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科翻译测试题型设计要义
2011-08-15张丽娟彭国珍王晓凤
张丽娟,彭国珍,王晓凤
(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随着我国翻译学研究的日益繁荣,与之相关的翻译学科建设、翻译教学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翻译教学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随之兴盛起来。然而,这中间颇让一线翻译教师困扰的是关于翻译测试的研究明显滞后,即便在论述英语测试的专著中,也几乎不提翻译测试[1],尤其是在翻译测试题型设计方面题型呆板单调,甚至在翻译专业的翻译课程考试中,考试题型依然沿袭了段落翻译、英汉和汉英翻译各一段这种单一的测试题型,其结果导致单一的测试题型与丰富繁多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匹配,教学效果自然也得不到有效检验,更无法实现英语测试的正面回波效应[2]。所以说加强翻译测试题型的研究是建立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为专业技能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英互译的基本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系统反映翻译学概况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翻译学基础理论知识、语言文化知识、翻译的词法与句法等微观技巧和篇章翻译。面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样一些经典性基础性课程,我们认为要想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测试题型设计的理念首先应该有所转换,应该向多角度和创新性转变与发展。本文将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为基础,具体分析正误判断、译文选择、单句技巧翻译、语境中的短语翻译、段落多种译文评析和段落划线部分翻译题型,进而从有效覆盖教学内容,主客观题型比例适中;既考语言基本功,又能反映考生语境翻译能力;开发翻译中的创造性思维,促进翻译教学质量提升这三个角度,探析翻译测试题型设计应当把握的效度、尺度。而实际上,这也正是本科翻译测试题型设计所要关注的出发点和基本要义。
一、题型设计应有效覆盖教学内容,主客观题型比例适中
一般意义来讲,从测试效度出发,考试题型的设计必须反映教学的内容,既不涉及无关的内容,也不能漏掉应该考察的内容[3],因此在设计课程考试题型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本科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授课时间一般被确定在专业学生第5和第6学期,共2学期,每周2学时,共64学时,计4学分。在改革单一僵化翻译测试题型时,首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增加题型,这样能够提高测试内容的覆盖面,有效控制检测的教学内容点[2],从而让测试,也就是让“考”与“教”与“学”真正有效联系起来。判断正误和译文选择题是测试中常见的题型,翻译测试中设计这些题型能够丰富检测内容,增加客观题型比例,从而提高其可信度。
(一)正误判断题型
传统翻译测试题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面多于点,更多表现的是段落翻译,没能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而考试题型过分依赖主观测试,成绩评定,人为因素比例过大,致使考生成绩很难拉开档次,反映不出学生的水平差异,测试的可信度也就由此降低。所以往往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错位、脱节,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翻译理论学习无用的偏见。
但随着翻译学科建设的不断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多数学者和教师已经逐渐认同英语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并且应注意控制好该部分内容的难度和比例[4],简言之,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基本的翻译学知识、语言文化知识和微观翻译技巧的理论阐述,当然其理论深度不宜过强。所以设计应该考虑正误判断题型。正误判断题型可以有效地帮助检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该种题型中,设计者可以基于翻译学、语言文化知识和微观翻译技巧的常识知识点列出若干陈述句,让考生进行正误判断(True-or-false Judging;T stands for“True”and F for“false”)。例如:
(1)Yan Fu’s translation principle trilogy is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2)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second in terms of style.
(3)In the process of transfer,the conceptual content of the message has the highest pri-ority.Therefore,there is no need to keep the original form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4)In translating from English to Chinese,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text more natural and smooth,one must delete all the translation of articles and connectives.
上述例子的正确答案为(1)F;(2)T;(3)F; (4)F。例(1)和例(2)是有关翻译学基本知识的阐述,分别检验考生是否了解中国传统翻译论中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和西方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学者奈达对于翻译的定义;例(3)考验的是学生对于翻译学中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照应的是关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例(4)则是关于常用翻译技巧减词法的论断,学生若已经掌握减词法常用的几种情况,知道英语冠词在表达确切数的概念时不能省略,则不难给出正确的答案。类似的考题能够帮助考生梳理这门课程的前三大块内容,促使学生将这些理论思考融合到更宏观的篇章翻译实践中去;同时正误判断的客观题型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太高的理论难度,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此部分题目所占卷面的比例不能过重,占总分10%比较合理。
(二)译文选择题型
译文选择题和传统英语测试中的选择题相似,针对同一原文在选择支里给出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选择最恰当者,作为典型的客观性测试题型,虽然在题目制作的时候难度大,尤其是干扰项设置上[2]表现突出,但在阅卷时省时省力,评分更为客观公平,测试的信度好,同时对要检测的语言点能有所控制。例如:
(5)white night.
A.黎明时分。
B.灯火通明的夜晚。
C.不眠之夜。
(6)as fit as fiddle.
A.非常正直。
B.非常健康。
C.很合适。
D.象小提琴一样合适。
(7)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A.我最不想在这遇见你。
B.我想在最后的那个地方遇上你。
C.我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个地方遇见你。
(8)For though the houses are not yet built on earth,he has built them in his mind,and they are as concrete to him as if they were already constructed and finished.
A.因为尽管房屋没有在地上建成,他却已把其建在了心里。它们对于他来说是那样具体,像已经建设并且完工了一样。
B.因为尽管他还没有把房屋正真建成,他却早已在心中构想好了。它们对他来说是如此具体真实,仿佛早已建好。
C.因为,尚未建成的那些房屋,早已在他的脑海里建成了。对他来说,这些房屋具体而清楚地呈现着,就好象它们早已被建成完工。
(9)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
A.The nation of China never takes itself as superior than others in the existing world.
B.The Chinese people have never considered man above everything else.
C.The Chinese people have never believed in human supremacy.
上述例子中,例(5)和例(6)检测的是学生的词法翻译基本功,后三个考的是句法翻译能力。在前两个例子中,考生应该识别语用意义和指称意义的不同,尤其要注意成语的语用意义;例(7)检查的是考生是否识别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例(8)的三个译文中最合适的应该是C、A选择支中对于“on earth”的翻译不准确,B选择支中最后一句“就好象早已被建成完工”不符合汉语表达被动句式的习惯;例(9)的三个选择支中,A中存在明显不足,“superior”习惯与“to”搭配,另外相比较而言,C比B更符合英语倾向抽象表达法,也更富有文学气息。以上题目在命题的过程中的确比较困难,命题者应根据考生常犯的错误来设计干扰选择支。在具体命题时,分值应有所区别。比如关于词法的选择题目可以定为每个2分;关于简单句的每个3分;关于复合句的每个4分。
二、题型设计应既测试语言基本功,又反映语境翻译能力
传统的翻译测试题目只是段落翻译,且通常不考虑提供或较少地提供语境。这一方面没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语言基本功的情况,另一方面难以反映出考生的语境识别能力。由此可以考虑单句技巧翻译和语境中的短语翻译题型。
(一)单句技巧翻译题型
单句技巧翻译题型,目的在于检验应试者对于特定翻译技巧的掌握情况,其特点是译技要求明确,如增词法、词类转换法、调整语序法、正反译法等,但注意选例要典型,切忌硬性搬用转换技巧[1],而且在命题同时将要测试的技巧要求注明。例如:
(10)Theirhostcarved,poured,served,cut bread,talked,laughed,proposed heaths.
(Pleaseuse the skill:adding words.)
参考译文:他们的主人割肉,斟酒,上菜,切面包,说啊,笑啊,敬酒,忙个不停。
(11)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地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Please use the skill:changing parts of speech.)
参考译文:Thanks to the Chinese people’s unrelenting and heroic struggle during the last hundred years,imperialism has not been able to subjugate China,not will it ever be able to do so.
(12)The time is now near at hand which must probably determine whether A-mericans are to be freemen or slave; whether their houses and farms are to be pillaged and destroyed,and themselves are consigned to a state of wretchedness from which no human efforts will deliver them.(Please use the skill:adjusting the original order.)
参考译文:美国人能否成为自由人,还是沦为奴隶;能否使自己的住宅和农庄免遭洗劫和毁坏;能否使自己免于陷入非人力所能拯救的悲惨境地—决定这一切的时刻已迫在眉睫。
(13)We must bear in mind that the great proportion of books and films which come before the censor are very far from being“works of art”.(Please use negative expressions.)
参考译文: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审查员面对的大部分书刊和电影绝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这一部分中,例(10)测试的是英语不及物动词翻译成中文时根据惯有搭配和语境进行增词的技巧;例(11)则要求学生将原文中作为动词的“斗争”转换词性,而英语中既能作动词又能作名词的“struggle”正好适用,相应的中文副词则应转换成英语的形容词,这一题目恰好地印证了中文动词和英文名词之间的转换规律;例(12)属于典型的英语前重心、后开放性的句子,翻译成中文则应契合中文后重心的规律,而倒序法正好适用。例(13)中有两处要求学生用否定表达来翻译原文的肯定表达,考验考生的正反转换翻译技巧。假使命题者能够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技巧都涵盖在这部分的考题中,则学生对于微观技巧的掌握情况就会得到有效的反馈,弥补了传统测试不能客观反映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缺陷,同时能够通过测试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将所考的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将这些微观技巧的规律运用到篇章的翻译实践中去。
(二)语境中的短语翻译题型
单句技巧翻译题型能够有效地检验考生的基本功,以及对翻译基本技巧的掌握情况,适合初级翻译水平;而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篇章翻译能力,因此翻译测试应该也要体现考生对语境的把握能力,可以通过设置语境中的短语翻译题型来考验学生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例如:
(14)Translate the same phrase underlin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differently.
A.I’ve washed my hands of the whole sordid business.
B.I wash my hands of you and all your wild ideas!
C.In the food court,one man shook the actress Angelina Jolie’s hands and declared,“I won’t wash my hands for a week.”
在这道题目中,英语习语“to wash one’s hands”在不同的句子(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I’ve washed my hands of the whole sordid business.”应该译为“我已经彻底洗手不干那种肮脏的勾当了”,此句中“wash one’s hands of”为“to refuse to be responsible for…any longer”;而第二句应该译为“我和你及你的怪念头今后不再有瓜葛了”,此句中“wash one’s hands of”为“to refuse to have anything more to do with…”(与……断绝关系);在第三句的语境中,这个短语应该翻译它的指称意义,整句话应该翻译为“在美食广场,一男子握住女演员安吉丽娜·茱莉的手,并宣布:‘我的手一个星期不洗了。’”词离开语境意义就不明确,句子离开语境后,其表达的意义也不易确定。设制类似的题型,让考生翻译在不同句子中的同一个短语,或是不同段落中的同一个句子,能够检验出应试者把握语境的能力。
三、题型设计应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翻译教学革新
英语专业考试中最高等级测试专八的新考纲中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创新能力。而在我们传统的翻译测试中缺乏合适的题型,鼓励和开发学生在翻译中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测试反过来也就无法促进翻译教学中的创新,段落多种译文评析和段落划线部分翻译这两种题型不仅能够丰富主观题型,还能激发翻译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
(一)段落译文评析题型
为鼓励考生在翻译中的创造性思维,段落译文评析可作为新型的主观性题型加以推广。命题者可以提供难易程度适中的段落原文和参考译文(可以是多个,最好是有典型性的译文),让考生评析划线部分译文的优劣高下,并阐明其评价标准和依据。这种题型能够反映出应试者对翻译标准的把握和评价能力,促使考生进行语言对比,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校正。例如:
(15)原文:We,the human species,are confronting a planetary emergency—a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our civilization that is gathering ominous and destructive potential even as we gather here.But there is hopeful news as well:we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this crisis and avoid the worst of its consequences,if we act boldly,decisively and quickly.However,despite a growing number of honorable exceptions ,too many of the world’s leaders are still bestdescribed in the words Winston Churchill appliee to those who ignored Adolf Hitler's threat:“They go on in strange paradox,decided only to be undecided,resolved to be irresolute,adamant for drift,solid for fluidity,all powerful to be impotent.”
译文一:但是,时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可以用当年温斯顿·丘吉尔批评欧洲诸政要忽视阿道夫·希特勒的名言来形容,“它们在奇怪的悖论中前行,仅仅为一个决定而犹豫不决,有了心却拖泥带水,信心犹疑不定,见解随波逐流,掌权者虚弱无力。”
译文二: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场危机,太多的国家领导人仍不够清醒,正如当年丘吉尔批评人们忽视希特勒的威胁:“他们陷入了奇怪的悖论之中,貌似坚决却又坚而不决,果敢却又迟迟不能果断,固执己见却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权而无能。”
这篇文章选自美国第四十五任副总统、著名的环境学家艾伯特·戈尔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演讲词,也是2009年专八翻译部分的选材。两篇译文均选自考生的优秀译文。译文一基本准确流畅,但读起来略有生涩,如这句“时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可以用当年温斯顿·丘吉尔批评欧洲诸政要忽视阿道夫·希特勒的名言来形容”句子过于冗长,不符合汉语多用小短句的习惯;译文二较之前者更忠实地保留了原文句子“despite a growing number of honorable exceptions”的翻译,而且增译了“认识到了这场危机”呼应了前段中关于人类危机的阐述,加强了行文的连贯性,另外它对丘吉尔名言的处理也值得称赞,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矛盾修辞法,且语言整齐,读起来很有气势,甚是符合演说的语体风格。受试者若能明辨其中的优劣,且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亦表明自身已具备一定的翻译审美能力了。但诚如以上所述,作为主观性很强的题型,译文评析题型对命题者自身的要求很高,需要命题者熟悉了解考生现有的翻译水平乃至审美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积累学生译文的资料库,而且这种题型更适合于高级层次的考生。
(二)段落划线部分翻译题型
在翻译测试中最常见、难度最大、主观性最强的题型是段落划线部分翻译,英语专业最高水平测试英语八级考试中翻译部分即采用这种形式。其优点在于出题容易,选材自由度大,但缺点是阅卷过程中主观性过大,且命题人若是对考生整体水平的预估有失偏颇,则很难保证试题的有效性[1]。在设计该题型的时候,基于积极指导和促进翻译教学的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尽量提供划线部分的上下文,如完整的段落或篇章以便学生能通过语境忠实通顺地翻译原文;其二,选材内容对于考生不能过于艰生,若原文内容用母语表达,考生都难以理解,则不适合作为翻译测试材料;其三,选材的生词量也应该从受试者的角度加以充分评估,控制超纲词量;其四,划线部分应该对特定的翻译技巧有所体现。例如:
(16)原文: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a 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but to create out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patible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Our tragedy today is a general and universal physical fear so long sustained by now that we can even bear it.There are no longer problems of the spirit.
这段文字选自福克纳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辞。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演讲词,对初学者来说,也许颇有些难度,但其语言精美,内容思想性高,适合给高年级英语或是翻译专业本科生作为翻译测试选材。应试者只要求翻译划线部分,这样翻译的难度也就降低了许多。划线部分的上下文部分中含有“award”、“in trust”等字眼,可以让考生容易联想到演讲中常见的语境,理解上也容易些。笔者建议参考译文为:要为这份奖的奖金部分寻找到与其原本目的和意义相符的归属并不困难,但我还想为这个奖的荣誉找到归属:利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向那些可能听到我说话并已献身于同一艰苦劳动的男女青年致敬。他们中肯定有人有一天也会站到我现在站着的地方来。划线部分主要涉及的翻译技巧是英译中的分句译法和调整语序法。
以往的翻译测试中多选用文学体裁的段落翻译,实际上,根据教学内容,段落翻译部分的体裁可以多样化些,例如广告、旅游、新闻等常见文体都可以增加进来,也可以同时选用若干难度相近的不同文体,供考生选择应答。翻译测试中的题型多样化,内容上体现创造性,才能指导翻译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培养翻译学生的创新能力。
翻译学科建设工作已进入如火如荼的佳境:目前中国内地有20多所高校可以培养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约150家高校可以培养翻译学方向的硕士生,7所高校可以培养翻译专业本科生,约900所高校拥有英语本科专业,这些高校在高年级开设英汉汉英翻译课程,有的还开设翻译方向[5]。要适应翻译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改变传统翻译考试中翻译测试题型单一、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翻译测试方面的改革不容迟缓[6]。除了以上诸种题型以外,还有许多题型有待尝试和推广,如补全译文题型、常识填空题型和划线单句翻译题型。补全译文题型由于译文已经给出了一部分,就可以测出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得体性;常识填空考查的是学生对双语语法、思维模式、文化特点和翻译学的常识;而在完整段落中划出有特点的句子要求考生翻译,则考验译者利用上下文理解原文和实现上下文连贯的能力。而这些题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模拟和使用并且改进。这样的翻译测试才真正有助于解决翻译教学中“教”和“学”不一致,“考”和“学”相脱节的矛盾①郭建中:《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84页。。
[1]宋志平.翻译研究:从教学到译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8.
[2]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5,23,25.
[3]黄敏.谈口译资格认证考试的规范化设计[J].中国翻译,2005,(6):62-65.
[4]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9,(6):34-39.
[5]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 41-44.
[6]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