示具有较低的病毒载量。通过RT-PCR检测数据显示典型猪瘟病毒从感染后1~8天病毒载量增加,RT-PCR和免疫组化 (IHC)的检测结果一致。数据显示典型猪瘟病毒在血液、淋巴组织、胰腺和回肠中繁殖,而不在心脏、十二指肠和脑中繁殖。血液、淋巴、胰腺和回肠是急性感染的部位,此结果提供了一个净化病原的基础资料。

译自:Liu J,Fan XZ,Wang Q,Xu L,et al.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Tissue Tropism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Pigs.Virol J,2011,8(1):201.

三重TaqMan实时定量RT-PCR检测鉴别野生型猪瘟病毒、猪瘟兔化疫苗毒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在这项研究中,在GenBank提供瘟病毒属基因组序列,设计三对引物和TaqMan探针:猪瘟病毒 (CSFV)基因组的NS5A两个目标区域可以区分野生型猪瘟病毒和猪瘟兔化疫苗(HCLV),和一个目标区域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1型(BVDV-1)5'-非编码区。有了这些引物和探针,一个三重TaqMan实时定量RT-PCR可检测区分野生型猪瘟病毒、猪瘟兔化疫苗和BVDV-1。

本方法的检测限度:野生型猪瘟病毒为4.5 TCID50,猪瘟兔化疫苗为 10 TCID50,BVDV-1为 3.2 TCID50。三重实时RT-PCR检测有至少98% (248个样本)与其他RT-PCR检测方法的结果相同。该法提供了一个鉴别野生型猪瘟病毒、猪瘟兔化疫苗病毒、BVDV–1的方法。

译自:Zhang XJ,Han QY,Sun Y,Zhang X,et al.Developmentof a triplex TaqMan real-time RT-PCR assay for differential detection of wild-type and HCLV vaccine strain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nd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1.Res Vet Sci,2011 Apr 30.[Epub ahead of print]

感染猪戊型肝炎基因3型病毒 (HEV)的猪可阻止对同源和异源基因型3和4人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戊型肝炎病毒 (HEV)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至少有四个公认和两个假定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已被报道:基因型1和2是仅感染人类,而基因型3和4是人畜共患。目前的试验性疫苗都是基于一个单一的戊型肝炎病毒菌株,其实多基因型戊型肝炎病毒共同存在,因此一个人可能会接触到一个以上的基因型。3和4基因型猪戊型肝炎病毒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而且已知可感染人类。因此,重要的是要知道,如果用基因3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猪是否能产生对人类和猪戊型肝炎病毒第3和第4基因型的免疫保护。

在这项研究中,SPF猪被分为4组,每组6只。在试验的三个组分别接种猪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的12周后,用猪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4分别攻毒。对照组用PBS缓冲液做假接种和攻毒。每周检测所有猪血清中的戊型肝炎病毒的RNA和抗-HEV IgG,同时每周对实验猪粪便样本检测戊型肝炎病毒的RNA,戊型肝炎病毒攻毒猪是否被感染由粪便中的病毒和病毒血症检测结果判断。大部分猪感染后12周,也就是攻毒前产生猪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攻毒后,没有出现病毒血症和粪便排毒,这表明猪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的感染阻止了攻毒后病毒血症的发生和粪便排毒 (猪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4)。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今后研制有效的戊型肝炎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译自:Sanford BJ,Dryman BA,Huang YW,Feagins AR.et al.Prior infection of pigs with a genotype 3 swine hepatitis E virus (HEV)protects against subsequent challenges with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genotypes 3 and 4 human HEV.Virus Res,2011 Apr 22.[Epub ahead of print]

猪圆环病毒2型截短的衣壳蛋白的表达和抗原特征

设计三对特异性引物扩增F2-1,F2-2和XF2-2截短猪圆环病毒2型 (PCV-2)衣壳蛋白基因。扩增序列分别克隆到 pET-32a(+)载体,并在 Rosetta(DE3)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可与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和His-XF2-2反应。

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产生单克隆抗体,筛选出7个单克隆抗体。衣壳蛋白N端55至96氨基酸 (aa),97至141aa,及143至211aa被确认为7个单克隆抗体的结合区域。通过检测7个单克隆抗体与His-XF2-2的反应,证明FmAb-8具有最佳的亲和性。主要的B细胞表位位于97至141氨基酸。P肽扫描技术显示P122-136肽中包括主要的B细胞表位。

译自:Lou Z,Li X,Li Z,Yin X,et al.Expression and antigenicity characterization for truncated capsid protein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Can JVet Res,2011,75(1):61-64.

I型和III型干扰素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活性

新发现的III型干扰素 (干扰素),又称为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与已知的 I型干扰素一样,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因此,我们检验是否III型干扰素与I型干扰素一样具有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MARC-145细胞的复制。

我们发现,PRRSV在MARC-145细胞的复制明显受到IFN-λ1、IFN–λ2和IFN-λ3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与剂量相关。然而,III型干扰素 (IFN-λ1、IFN-λ2和IFN-λ3)比I型干扰素 (IFN-α和IFN-β)在抑制PRRSV作用方面效率低。两种类型的干扰素混合不能改善每种类型的干扰素抗病毒活性。此外,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所有类型的干扰素能诱导MARC-145细胞中表达ISG56、2',5'-OAS和MxA。这些数据表明,三型干扰素对PRRSV有抗病毒活性,可作为传染性猪病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译自:Luo R,Fang L,Jin H,Jiang Y,et al.Antiviral activity of type I and type III interferons against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Antiviral Res, 2011 May 4.[Epub ahead of print]

猜你喜欢

干扰素肝炎基因型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上海郊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型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