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军优良传统的文化特性

2011-08-15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于永军教授

国防 2011年3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我军军事

■ 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 于永军 教授

我军优良传统是在中国这个古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形成和传承的,饱受中华文明之营养和浸染,既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祖根性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内容的军事文化特性。认真研究并深刻认识和把握这种特性,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定传承我军优良传统的信心,加强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颇为积极的意义。

文化根本的深厚性,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提供着膏腴的土壤

任何一支军队的传统精神,无不浸染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历史悠久而文明延续不断,遵古求同而注重经验,讲究礼乐而重视敦化,精于谋略而工于记载,这些特殊存在,既决定了我军优良传统文化根本的深厚性,又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着膏腴的土壤。

论我军优良传统的文化根本,首先要讲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的祖根。中华文明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绵延不绝。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无论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还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等古国,其文明很久以前就已经断绝了,唯有中国文明一直流传至今,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概念来说:中国的“文化空间”基本未间断。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之根,是产生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腴土。胡锦涛主席《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国各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这种民族精神也一直对我军广大官兵的信念、忠诚、勇敢、坚强、奉献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张思德、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李向群等一大批英雄战士,便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化身。

中国古代占支配地位的是大陆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耕文化,它依自然界的时序、韵律、节奏发展,敬畏、顺从和亲近自然,而历代经验积累与传承成为最重要的文明基因。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敬天法祖,注重前人经验,以天为则、凛尊祖制、遵循文化守成。不否认,这其中有历史局限和消极的一面,但对于培养民族的祖根认同、承延民族血脉,保持高尚道德情操,也具有智慧升华之光。当我们破除了封闭保守体制、树起改革开放大旗之后,以增加人的品质修养为目的,在传统基础上重塑伟大民族精神,其内在精神就转为当代宝贵的人文资源了,这也正是包括我军优良传统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量传承的文化前提。

中华文化是礼乐文化,古代以之确立有效的政治秩序与和谐民风,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无论是国家政治还是民事活动,都有着比较规范的礼节。“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活动通常又和奏乐表演连在一起,故统治者尤其重视礼乐的敦化作用。礼乐进入社会生活,长久化生为民俗,内涵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延伸,其精华部分特别是对祖先和杰出人物的崇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积极因素,对于军营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在改革开放环境条件下树立我军文明之师、礼仪之师形象,依然是驮载这一文化的渊薮。

中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经典性条件是它统一而定型的文字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简书、帛书、碑书固定到纸文献的经史子集,记载一脉相承、历史不绝,留下众多史实、神话、传说、诗歌、轶事、民间故事。尤其光芒闪烁其中的兵书、韬略、军事著作,从春秋战国的《孙子》、《六韬》、《三十六计》,秦汉时的《三略》,到唐代的《李卫公问对》、宋代规模空前达40卷的鸿篇巨制《武经总要》、明代的《练兵实纪》,以至清代的《治平胜算全书》等,不仅记载了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历史,更体现了伟大民族的智慧之光。这个特殊的条件,强有力地支撑了包括军事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延续,也使得我军优良传统的延续得以蹈袭有据,保持了强劲连续性与传承性。

文化血脉的先进性,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提供着前进的动力

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在战争中涌现出了多如繁星的兵家名将,创造了灿烂的军事传统文明,突起了一座座军事文化高峰。其中两大高峰为世界公认:一是春秋末年的孙武,创造性地写就了流芳千古的《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学圣典”,现代人研究建立军事科学理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上溯到《孙子》。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同创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中国军事文化的新高峰,使华夏军事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再度辉煌。《东方的失败》一书作者曾在该书中评价说:“现在我们有了一位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军事家,他就是政治军事天才毛泽东”;“这种天才演变成一种万古长存的思想,这种思想正开始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这种文化血脉的先进性,深刻激励和导引我军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着向前奔腾的冲力,在鲜血与战火的交融中、神笔与利剑的契合中、生命与精魂的凝聚中,历久弥坚。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听党指挥,军魂先进。始终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把“党指挥枪”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广大官兵心中。这是我军优良传统文化血脉先进的首要标志。二是服务人民,宗旨先进。胡锦涛主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宗旨和最高准则。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当人民子弟兵,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这一条任何时候也不能变。”这也是我军始终牢牢坚持的一个祖根性问题。三是英勇善战,武德先进。始终坚持用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灌注部队,保持昂扬向上的士气,崇尚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牺牲奉献精神,这是我军武德先进、文化血脉先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军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曾形象地评说抗美援朝战争:“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作战的双方,都把自己的战线称为铜墙铁壁。在我们这方面,确实是铜墙铁壁。我们的战士干部机智,勇敢,不怕死。”四是高举旗帜,理论先进。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官兵,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的政治信仰、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表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是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是保持人民军队政治特性的强根固本之举,也是我军优良传统文化血脉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文化哲学的包容性,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张扬着宽广的胸怀

中华文明在多民族多宗教的长期共生共存过程中,确立和形成了地覆海涵的文化性格,孕育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庞大容量。这种和合的文化特征,自然也就成了我军优良传统创立和传承的一个重要哲学,张扬着宽广的胸怀,支配着军事文明传承的走向。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包容差异,和而不同。对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文化外观形态之间的异同,不是像西方那样用分裂的办法去解决,而是在坚守我军性质、宗旨等根本政治特色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和合的方式争取统一,体现“有容乃大”的品格。比如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复杂的红军成分,以加紧政治训练、坚持党代表制度和实行官兵平等的方法,统一官兵思想,增强部队凝聚力;再如抗战时期,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建立文化工作统一战线等等,都采用了积极和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策略,不仅有效保证了民族独立解放的大局,又不断扩大了我军价值观念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中的影响,争取到了最广大的民心民意。可见,和合文化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一个最鲜明的文化特色。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一方面坚持“古为今用”,全面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一方面坚持“洋为中用”,对国外优秀的军事文化遗产兼容并蓄,比如对拿破仑、巴顿、克劳塞维茨等著名世界军事家的学习研究,对外军优长的研究借鉴等,既是我军善于以西方军事文化优秀成果为外脑的军事睿智,又是华夏军事文化哲学的雍容大度。三是博采新质,与时俱进。以开放的姿态,广纳新质,不断结合新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如重视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对海湾战争的研究、对科索沃战争的研究、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等等。尤其是近几年注意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开展国际军事论坛、组织联合军演、执行远程护航任务等,在融入国际社会中求融合、求发展,大大提高了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我军隆重举行的海军建军60周年庆典活动,以和平而有善意的联欢形式表达中国守卫自己海洋领土及海上利益的实力及意志,既展示了力量、宣示了和平,又显现了中国军队面向未来、主动融入世界的姿态,非常具有时代创造性和远见性。

文化景观的丰美性,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提供着多彩的载体

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和广袤地域各民族互相吸收、包容共进,创造了世界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优良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既影响着军事文化建设,也必然注入我军优良传统继承与发展的实践,形成我军优良传统文化景观的丰美性,彰显于各种有形的、可以触摸到的和无形的、只能感觉到的物质和非物质之中。

这种丰美性的主要标志有二:一是内容体系的完整系统。党的十四大之后不久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回顾和引述1975年以来邓小平关于加强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内容曾经作过一个系统的概括,共10条:①军队必须接受党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②坚决反对和克服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和其他危害军队团结统一的错误倾向,以利于维护和增强军队的团结统一;③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强调顾全大局,不允许破坏纪律和纪律松弛的现象存在;④提倡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⑤提倡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⑥提倡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作风;⑦重视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机关的工作,坚持政治机关管干部和公道、正派管好用好干部的原则,特别注意加强连队的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战士的思想政治觉悟;⑧重视加强军事训练,通过勤学苦练,不断提高广大战士和干部的作战本领和指挥能力、管理能力;⑨注重选拔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和“五湖四海”的选用干部的标准和原则;⑩领导干部和老同志带头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这些优良传统,既包括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制度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民军队所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方面的内容;既是现代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和我军历史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既体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客观规律,也融进了优秀的军事历史遗产;既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军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二是驮载形式的丰富多彩。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为主要代表的军事著作、军事典籍,高屋建瓴,继往开来,是我军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成果;数量众多的、记载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通史、年鉴、传记、回忆录、故事集,以及军博馆、军史馆、荣誉室等,真实记述了我军的优良传统;洋洋大观的传统歌曲、传统故事、纪念庆典活动,既有丰富的政治内涵,又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载体;还有,我军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特定时代特点的传统精神,包括具有各部队特色的战斗精神等等,既是传承我军优良传统的精美符号,又是克艰破难的精神力量。与之相辅相成的是高度集中统一制度下的军营社会,军事礼仪深入部队生活,构成了军旅文化的大空间。连队作为军队最基本的细胞,是传统的文化的家园,居处环境与社会、人文因素合一,包蕴了丰富的文化空间,包括了丰美的无形文化形态:猎猎的战旗,嘹亮的歌声,威武的雄姿,文明的礼仪,活跃的野营文化、战地文化,以及每年代序性举行的入伍教育、开训动员、总结表彰和多种多样的节令活动,包括各种文艺晚会、歌咏活动、各种比赛、场圩文化空间序列,都成了军营特有的人文景观,也是驮载、传承我军优良传统的丰美载体。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我军军事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重视政治建设是党的历史实践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缅怀革命英烈 继承优良传统
我军特种人才培养的一次全新尝试
军事幽默:局
一段往事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