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2011-08-15丁英杰
丁英杰
(本溪市中心医院,本溪117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周身潮红肿胀脱屑瘙痒伴发热半个月。1个月前因腰椎间盘脱出症口服“风湿消骨祛痛灵”,半月前先于口唇起水疱,遂停药。但皮疹逐渐遍及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瘙痒,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既往体健,但曾于橡胶厂工作一年半。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9.5℃,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颜面及躯干少许鳞屑,双下肢水肿,指压痕阳性。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及间质内淋巴细胞及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一处毛囊内淋巴细胞外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6×109/L,嗜酸细胞计数1.49×109/L,嗜酸细胞比率12.8%。尿常规:蛋白(+)。肝功能:血清谷氨酰基转移酶200U/L(正常10-47U/L),血清丙氨酸氨酰基转移酶546U/L(5-40U/L),血清碱基磷酸酶 148U/L(35-104U/L),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415U/L(8-40U/L),血清胆碱酯酶2 326U/L(5 320-12 920U/L),白蛋白 28.9g/L(40-50 g/L),总蛋白55.6g/L(67-83 g/L)。腹部彩超显示:肝囊肿,胆囊壁增厚,内壁不光滑,脾面积大。诊断: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即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500mg/d,连续静脉点滴3d,同时给予人丙种球蛋白22.5g/d治疗3d,3d后将激素减至相当于泼尼松80 mg/d。因肝功能损害较重给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 mg/d静脉点滴。同时给与胃黏膜保护剂、补钾补钙等对症治疗。入院治疗5d,热退,周身红斑色变淡,脱屑症状减轻。入院第10d,病情好转并有效控制,激素量减至相当于泼尼松50 mg/d。
2 讨论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系统症状的药疹。潜伏期长,3周~1个月,平均4周。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病情不随停药而减轻,仍进展。临床特征:高热(双峰热),早期可为麻疹样皮损,可演变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面部水肿具有特征性[1,2]。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及伴有相对比较重的内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死亡率10%左右[3]。治疗上因该型药疹较一般型严重,给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往往需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同时本病内脏损害大,尤以肝功能异常为显著,故应给予适当的保肝及对症治疗。本例报告亦提示应加强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极为有利。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
[2]耿松梅,王俊民.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4):231-233.
[3]石荣平,李凯,段逸群,等.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