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特征与综合防治

2011-08-15王留

中国猪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水肿病溶血性肌肉注射

王留

(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河南商丘 476000)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特征与综合防治

王留

(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河南商丘 476000)

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头部眼睑水肿、胃大弯及肠系膜水肿、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断奶后仔猪,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一旦发病很难救治,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以断奶后1~3周发病率最高,同窝仔猪饲喂营养水平高且发育良好的猪易发病,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仔猪较少发生。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 3~5月份和9~11月份。该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呈散发性流行。

2 发病原因

2.1 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低

仔猪出生后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溶血性大肠杆菌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短,大约7~35天。

2.2 肠道内溶血性大肠杆菌繁殖

仔猪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消毒不严,营养缺乏,饲料单一等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紊乱,促使溶血性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菌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发病。

2.3 应激因素

仔猪断奶过早,突然变换饲料,饲养方式不当,气候突变,阴雨潮湿,防疫及阉割等外部应激因素诱发此病。

2.4 饲料中的抗原作用

饲料中的抗原物质 (饲料蛋白质)被小肠吸收后,导致肠道损伤,肠绒毛缩短,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降低,致使肠道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进入大肠后,成为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组织水肿。

3 临床症状

营养水平和发育状况良好的仔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体温正常。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倒地后全身抽搐、肌肉震颤、四肢呈划水状,神经症状,尖声嘶叫。发病仔猪上下眼睑、颜面部、头颈部、胸腹部皮下水肿,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4 病理变化

死亡仔猪体表苍白,眼睑、眼结膜、下颌部、头颈部皮下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粘膜下层水肿明显,切开水肿部位呈胶冻样,有透明至黄色的渗出液流出。肠系膜淋巴结及全身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有的可见肺水肿、大脑水肿及直肠周围水肿。心包、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或腹水。

5 实验室诊断

取新鲜尸体的小肠黏膜分别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或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培养,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表面呈现红色菌落,该菌菌落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呈现典型β溶血。

6 综合防治

6.1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产房和保育舍在临产母猪及仔猪转入之前,将猪舍门窗、墙壁、地面、通道、猪栏、产床等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2%的烧碱溶液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雾消毒2次,空舍7天后即可进猪。

6.2 临产母猪的消毒

带菌的临产母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临产母猪的消毒对预防该病的发生起关键作用。母猪临产前3天进入产房,用30℃的温水将其全身冲洗干净,用消毒液全身喷雾消毒,母猪产子后用1:500的强效碘消毒乳房和会阴部。

6.3 免疫预防

临产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大肠杆菌 K88、K99、987P、F41四价基因工程疫苗,每头每次2mL,以增加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仔猪出生后18日龄肌肉注射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每头1mL,4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6.4 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每头肌肉注射牲血素1 mL、0.1%亚硒酸钠2 mL,以补充铁和硒的不足;仔猪断奶前后各1周每天每头口服磺胺二甲嘧啶1.5 g,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6.5 药物治疗措施

发生该病时可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措施综合治疗。用2.5%的恩诺沙星注射液10 mL/kg·BW和强力水肿灵注射液5mL/kg·BW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重症者可用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提高仔猪血糖含量),安钠咖10 mL,VC针剂5 mL,地塞米松5 mL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 4 mL,地塞米松5mL,安痛定10mL,每天2次,连用3天,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水肿病溶血性肌肉注射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仔猪水肿病及其综合防控体会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
西红花苷-1经大鼠肌肉注射的体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