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稻生产机械化
2011-08-15杨建伟陈德凡
杨建伟,陈德凡
(信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信阳 464000)
1 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传统农业区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到企业打工,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不仅使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而且打工收入的增加也间接提高了在家务农的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现阶段信阳市水稻生产面临两大问题:
1.1 手工插秧劳动力成本高
据信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农业技术人员在信阳市粮食生产大县固始、潢川、光山、罗山、平桥、息县、商城等县调查,在水稻插秧的农忙时节,手工插秧每667 m2报酬大都在60~80元,农忙时甚至要100元,插秧成本占水稻生产综合成本比例越来越大。
1.2 手工插秧规格不一致,插秧质量达不到农艺要求,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
插秧人员出于赶进度的需求,插秧密度多数达不到要求。据水稻生长期的田间调查,株行距多数在26.4 cm×26.4 cm,稀的甚至有33.3 cm行距,密度小的田块每667 m2还不到一万穴,以这样的栽植密度要取得水稻高产是非常困难的。现在信阳市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对秧龄和插秧密度要求较严格。(1)秧龄约在30~35 d;(2)插秧规格为23.1 cm×23.1 cm或19.8 cm× 26.4 cm,每667 m2插1.2万~1.4万穴,根据品种秧龄和气候因素甚至要每667 m2插1.5万~1.7万穴才能达到水稻高产的理想密度。而水稻机械插秧可使秧苗栽插深浅一致,返青快,分蘖强,成活率高,可获得稳产高产。因此,现阶段信阳市必须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
2 新农村建设使水稻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
信阳市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地形和一家一户小地块种植的限制,水稻机械化生产难以大面积推广。此外,很多地方农民粗耕粗种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在育秧技术、苗期管理、大田平整上不能完全达到机械化插秧的要求,机耕道路、机具库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插秧的综合效果。
2009年4月,河南省政府批复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验区的成立,大大激发了有志于农业的各路精英干事创业的热情,到2010年底,信阳市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905家,32万户农民加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里来,流转土地面积达26.8万hm2,这些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对水稻生产机械化有较大的需求,通过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田大户的典型带动和强力示范,大大加快了信阳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3 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信阳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大型农机具价格昂贵而小型农机具又不是非常适合当地农户的需要。
二是育秧技术掌握不到位,秧苗难以实现标准化。水稻机插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育秧,育秧技术掌握不到位,秧苗质量得不到保证是信阳市在推广机械化插秧中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育秧技术方面,由于把握尺度及投入的精力不同,育秧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机插秧效果和优势的发挥,挫伤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三是机械化插秧要求的机耕道路、机具库等配套设施跟不上。
4 破解水稻生产机械化难点的探索
4.1 加强农艺和农机的强力融合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是水稻机插,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必须把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为重中之重,而实现机械化插秧的难点在于育秧技术掌握不到位,秧苗难以实现标准化。对于育秧这一难题,各县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行业技术标准,促进育苗的标准化和规格化,通过工厂化集中供秧带动散户,推动集中育秧的推广。农机人员在机械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解决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但水稻育秧、发芽、棚室管理、出苗秧龄等方面有较高的农艺技术要求,因此,要加强农艺和农机的强力融合。请农业专家参加农机具的实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形成包括水稻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秧苗管理机械化的生产体系,制定适合本地推广的机械化育秧、插秧和收获的技术路线。
4.2 加大农机补贴力度
国家要加大对收割机、插秧机、育秧播种机、秧盘和烘干设备的补贴力度,使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能够用得起大型农机具,推广适合小地块使用的微耕机,两行插秧机等小型农机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要抓住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机会,积极购买适合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大型农机具。
4.3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各级涉农部门要抓住国家对农业增大投入的机会,采用项目带动、个人主动、部门联动等形式,争取国家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将大田平整、机耕道路、机具库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客观条件。
4.4 加强示范带动和社会化服务
以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为基础,建立示范点,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和成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同时,要坚持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通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行育秧、机插和机收的规范化,提高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使用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
[1]吴黎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1(1):24-27.
[2]杨艳.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67.
[3]王越涛,唐保军,尹海庆,等.水稻机械化育秧及移栽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1(5):6.
[4]李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3):271.
[5]何娟.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J].农技服务,2010(5):10.
[6]崔甫.制约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4):99.
[7]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8]李洵.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