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理论的原创与综合

2011-08-15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本体论文学性逻辑

张 伟

(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 110045)

美学理论的原创与综合

张 伟

(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 110045)

一、美学理论原创匮乏原因

我们今天是美学理论创新匮乏的时代,究其原因:第一,文化传统的中断。“文革”中发生的弃绝所有文化传统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文化的中断和创新的停止。传统是一种时空的交织而流传到今天的历史之流和文化之流。伽达默尔就曾说过传统并不是我们承袭下来的不变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生产了传统并参与到传统之中。传统是永远对未来敞开的指向。我们继承传统并不是十年八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我们弃绝了传统就是放弃了未来。第二,美学思想标准的政治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美学理论当作政治理论,特别是把教科书美学当作思想的教条和框框。这种美学思想政治化的结果只能是创新性思想的源头来自于政治家而不是思想家。民间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登不上大雅之堂或者当作学术异端被束之高阁,于是外国的学术思想被大多数文人学者当作文化资源加以效仿,在今天许多学者们言必西方。

二、美学理论原创需要更新观念

建设新的美学需要美学理论观念的更新,只有更新美学理论观念我们才能创造新的美学理论。这里有一个解释学讲的“解释的循环”的问题。美学理论需要创新是我们的共识,但是我们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美学理论研究是不会有新的理论创造的。传统的美学理论的美学基础是认识论,创新美学理论应该转向本体论。

第一,本体论承诺理论。海德格尔认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只能认识“物”,而不能达到对“在”的把握。从这里他完成了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转换,换句话说,海德格尔使本体论得到了复兴。其实本体论一词并不是什么新的创造,在古希腊时的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这种本体论是实体本体论、自然本体论。现代本体论认为“本体”不是实体,它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概念。现代思维的一个特点是消解实体性思维,我们过去总是习惯于追究事物背后的实体,其实这个所谓的实体是不存在的,它是人类思维承诺的结果。奎因提出本体承诺就体现了对本体论前提的自觉的理论要求。奎因认为任何理论家,也包括批评家都有某种本体论的立场,都包含着某种本体论的前提。本体论的问题就是“何物存在”的问题。但是,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一种是本体论事实问题即“何物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是时空意义上的客体存在问题;另一种是本体论承诺的问题即“说何物存在”问题,这是超验意义上的观念存在问题。这样他就否定了传统本体论的概念和知识论立场上的方法,认为并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客观本体。本体问题不是一个事实性的问题,这样就把传统本体论问题转换成了理论的约定和承诺的问题。因此,本体承诺就不是一个与事实有关的问题,而是一个与语言有关的问题,是思维前提的建构的问题,也是一种承诺和创新的问题。

第二,逻辑先在理论。艺术理论不单纯地是对艺术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是一种本体悬设和创造的学理前提是“从逻辑先在”性。从经验上说先有艺术实践,后有艺术理论,所以艺术理论只能是对于艺术实践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这确实道出了生活经验中的道理,就如歌德所说的人们先是做,然后才去思考。如果按照这种经验世界的“时间先在性”的逻辑推演下去,艺术理论就会永远跟在艺术实践的后面爬行,就好比黑格尔所说的小虫追大象一样没有意义。

康德把时间看作是逻辑的概念,而不是经验的概念,是“形而上学说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将我们一般认为的时间概念称为“流俗”的观念,在他看来时间不是匀速流逝着的存在者,而是不断涌现的“到时”的创造性的过程。他把“在”和“时间”看作同一性的问题:“在”并不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而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这样就提出一个逻辑先在性的问题。就思维和存在关系来说,先有存在后有思维,这个连农夫都明白的道理,却在康德、海德格尔那里成了问题,难道他们愚蠢到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地步吗?

时间先在性是经验问题,逻辑先在性是理论问题。就时间先在性来说先有实践后有对于实践的总结,换言之,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理论的产生;就逻辑先在性来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有观念,后有事物的创造。

这在加达默尔的解释学中被称之为“先在”或“先见”,它为理解提供了特殊的视阈。在这个视阈中,人类才有交流和理解的可能。逻辑先在性也体现在语言当中。因为任何交流和创造都必须在语言中进行,那就是说我们存在的世界是语言的世界,没有语言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之家。我们不能把语言当作工具,而是应该把语言看作本体。既然人是语言的存在,那么,在每一个个体存在之前已经有先于他的语言的“先在”了。这就是一种逻辑的“先在”。

我们强调“逻辑先在”的意义在于为理论家的创造性留下地盘,就像康德为科学划界目的是为信仰留下地盘一样,否则我们这些搞艺术理论的人就没有了创造的余地。

三、美学理论原创的路径是综合

美学理论的创新性来自于视野的综合。康德把知识的逻辑形式分为两种,即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分析判断对知识的内容毫无增加,因为它似乎是解释性的;综合判断能够对知识的内容有所增加,因为它是扩展性的,所以,理论创新必须是综合的。豪克在《绝望与信心——论20世纪的文学和美学》中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综合的世纪。因为综合所面对的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性的分裂,按布洛赫的说法,人不能在个别性中获救,而只能在整体性中获得拯救。同样,美学理论创新必须在整体中加以综合。

首先,美学理论的综合就是对话的过程,是多元文化和不同精神的融合。列维·斯特劳斯在《苦闷的热带》中讲他有三个情人: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分析。他将这三种学说综合为一体,形成了他的结构主义观。丹尼尔·贝尔自称是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是保守主义者。不仅如此,他还打开不同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其次,美学理论综合也体现为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用文学写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萨特和加谬。海德格尔晚期的哲学更像美的散文,以此来构造他的天、地、人和神的形而上学体系。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保罗·德曼用美学和美学理论的方式来表达它的解构的思想,他通过隐喻和象征的语言使得思想表达得更为深刻。

最后,美学理论综合更是一种创新。美学理论综合是一种再升华的过程,一种新的均衡被逐渐重构起来的过程。拉康把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结合起来,构成了他的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学说;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由美学、历史和语言三部分构成的;利科尔把结构主义和解释学加以综合,提出了不同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不仅是哲学也涉及了社会学和语言学。

不仅如此,把文学性把握为“世界”意义上的“不同性”这种价值性内涵同样适用于文学本身。这是因为,文学固然在总体上是通过与现实的“不同”来体现其价值的,但是,就具体的文学作品而言,这种“不同”却又可能是“相同”的。这从文学史中充斥的大量模仿性、雷同性作品就可见一斑。可以说,这种“相同”的“不同”,实际上已经抵消了文学本身应有的“不同性”的价值定位。这样的文学作品,可能在缺乏阅读经验的某些读者那里获得其与现实之“不同性“的价值认可,而在文学史内部自身的价值关系的认定中则是无价值的。因此,文学作为一种追求“不同性”的价值努力,也就不仅仅表现为与现实世界的“不同”的追求,更表现为与既定的文学作品及其所建构的文学世界的“不同”。进一步而言,既然“文学性”是从“不同性”及其“世界”意义上获得其基本内涵的,那么,作品区别于既有文学的“不同性”程度与此“不同”所呈现的“世界”的完整、丰富程度,也就成为判断此作品的文学性程度高低——也就是“好的文学”与“坏的文学”的价值差异的基本标准。

可以发现,尽管文学性作为“世界”的“不同性”在此仅仅得到初步规定,其具体内涵及相关问题如“不同的世界”的真实性问题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究。但是,这种初步的探索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文学性”的事实性探究的诸局限的克服,并对前述文学研究界的种种困惑提供了某种解决的途径。首先,“文学性”作为在价值层面上对“文学之为文学”的解答,其价值是文学的自我实现的价值,不可还原到非文学的领域,因而也就不会出现在非文学领域中发现文学性或文学性追问的“自我消解”等问题。其次,把文学性从价值层面理解为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性”,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在价值立足点上就获得了根本性的区分:文学研究作为文学性的研究立足于与现实“不同”的文学世界,文化现实作为“材料”进入到文学世界之中,却呈现出与现实不同的性质;而文化研究所关注的则是文化现实——文学力图与之“不同”的现实。再次,“文学性”价值性内涵的揭示为文学批评确立了稳固的理论立场,而对文学自身内部的“不同性”及其程度差异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也为文学批评确立了基本的文学性价值评判的尺度与方法。就此而言,文学性概念的价值层面的反思,或许会成为具有当代意义的原创性文学理论的学术生长点。

A Talk on Original Research on China's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L iterary Theories

Abstract:Though original research should be aimed to create China's contemporary principles,conceptions and categories,in the case of the fact that originality is seldom discussed in both China's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ies and that the original efforts can be regarded as a accumulation to be deepened gradually as a process,the following scholars,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contributed to theoretical originality some thoughts which on one hand,are independent to each other,and on the other hand,are relevant:Yuan Jixi and YaoWenfang extracted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with respect to originality;Zhang Xikun was committed to associating Chinese literary theorieswithWestern ones;ZhangWei devoted to comprehensive thoughts on originality;He Pin made views on how originality responded to the present literary criticis m;Zhang Zhen preliminarilymade personalized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literary issue.

Key words:original research;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ies;Chinese literature;culture

(责任编辑 彭何芬)

猜你喜欢

本体论文学性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