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临床观察
2011-08-15穆德广金发光傅恩清谢永宏李王平南岩东孙瑞琳
穆德广 金发光 傅恩清 谢永宏 李王平 南岩东 孙瑞琳
气道狭窄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病原有良恶性肿瘤、结核、炎性肉芽肿等。严重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无法缓解的呼吸困难。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采用支气管镜下微创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1-2]。氩气刀又称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应用高频电流将氩气电离,以非接触方式达到组织凝固的方法。我科采用APC治疗气道狭窄,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对140例气道狭窄患者进行了APC治疗。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17~79岁,平均54岁。患者的病因情况主要包括:①气管、支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99例,其中原发性气管癌7例,支气管肺癌90例,肉瘤2例;②转移性恶性肿瘤15例,其中食管癌8例,甲状腺癌2例,肾癌3例,结肠癌2例;③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2例,其中支气管平滑肌瘤1例,脂肪瘤1例;④肉芽肿病变31例,其中结核性肉芽肿21例,霉菌性肉芽肿3例,韦格内氏肉芽肿3例,支气管向心性肉芽肿4例。
按管腔狭窄程度分级,狭窄度超过2/3为重度狭窄,1/3~2/3为中度狭窄,1/3以下为轻度狭窄。140例患者中重度狭窄占32%,中度狭窄46%,轻度狭窄22%。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喘鸣、呼吸困难。
二、仪器
德国ERBE APC 300型氩等离子体凝固器;ET260电子支气管镜(日本Olympus公司):外径5.9 mm,活检操作孔道直径为2.8 mm;氩气刀导管(德国ERBE公司):为塔夫伦管,直径2.0 mm,长度1500 mm。
三、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3小时,2%利多卡因5 ml雾化吸入局部麻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对于严重狭窄病例加做病灶局部CT薄层扫描,以了解支气管走行及病变周围情况。
四、操作方法
将电极片黏贴于患者一侧小腿,与皮肤紧密接触。连接氩气刀导管、橡胶电极板,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氩气刀治疗过程中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停吸氧。支气管镜直视下,应用氩气刀,调节气流速度为0.3~2.0 L/m,输出功率20~40W。经操作孔道导入APC导线至病变部位,导管伸出支气管镜前端1~1.5 cm,并距离病灶上方约0.5 cm处,脚踏电凝开关进行治疗,每次2~3 min,后退APC导管,观察局部治疗情况,病灶表面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黝黑样坏死和结痂,坏死组织较多时,用活检钳或异物钳钳除。可反复多次治疗,每次治疗总时间30~60 min,每周1~2次。
五、疗效判断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胸片或胸部CT扫描、支气管镜复查观察病灶大小、气道通畅情况为疗效判断依据,气道狭窄的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①显效:腔内病灶完全清除,气道恢复通畅;②部分有效:超过50%的狭窄管腔重新开放;③轻度有效:管腔狭窄改善不足50%,但患者自觉症状改善;④无效:未能改善管腔通畅状态,临床上无主观和客观改善的证据。
结 果
一、APC治疗气道狭窄的疗效评价
140例患者共进行了456次APC治疗:20例1次,80例2~4次,40例4次以上。疗效评价:显效62例 (44.3%),部分有效55例 (39.3%),轻度有效23例 (16.4%),总有效率为100%。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原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好转或消失。
二、并发症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可以耐受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由于操作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咽喉疼痛。治疗后均有局部组织水肿、纤维素样渗出形成膜状坏死物,容易导致气道狭窄加重,故术后应再次支气管镜检查清除坏死组织。1例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治疗后出现气促加重,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病灶表面坏死物脱落堵塞支气管,清除坏死物后呼吸困难消失。
讨 论
道狭窄大多是由气道内新生物阻塞或气道外压造成,主要是由各种良、恶性肿瘤(包括转移瘤)、肉芽肿病变、气管、支气管结核等造成。气道狭窄以往大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大多由于呼吸道梗阻窒息死亡。近年来,随着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的开展,为气道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4-5]。我科采用经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气道梗阻性狭窄,从本组治疗结果看,104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进一步证明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是目前解决气道狭窄行有效的方法。
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在高频电流作用下氩气发生电离,产生的氩离子束具有导电性,通过单极技术使其从高频输出电极均匀流向组织,并以非接触方式集中于与之最接近的点上,引起局部高温凝固效应使组织失活和止血,产生治疗效应[6]。该方法适用于气管、支气管壁的良、恶性病灶及由此产生的气道狭窄。APC治疗不与病灶直接接触,探头不易被坏死物黏附,氩气刀引起的凝固更为表浅,组织穿透较浅,仅为3~5 mm,故安全性更高。近年来,随着肺脏介入技术使用增加,并发症亦呈增加趋势[7]。在本组治疗中,患者均可以耐受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纵膈气肿等并发症,说明经气管镜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安全性高。
在APC治疗中我们体会到:①治疗时导管要伸出支气管镜插入部前端1 cm以上,以镜下见到导管黑色环行标志为宜,以防喷出的高温气流损伤支气管镜;②氩气刀治疗时探头不需与病灶接触,因此导管前端可距病灶0.5~1 cm左右。若距离病灶过远将影响APC治疗疗效。若距离过近,坏死物易黏附导管。如坏死物阻塞导管喷头应及时清除,否则将影响氩气流量和治疗效果;③治疗后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纤维素样渗出物与坏死组织形成膜样物粘于管壁,容易致管腔狭窄加重,因此操作时尽可能尽量清除坏死组织。清除坏死组织颇为费时,在局麻下长时间操作,患者难以配合,故对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例,需分次治疗。术后2~3 d需复查支气管镜,了解气道局部病灶治疗情况并及时清除坏死组织;④氩气刀治疗时一般不能吸氧浓度过高,以防遇高频电流点燃后伤及气道。
1 Lee P,Kupeli E,Metha AC.Therapeutic bronchoscopy in lung cancer:laser therapy,electrocautery,brachytherapy,stent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J].Clin Ches Med,2002,23(1):241-256.
2 金发光,刘同刚,谢永宏,等.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9):904-906.JIN Fa-guang,LIU Tong-gang,XIE Yong-hong,et al.Fiberoptic bronchoscopy and catheter intervention in treatment of trachea and bronchial tuberculosis[J].Chin J Endos,2005,11(9):904-906.
3 Crosta C,Spaggiari L,De Stefano A,et al.Endoscopic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for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irway obstructions:early results in 47 cases[J].Lung Cancer,2001,33(1):75-78.
4 王广发.中心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7):388-391.WANG Guang-fa.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entral airway stenosis[J].Chin J Tuber Respir Dis,2003,26(7):388-391.
5 Wood D E.Airway stenting[J].Chest Surg Clin No Am,2001,11(4):841-860.
6 Freitag L.Interventional endoscopic treatment[J].Lung Cancer,2004,45(Suppl 2):S235-S238.
7 Jin F,Mu D,Chu D,Fu E,et al.Severe complications from bronchoscopy[J].Respiration,2008,76(4):42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