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1-08-15刘清瑞李金勇冷全伟赵玲丽

种业导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碳酸氢铵导刊粳稻

刘清瑞,李金勇,冷全伟,赵玲丽

(1. 新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新乡 453003;2. 新乡县原种一场;3. 新乡县朗公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新农稻1号由河南省新农种业有限公司以“豫粳7号×黄金晴”的F1为母本,黄金晴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常规中熟粳稻类型,中大穗品种。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山东省西南部、皖北、苏北、陕西东部粳稻区作麦茬稻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稻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

1 特征特性

新农稻1号平均生育期156 d,属常规中熟粳稻类型,中大穗品种。株高100.1 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韧有弹性,抗倒性好;剑叶上举,叶鞘绿色,叶片宽窄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667 m2有效成穗数24万,穗粒数126粒,千粒重25 g,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综合性状好。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整精米率73.2%,垩白粒率20%,垩白度1.6%,直链淀粉15.2%,胶稠度83 mm,达到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

2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中晚粳稻联合区域试验,两年每667 m2平均产量573.9 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9.4%。2008年每667 m2平均产量561.8 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6.3%,达显著标准;2009年每667 m2平均产量585.9 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2.6%,达极显著标准。

2009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558.8 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1.29%。经丰产、稳产性分析,新农稻1号是高产、稳产品种,高产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700kg,具有800kg的产量潜力。

3 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沿黄稻区一般5月上旬播种,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育秧每667 m2播种量30kg左右,大田每667 m2用种量2.5~3.5 kg。秧龄35~40d,稀播培育壮秧。注意播前晒种、药剂浸种。播种后,浇水保湿润,保证出苗良好;在秧苗一叶一心期,随灌水每667 m2追施碳酸氢铵30kg,同时在一叶一心到两叶一心期每667 m2用15%多效唑100~150g进行叶面喷施,对控高促蘖效果非常明显。播后两周每667 m2追施碳酸氢铵40kg,同时浅水勤灌促苗生长。播后25 d,叶龄达5片左右的,要减少浇水,以湿润为主,控徒长、促根长、保稳长。到插秧前2 d,再灌水润根,便于起苗。秧田注意搞好灰飞虱等病虫害防治。

3.2 栽插方式

6月中下旬移栽,大田行距25~30cm,株距12~15 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浅插、匀栽,每667 m2种植1.7万~2.2万穴。

3.3 配方施肥

小麦收获时选用带有粉碎小麦秸秆功能的收割机,收麦后及早施肥整地,每667 m2施有机肥3~5 m3、尿素6~8 kg、磷酸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和硫酸锌2 kg,随撒随耙,机耙两遍,浇水整地,薄水插秧。在此基础上科学追肥:插秧后3~5 d,结合化学除草,每667 m2施碳酸氢铵20kg作面肥,保秧返青;插秧10d后重施分蘖肥,每667 m2施碳酸氢铵40kg;到7月底8月初,每667 m2根据苗情长势撒施3~5 kg尿素增粒保花;灌浆期用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2次,提高千粒重。

3.4 精确灌溉

返青、分蘖阶段以浅水层为主,结合2次灌水之间的落干,露田通气。分蘖末期晒田1~2次,达到土壤形态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叶色开始褪淡,群体叶色“落黄”,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浅湿交替,湿润为主,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灌2~3 cm水,待水落干后(3~5 d),再灌2~3 cm水。周而复始,后期不能早停水,收割前10d停水为宜。

3.5 化除化控

插秧后3~7 d,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如丁草胺、乐草隆等,每667 m2再加15%多效唑粉剂50~60g,与面肥肥料“三合一”撒施,起到除草、促根、抗倒、营养的综合作用;撒施后保水层3~5 d,以提高药效。

3.6 综合防治病虫害

沿黄稻作区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稻瘟病等;豫南稻作区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治稻瘟病可在始穗至齐穗期每667 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纹枯病应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稻曲病,应在水稻破口前3 d,每667 m2用15%三唑酮粉剂80g或50%多菌灵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二化螟、三化螟,每667 m2用5%锐劲特乳油4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每667 m2用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g+BT乳剂50g对水60kg喷雾;防治稻飞虱,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25%扑虱灵粉剂30g对水60kg喷雾。

[1]刘才哲,孙睿远,周广春,等.优质高产粳稻九稻6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3):111.

[2]王越涛,尹海庆,王生轩.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4):27.

[3]王生轩,尹海庆,唐保军,等.黄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1):11-12.

[4]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等.新蹈1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5):24-25.

[5]庄国兵,包荣现,杨中玉.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83.

[6]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等.新稻10号的产量构成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5):33-34.

[7]颜利荣.水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80.

[8]胡必中,宋昌博.水稻新品种连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J].种业导刊,2010(5):31.

[9]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10]刘明成.河南省淮南稻茬麦田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8):22-23.

[11]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等.新稻10号的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2):33-34.

[12]余太权.超级稻特优航1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77.

[13]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等.新稻1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5):24-25.

猜你喜欢

碳酸氢铵导刊粳稻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房地产导刊
碳酸氢铵分解性能及其施肥方法探讨*
房地产导刊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贵州安顺宏盛化工实施20万吨/年碳酸氢铵技术改造项目
不同添加剂对碳酸氢铵分解性能的影响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