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警犬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2011-08-15

中国工作犬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嗅源迹线警犬

纪 捷

论警犬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纪 捷

在当今世界,犬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军、警界,是因为它具有人类和其它仪器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这些独特功能集中体现在犬有敏锐的嗅觉、良好的驰骋力、凶猛的扑咬能力并由此而派生的强大威慑力。利用犬敏锐的嗅觉可以进行气味鉴定、追踪犯罪嫌疑人迹线、搜索物证、爆炸物品和毒品;利用犬良好的驰骋力和凶猛的扑咬能力可以进行追(围)捕犯罪嫌疑人、巡逻、警戒、堵截、看守、押解等。犬的这些功能显然不是人类所具备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挪威和瑞典的科学家合作研制成能够检测易燃易爆物品的人造警犬鼻。该设备外观如带有鼻子的旅行背囊。长鼻子是一个软管,用于采集空气样品,背囊为分析各种气体成分的分析器。整个结构堪称一个微型电子实验室,它对易燃易爆物品的检测过程是:长鼻子软管吸入数百升空气样品后再将空气分子浓缩成液体,液体在通过过滤器时,过滤器即能分辨出三硝基甲苯,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还可以嗅出毒品或其它危险品。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即使人造电子鼻有识别特定气味的作用,其准确性我们权且不予考究,但与警犬相比,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警犬的快速追击能力和令罪犯心惊胆颤的扑咬能力是电子鼻所无法企及的。可见,警犬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是勿庸置疑的客观现实。

犬是一种被人类所驭使的动物或者说是使用工具,它的独特功能只有通过人为地不断挖掘和科学利用才能发挥其效能。我们说警犬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证明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挥作用,而不是说它是“万能”的。在实际使用中,能否发挥警犬作用,要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受“嗅源”条件制约。警犬在气味作业中,先决条件就是要给其提供准确、有效的“嗅源”。没有嗅源或无效嗅源,使用就失去了基础,犬就无法在追踪迹线和鉴别形式中“对号”反应。获取有效嗅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犯罪嫌疑人在中心现场或现场周围留下明显踪迹;二是犯罪嫌疑人在中心现场留有手部触摸气味;三是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上留下其自身物品或作案工具。气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易挥发易混淆易破坏,在现场勘查中,训犬员很难提取到准确、有效的嗅源,从而严重地制约了警犬嗅觉功能的发挥。即使偶尔提取到现场遗留物品,又由于犯罪嫌疑人一时难以确定,遗留物品搁置时间过久,发生霉变,气味失效而无法使用。

(二)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制约。使用中能否发挥警犬作用,与案发现场所处环境和当时的气候状况密切关联。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市区等复杂环境下或遇有刮风、下雨、炎热、寒冷等恶劣气候时使用警犬,其效果一般不明显。

(三)受现场保护条件制约。现场保护不力,也会给使用警犬带来一定困难。发生大案要案,一般会引来很多人围观,犯罪嫌疑人来去路线上人体气味被破坏殆尽,加之多名勘查人员进入中心现场,造成警犬起点突破难以凑效,有时在现场上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物品、足印、指纹,则首先被痕检人员触摸、提取,可供警犬使用的机会太少。

(四)受用犬意识制约。由于个别现场指挥人员对警犬技术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通常在使用其它技术手段无效的情形下才想到用犬,这时现场上的气味已被破坏。有些地方公安机关目前尚未配备警犬,遇有大、要案要从外地调用警犬,无形中延误了战机。此外,个别训犬员有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

(五)受犬的能力制约。警犬的训练条件与现场使用条件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有些训犬员没有及时调整训练方向,针对性训练和模拟现场训练搞得少,在实际使用中对犬的能力没有一个准确的估价,仅凭运气试试看,这样不但发挥不了警犬的应有作用,反而给警犬技术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六)受训犬员业务素质制约。据资料统计,八十年代中期,南昌片区单犬年平均起作用数为6.3起,2000年为8.4起,总体来讲破案数是提高了,但个别省却不容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的训犬员是从警五年以上的民警,具有一定的公安刑侦工作实践经验,从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到独立工作能力都远比现在的训犬员要强。所以,在现阶段,大力提高训犬员素质,仍然是警犬技术工作的首要任务。

警犬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是相对的,随着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的日益诡秘、城乡差别越来越小、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流窜作案越来越多,警犬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会逐步被弱化。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原有模式,在思维定势上没有更新观念,警犬的作用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警犬事业的发展就缺少后劲。那么,怎样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呢?笔者想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商榷。

(一)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训练模式。教学训练是警犬投入使用的前提,这一前提牢不牢固直接关系使用成效的好坏与否。教学训练模式只有结合实际使用,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基础科目除了教科书中规定的科目外,还应增加“跳远”和“禁止扑咬”两个科目(用于警犬跨越河沟和发现咬错对象后予以制止)。追踪训练应培养犬形成以下模式:1、区别诱惑气味;2、根据嗅源气味独立发现相同气味迹线;3、续接中断迹线;4、在不同地质、时间和不同天气条件下追踪;5、追踪他人“不知”迹线;6、追踪陈旧迹线气味;7、追踪终点发现假设敌后进行扑咬;8、追踪终点鉴人;9、脱绳追踪。鉴别科目应培养犬形成以下模式:1、罐内鉴别;2、不同部位气味鉴别;3、触摸气味鉴别;足迹(包括足迹土)气味鉴别;5、血迹气味鉴别;6、鉴人;7、自由式鉴别;8、适应不同物品鉴别。扑咬科目训练应培养犬形成以下模式:1、训练追捕能力;2、扑咬各种静态姿势假设敌;3、扑咬远距离静止目标或逃跑目标假设敌;4、对突然出现的袭击者进行扑咬;5、对不着护袖护衣的假设敌进行扑咬;6、培养犬监视搜身和押解能力;7、在扑咬中结合音响锻炼;8、培养犬对手持凶器的假设敌进行有效扑咬(应咬住假设敌握凶器的手腕或手臂,以一招制敌)。搜捕科目应培养犬形成以下模式:1、在楼房馆所、密林深山、涵洞隧道等复杂环境下搜捕;2、结合枪、炮声进行搜捕锻炼;3、进行多人多犬协同配合搜捕。搜毒搜爆科目应培养犬形成以下模式:1、培养犬室内、室外和物体定位三种搜索形式;2、对各种运输工具进行搜查;3、适应不同包装物和诱惑气味;4、对带毒者人身进行搜查。巡逻科目应培养犬形成以下模式:1、对“安静”口令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2、巡逻中发现假设敌能根据训犬员口令进行追击和凶猛扑咬;3、在巡逻中发现异常情况,结合追踪、范围搜索等综合性训练。

(二)贴紧现实,从实战出发,多搞模拟现场训练,避免教学训练与现场使用相脱节。警犬技术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侦察破案服务、为维护社会治安服务。警犬训练必须紧紧围绕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根据不同时期的案发特点,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训练方法。训犬员要通过认真细致地勘查现场,发现和提取可供警犬使用的嗅源,通过案情分析制定使用方案,并千方百计地根据警犬潜力,为正确使用创造条件,努力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要把坐等办案变为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警犬的独特功能,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警犬巡逻小分队深入基层,主动到案件多发地区和流氓易于滋事的场所、重大集会、庆祝活动或体育比赛场地进行警戒、巡逻和守候,有效地提高警犬使用率和起作用率。

(三)训练高质量的使用犬。训练高质量的使用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坚持日常性训练,其训练内容应包括:第一,加强环境适应性锻炼;第二,加强气候适应性锻炼;第三,培养犬的作业耐力;第四,加强犬的越野和攀登训练,增强犬的体质和兴奋性;第五,培养犬对假设敌的仇视性以及对主人的绝对服从性;第六,培养犬搜索式追踪能力;第七,培养犬鉴别动作的规范性;第八,犬的搜索兴奋性应保持在二十分钟以上,并根据需要进行攀高探底作业。

(四)大力提高训犬员的业务素质。凡事以人为本,在警犬训练和使用过程中,训犬员始终是主导者。能否训出一头高质量的使用犬,能否有效地使用警犬在侦察破案和治安防范中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训犬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名合格的警犬训犬员应系统掌握警犬业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犬的作业表情了如指掌,掌握现场勘查、步伐追踪、案情分析、调查访问等相关公安刑侦工作基本技能,在准确确定案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使用方法,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开拓进取。

(五)大力增强使用警犬意识。增强警犬的使用意识,是当前和今后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需要。首先要从领导的角度增强和提高使用意识。刑事案件发生后,应把警犬技术列入现场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刑侦人员同步到达现场,有条件使用警犬的要首先使用。一时无条件使用警犬的案件,也应让训犬员参加现场勘查和案件分析,从中发现嗅源,了解案情,排查对象。一旦排出嫌疑,由训犬员根据嗅源条件,亲自收集气味样本,便于警犬鉴别进行气味同一认定。其次,做为警犬训犬员,要有高度的战备观念,平时加强实战训练,不断巩固、提高犬的作业能力。古人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遇到案件要主动请战,积极使用,做到上场不胆怯,知难不后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抓住机遇,力争发挥警犬作用。

(六)化大力气加强人体气味研究。目前,我国在人体气味的同一认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开展对人体气味的研究,是开拓警犬技术未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唯有如此,警犬技术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展人体气味研究应在以下两方面有所突破:第一,气味数值化。使人脑的综合分析机能与犬的嗅觉分析器结合起来进行气味分辨,建立生物系统与理化系统(仪器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气味分辨实验室,用呼吸同步式刺激法,得到嗅觉诱发脑波的变化记录,目的是使气味数值化,制成灵敏度高、识别能力强的气味传感器。呼吸同步式刺激法是使能够改变和发生各种气味的浓度和数量的嗅觉刺激装置与被检验犬的呼吸一起同步嗅闻气味,提取脑波的电极使用了头顶中央部位的单极方式,从而得到嗅觉诱发脑波应答的记录。第二,加强警犬追踪非人体或由追踪非人体气味转换为追踪人体气味的课题研究,开辟警犬分辨气味应用范围的新途径。利用非人体气味进行追踪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始至终追踪非人体气味,直至追到气味物体;二是由追踪附着在案犯身上的非人体气味转换为追踪人体气味。附着在案犯身上的气味实际上可能成为混合气味。由于人体的运动,使案犯排汗量大大增加,其本身的气味不断增浓,附着在案犯身上的非人体气味反而逐渐减淡、消失。警犬对原气味(已增浓)产生了“新的兴奋”,警犬的嗅觉感受发生了转变,因此,警犬对人体气味的迹线发生了新的兴奋反应。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警犬的功能及其作用能否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这是摆在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公安部白景富原副部长曾经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当前的警犬技术工作仍然很不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很不适应维护稳定、维护治安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警犬技术工作虽然任务繁重而艰巨,但是发展趋势是令人振奋的,公安部领导对警犬技术工作高度重视,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群情激昂。我们要趁着这大好时光,把握机遇,树立雄心壮志,埋头苦干,敢为人先,开创性地工作,为使我国的警犬技术工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0)

(编辑:李 力)

猜你喜欢

嗅源迹线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警犬在实战中付与嗅源进行搜索的意义与训练方法
降水自记迹线及雨量数字化提取质检技术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寻血猎犬复合迹线气味追踪训练
在硬质地面追踪初期如何提高警犬把线能力
浅谈带犬民警如何选择 嗅源
马里努阿犬在鉴别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浅析城市追踪犬鉴别式起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