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2011-08-15张建国
张建国
(中航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湘陵分公司,湖南 湘陵 410100)
1 军民融合式发展形势下加强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010年10月24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对于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和全面部署。文件必将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军工行业改革调整、军民融合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1 中小型航空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1 变革必将带来挑战
由于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任务,军工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相对封闭、军民结合产业支撑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机制运行不畅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军工企业发展的“硬伤”。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军工行业相对封闭的格局将被打破,“铁饭碗”时代一去不复返。军工企业必须“带伤”作业、顺应这场变革,才能浴火重生,加快发展,否则就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特别是中小型航空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大。
1.1.2 变革带来更多机遇
今天,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发展大势,军民科技资源互补和军民一体化形成了世界各国发展军事技术竞争优势。中国特色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主要做法是:精干军工主体,扩大协作配套范围,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为此提供相关发展政策。中航工业经过专业化整合后,有了较强的技术积累和规范的管理,各企业多为专业化生产的排头兵;因此,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为航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实现“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2 产品质量是关系国防和人民生活安全的生命线
产品生产领域是国家军事安全、人民生活的基石,武器装备的技术先进性、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安全, 甚至会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胜负;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加强质量管理是中小型航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在企业的作用是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全体员工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赢得用户信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曾提出: “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高品质产品的保证,是赢得用户信任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中小型航空企业均为二级、三级配套单位,虽然多为专业化生产的排头兵,但自身造血功能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自我创新乏力,军工技术转为民用的转化成效不高,民用产业在经济上“反哺”军工技术发展的能力更弱,产品制造、管理及用户相对封闭,质量效益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不足。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坚持航空特色的质量管理基础上,融入市场理念,创新、加强质量管理,以质量开辟市场,以质量占领市场,才能以优质产品满足用户,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 当前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了中航工业的特色,同时通过对顾客的调查、回访统计和分析中也发现了的许多问题。现针对将要与我们同台竞技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民营企业进行比较,在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优劣情况如下。
2.1 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特色和优势
2.1.1 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先进的管理工具
中航工业的企业均按GJB 9001B–2009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它是一整套严格、独特而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质量体系和规范标准,是长期的航空军用产品生产有效质量控制的管理积淀;采用的管理工具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记分卡、精益生产、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模型、六西格玛及统计技术。
2.1.2 专业化的质量队伍和完备的产品检测(试验)装置
随着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国防基础科研生产、国际转包生产、技改条件建设的逐步投入,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引入以及军工生产质量控制不断提升要求,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积累,培养了一支质量体系策划、监督、审核、检验、试验、无损检测、理化等方面的质量专业人才队伍;按产品设计、工艺、用户要求增添和完善了适用于各类材料、零件、部件、成件等的检测装置,达到了产品实现过程中检测(试验)装置配套齐全,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1.3 航空转包产品质量控制经验
根据中航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较多企业开展了国际航空转包项目,项目的实施采用了国际航空质量体系标准(AS9100);产品实现过程中,植入了高水平的国际航空工业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方法,严格按相关用户的技术、质量、生产、服务等过程的管理要求策划工艺方案、技术状态管理、质量管理、制造过程控制、质量记录、包装、运输、交付等过程,并组织实施。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1.4 “质量保军”、“无私奉献”的质量文化
军工生产是以质量为核心的。一代代中航儿女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矢志不渝的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理念,形成了为军工的发展,航空的安全,能吃苦、讲协作、勇登攀,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坚持质量第一的优质“保军”,满足国防任务的“无私奉献”的优良的传统文化。这种质量文化将企业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价值观念有机的组合起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它有别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润为导向,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经营理念。
2.2 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劣势及原因分析2.2.1 质量管理理念滞后
由于军工产品科研生产的特殊垄断性和军工市场准入的限制性,军工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远不如民品市场激烈,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的顾客满意,更多的是停留在理念层面上,而不是作为各级人员的根本行为准则落实到制度上,转化为员工的行动上。对质量的要求就是达标,虽然追求的是期望(满意)质量,但顾客满意标准实质为“自我满意”标准。以某研究所为例,由于缺乏市场竞争下的顾客意识和危机意识,观念停留在安享垄断保护伞下经营发展,致使在2003年~2005年期间传统产品33%、新研产品的65%的市场份额旁落他家。比较之下海尔集团以产品质量和快捷优质的售后服务占领了市场。
制造过程以检验控制为主,预防控制为辅的滞后管理。虽然企业按GJB 9001B–2009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按要求进行了管理,但缺乏系统控制预防措施的研究,预防措施多为出现问题后的就事论事的改进。航空企业在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仍依赖检验控制;检验控制属“事后把关”模式,起不到有效的“事前预防”作用,只能发现质量问题和损失,不能消灭质量问题和损失。
2.2.2 缺乏灵活的机制
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军工企业各级业务的决策均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审批制度;而在生产经营中适应市场竞争的快速而灵活的各类管理机制急需完善,如吸引人才机制;技术、管理创新机制;分配激励机制;资源投入机制;市场快速响应机制。
2.2.3 质量管理重形式轻实效
形到而神未到的“两张皮”即“形”是质量管理技艺的形式,“神”是质量和过程的实际改进、顾客忠城、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益的增加。许多企业能够将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却不见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症结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理论精神理念的领会和推行质量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大的差距。
制度、执行“两张皮”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顽疾,它主要表现为:有章不循、有章难循、有章不知。中航工业的企业均按GJB 9001B–2009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按过程编制了质量手册、质量程序、质量控制文件。有章不循反映了企业贯彻管理制度的方法、制度执行的监督、各级人员的素质、质量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如质量问题归零的“两张皮”,注重了问题分析、措施制定,却忽视了措施落地、监督、评价、制度的固化等工作。有章难循反映了企业编制的制度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有章不知反映了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落地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够。
3 加强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探索
3.1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整体性、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全员统一思想,理解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是党和国家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方针,是军工企业加快转变方式的必然选择。企业和全员必须顺应变革,利用机遇。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来要求,从认识上树立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克服实际工作中的“重军轻民”观念;作为航空工业的主力军既要有政治使命感、又要有危机感。认清中小型航空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2 确定主要矛盾,把握发展战略方向
在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需要准确分析本企业科研生产的特点(企业的专业化特长、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军民融合切入点、产量规模的大小、质量成本的多少、产品容错性的限度、顾客满意的程度),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完善的落实到企业总体发展规划中,坚持走“以军立业,以民兴业”的军民产品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战略思维,作为未来总的行动纲领。变革给中小型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实现“质量效益型”企业的目标;当前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理念与机制两张皮。解决矛盾的思考意见如下。
如果希望带来跨越式的发展,那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在市场竞争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因此,在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市场为导向和顾客满意。理念要落实到制度上,转化为员工的行动上;产品开发与生产和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应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以产品的魅力质量引领市场的管理水平。 “顾客”的涵意应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企业需建立市场快速响应机制,在世界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速度就是市场、速度就是机会、速度就是竞争力。
企业的管理哲学是人本管理。目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要素主要有 “六大要素”之说,六大要素是:人、机、料、法、环、测。它们就如行驶的汽车一样,机、料、法、环是汽车的4个轮子,人是驾驶员。其中人起主导作用,没有人车是不动的。因此,在战略转型期中小型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的核心机制是:用工机制(用人机制)。就企业的质量管理而言,首先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素质;其次是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第三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技能)。他们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质量,也决定了产品质量。用工机制就是提高各级人员质量素质的政策手段。新形势下需建立军民共用的用工机制,完善竞争模式的用人机制。人才的选用渠道首先是本企业坚持不懈的专业培训与意识教育;其次是利用特珠政策拓展人才培养、吸引渠道。塑造出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员工队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提高质量管理成效的关键。思想教育固然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励机制;激励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使员工获得荣誉感、归属感的精神激励;二是拉开差距,按贡献倾斜的分配激励。此外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及资源投入机制以适应中小型航空企业今后在发展过程中将与民企、外企同台竞技的形势。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很多人认为把质量仅做到60%刚及格太冒险,100%又太麻烦,所以不少人选择可以引以为傲的90%,既不冒险也不麻烦。产品实现的过程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每一个环节均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的关系并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乘法为基准所产生的结果。每一个环节做到90%,5个环节之后,成绩就不是平均值90%,而是59%,这就意味着得不到合格的过程和产品。解决它的办法:利用质量管理的人本原理,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素质,得以真正领会质量管理的“神”;以“神”为目标,制定适应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推行方法;完善有效的培训制度;适岗评价制度;过程监督、评价、考核制度,强化执行力,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进一步做实质量问题的“双五归零”制度、“五查”制度(查利益观、查质量观、查大局观、查政绩观、查工作作风);百分百做好产品实现过程的每个环节。
3.3 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软实力
软实力来源于文化和观念的创新,来源于对传统的突破。软实力做得好,可以发挥倍增效应,同时带动硬实力的持续增长。20世纪80 年代初,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美国学者探寻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发现: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原因是“人”的因素。日本与美国在企业管理上95%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5%,这5%就是企业文化。他们意识到随着企业经营扩大,单靠硬性制度不能有效的管理企业,还必须靠一种精神力量来统一员工思想,协同一致共同达成共同目标。这种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强大的竞争力。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灵魂,职业道德的精神。航空企业多年来形成了一套优良传统和军工文化,保证了军工产品质量。但是,随着队伍的新老交替,随着军民融合发展形势下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小型航空企业需要总结、借鉴和发展适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质量文化,增添新的思想和活力。此时,企业的质量文化必须着眼于顾客需求,落在企业经营的实处,以适应和推动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通过制度建设、领导示范、激励机制、学习培训等方法促进员工对质量文化的认同,让质量文化内化与心、外化与行、固化于制、物化于效,促使文化落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3.4 推行科技引领质量提升的运行模式
质量问题统计资料表明,产品质量缺陷的7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30%是由制造等其他环节造成的,而这30%部分的67%是基础技术(技术状态管理;工艺编制;工装设计、使用;工艺水平;防错技术应用等问题)原因产生的。因此,改进产品设计过程、提高基础技术能力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实施差异化设计和“并行工程”,达到在顾客要求和市场的需求寻找产品发展的空间,通过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寿命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以往的产品实现过程中设计、制造、服务等各部门独立进行工作,因此常常出现设计的改动,影响产品的产出时间、质量和成本。“并行工程”是一种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动态模拟产品生产过程,对产品及相关的各工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集成和并行化设计的系统方法。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考虑产品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强调将质量概念融于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及保障资源的全过程,各部门协同工作;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解决,使产品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它在设计之初就考虑生产试验、使用、保障、可靠性、可维修性等问题,使产品及保障资源并行进行设计,设计阶段不仅设计出产品,而且同步确定了与生产、保障资源有关的程序、计划。
完善基础技术。科学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提升。中小型航空企业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但过程能力不尽人意。通过采取差异化设计,优化、完善基础技术,制定防错性强的可视化工艺,既可提高过程能力,降低产品制造对人员的依赖,又能较好的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同时还有条件优化流程(在提高员工素质和质量意识的基础上,施以适当的激励和监督考核措施,则可取消不增值的机械加工的流检工序);培养出一支高职业素质的员工队伍。
3.5 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竞争力
面对变化的未来,顾客、企业、供应商应达成三位一体的质量共识,才能使产品具有超强的质量竞争力。企业与顾客的质量共识:产品技术质量、产品功能质量。技术质量主要指带给顾客的价值,如:科学实用的结构、高性能的材料;产品功能质量是指顾客使用产品时的心里感受,如使用跑步机时的健康体验。通过顾客参与设计产品、监督产品生产过程来实现共识。企业与供应商的质量共识:供应产品质量是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源头。通过让供应商了解企业的质量需求、充分的管理使供应商由被动改善变为主动改善、行之有效地对供应商予以评价和奖惩,既让供应商体验到严格的质量要求,又让供应商感受来自企业的安全感。企业必须爱护供应商,保证供应质量,并与顾客形成良性互动,摸清顾客的心里变化,找准市场质量需求,形成良性的三位一体。
4 结论
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形式下,质量管理的作用愈发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小型航空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企业才能达到“以军立业,以民兴业”立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质量理念和文化;同时需要准确分析企业科研生产的特点,质量管理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方向;塑造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员工队伍;以技术引领质量提升;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