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三资”管理
2011-08-15何文英
何文英
(安阳县农业局,河南 安阳 455000)
1 农村三资管理
1.1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是依托“村账委托代理”,严格收入支出审核把关,随时掌握全镇或各村的代管资金数额。
1.2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建立了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1.3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2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出现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捞取好处费
个别村干部在山林、土地、果园、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公开招、投标,不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2.2 合同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条件不符合法定要求。
2.3 权属不明,乱发包
有些资源在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发包给他人,导致村、组、承包人因权属问题引发纠纷。
2.4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集体资金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2.5 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少数干部不廉洁
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2.6 少数村报账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有的报账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报账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2.7 “三资”中心人员严重缺编,无法满足财务制度上规定的专岗专人的要求
各乡镇在“三资”中心人员设置上,虽然人数符合要求,但有的乡镇把“三资”中心人员调到其他部门开展别的工作,有的却长期包村,没精力和时间开展工作,加之“三资”中心经费严重不足,打击了他们工作热情。
2.8 转移支付资金(村级补助收入)没按规定纳入村集体资金管理范畴
村集体一部分钱款由财政所管理,村集体账面无法真实、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反应本村集体经济运转情况,造成两套账,导致村级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得不到真实、全面系统的反映,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生产发展是统、分两类经济主体共同发展。只有农民家庭经济的生产发展是不全面的,而村集体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和资金。因此,管好、用好村集体“三资”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3.2 理顺农村“三资”管理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农业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农经人员掌握的法规政策多、管理经验丰富,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明确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必须在农经站的基础上成立,要加强农经人员的岗位和职责,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 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
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基层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要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机制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其“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
3.4 建立“三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必循
首先要取消村集体在各金融机构的账户,由镇办统一开设“村帐专户”,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制。其次,规范“四荒”、水面、林地等开发利用,实行公开竞价承包和招标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再次,村组集体大型工程建设要实行招投标管理。最后,要还权于民,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5 充实农经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农经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者,充实和稳定农经人员队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农经人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农经人员定期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充实、更新农经人员财务管理知识。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队伍。
3.6 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各乡镇农经部门要对村集体资金进行监督,确保村级资金全部纳入乡镇代管,加强财务手续的审批和监督力度,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对审计出的问题要对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3.7 资金及时入帐,应收尽收
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
3.8 建立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及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及果园、养殖水面等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三资”代理中心备案。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统一编号,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上交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三资”代理中心备案。
4 规范“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4.1 建立三级管理组织,确保农村“三资”有人管
一是充实加强我县农经部门。对农经站增加编制,充实人员。二是普遍建立乡镇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对农村“三资”实施有效监管。三是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要求凡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都要采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实施民主决策。
4.2 坚持“三个结合”,确保农村“三资”底数清楚
为有的放矢地解决农村“三资”管理混乱问题,坚持“三个结合”,对农村“三资”进行了全面清理。一是坚持自查与重点清理相结合。将“三资”管理较好的村列为自查村;将管理状况一般但只存在个别问题的村列为专项清查村;将个别班子软弱、“三资”管理混乱、干群矛盾突出的村确定为重点清理村,对村集体所有的资源进行核实;对村集体的房屋、机井、农机等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对债权债务进行逐笔核实。二是坚持清理与清收相结合。加大收欠力度,把能收回的集体资产收回来,使沉淀的集体资金活起来。在清收过程中,对产权明了事实清楚的限期收回;对矛盾纠纷复杂、产权难以界定的,搁置争议,协商解决;对那些虽有遗留问题,但与清收无关的,则先清收集体资产,再逐步解决问题。三是处理干部与教育干部相结合。按照“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农村稳定、有利于保护集体资产、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对清理“三资”过程中发现的有问题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对态度不端正、退赔不积极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
4.3 实施“三个办法”,确保对农村“三资”的有效管理
一是开通网银结算。在农村集体财务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把农村集体所有的代管资金纳入乡镇“三资”代理中心代管,开通网上银行结算系统,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和服务渠道,使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办理有关业务。二是联网监管落实。乡镇统一安装网络版的“三资”管理软件,对村级资金支取、合同到期预警、款项及时收缴、资产、资源经营处置等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实现实时预警、实时监管、实时网上反馈,一改以往的事后监管为现在的实时和全程监控。三是严把程序关。在大额资金支出、资产、资源经营处置上,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人员利用扫描仪对决议内容、合同原件扫描生成图片,再以图片形式电子存档,如不按程序进行,系统将无法进入下一步操作,该笔手续将无法下账。
4.4 落实“三个监督”,确保农民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权
一是审查监督。由乡镇“三资”服务中心负责对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建立台帐,并录入微机进实行源头管理。对规划内的集体土地、荒地开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报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准占用,对开发、出租、出售、使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使农村资产、资源产权主体或数量发生变动的经济行为,事先由村委会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工作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同时,报乡镇“三资”代理中心备案,经济行为方可进行。二是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年终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三项制度。安阳县农经部门每年对全县1/3的村级财务进行审计,乡镇对除县审计之外的2/3的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审计时,吸收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将村级财务完全置于群众和“三资”代理中心的双重监督之下。三是网上公开监督。把农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实行逐笔公开,结合农村固定版面公开,辅以网上公开,利用软件自动生成各村“村务公开表”,通过网上公开系统进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