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更高处——访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课题研究小?责人蒋家东博士

2011-08-15蒋天霖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1年4期
关键词:蒋家竞争力航空

2011年6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根据对全国25万家制造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10年全国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57,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0.43。这是继2006年首次发布竞争力指数后的第6次发布,发布时间较以往提前半年。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项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开展的工作,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将指数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为了对我国不同行业或地区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潜力进行定量比较、对国家层次质量竞争力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价,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组织、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2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以及12个观测变量组成。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年度国家、行业和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与分析的工作机制,每年定期发布上一年度的国家、地区、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记者就大家关心的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发布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人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师蒋家东博士。

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指数发布的时间较以往提前了半年,改变出于何种考虑?

蒋家东:顺应国际潮流,指数发布时间提前。

国际上有很多指数,一般离评估时点结束的时间越近发布,指数产生的效益越好,因为人们关注它。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发布一直未能形成这种机制,基本是在下一年末发布上一年度的指数。根本原因有两点。其一,我们的测算数据要依靠统计局提供比较正式的统计数据,而这个数据要到下一个年度的9、10月份才能提供,这是我们指数发布偏晚的制约点。其二,我们希望指数的发布和下一个年度的质量月对接。这两个原因使得2009年前的指数发布都在9、10月份以后,甚至更晚。随着指数的发布,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发布时间越来越晚,两者间形成了矛盾。我们决定把指数发布往前,提高发布的时效性,这对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提出了要求。基于统计局快报数据的局限性和预测数据的争议性,我们决定采用最近时点数据,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其原则是尽量选择最近数据,若实在没有,可采用接近年度的类似数据来代替,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这样我们就把数据的测算提前到了今年上半年,发布时间预案经过反复论证讨论,选择在年中发布。

记者:已连续发布6次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经济领域的真实影响力如何?

蒋家东:应该说质量竞争力指数在经济领域内的影响力在逐步加深。国家在《质量发展纲要》(2010–2020年)(草案)中专门提出了针对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指标要求。其正式发布后将成为一个纲领性文件,这为我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宏观背景。今年6月,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提前发布,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各省市对质量竞争力指数很关注,他们纷纷打电话询问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相关问题,也有很多省市表示要开展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工作。指数提前发布后,它的时效性就体现出来了,地方政府拿到报告后,可以在上半年工作计划方面做调整,另外也促使地方政府提高本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发布时效性,形成国家和地方良性互动。

记者:下一步,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工作将如何向纵深挺进?

蒋家东:我们将加快质量竞争力指数市场化运作进程。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重视社会效益,也不排斥经济效益。对市场化运作,我们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即在把它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上,促进事业本身的发展,我们尽量通过为地方提供竞争力指数测评服务,来扩展这个指数应用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我们对指数本身进行延伸产品开发,如考虑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提供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的专业服务,实现专业拓展。再一方面,鉴于国家在质量安全形势上的新特点,可有目的的选择部分行业,推进这些行业的质量提升。比如轮胎行业,锦湖轮胎事件发生后,国家希望在轮胎行业做质量提升计划,我们正在考虑和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及专业媒体联合推出轮胎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评估,目的在于推动轮胎行业先进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促进质量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生产、科研和媒体相结合的模式推动评估事业的向前发展。在特定领域内,借助专业媒介的力量,由媒介宣传舆论,我们做专业评估服务,专业机构提供评价产品销售,三者间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实现三方共赢发展。

记者:中航工业提出航空企业要加快“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地区发展经济圈”的脚步,这是否也是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向纵深挺进的可借鉴方面?

蒋家东:是的,这也是我想说的问题。作为一个航空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航空工业要实现“两融”即“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那融入的重要基础是什么? 我觉得质量是基础,首先必须在质量上融入它。从这个角度来说,质量竞争力指数对航空工业发展有3点启示作用。第一,如何看待航空产品和航空装备质量。以往看待质量问题时,我们的视野有点窄,出了质量问题总考虑质量整顿,仅就问题本身思考。我们应该站在国际标准的水平看质量问题。推动质量创新的根本要素还是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质量作为技术的一部分,作为管理的要素,自然会在整个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大平台上进步。第二,航空工业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实际上是在标准和质量上和国际对接,了解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建议航空工业建立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数,通过该指数定期跟踪、测评我们和国际航空产业链整体水平的差距,引导航空企业有意识、有方向的、不断改进自身的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一天我们融入了,融入的标志就是我们在质量上平起平坐甚至领先,或者在将来可能还可以输出我们的标准和质量管理模式。第三,现在的航空民机产业只有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含义就是竞争力或质量必须国际化。韩国对我们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希望开展东北亚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说明韩国制造业企业目前的视野、站位已经国际化了,它是站在国际的角度看质量。我们更应主动站在国际市场角度,考虑建立一种指数来引导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航空质量的进步。这是值得我们航空人认真思考的事情。

记者:作为一项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的工作,你认为指数研究的先进性能保持多久时间?

蒋家东:我们会一直在宏观质量水平评价体系前沿理论研究领域探求下去。

作为一门软科学,要想在领域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就要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领域、方向、专题。将来宏观评价对象除了质量竞争力外,风险、信用等领域都可以做评价。从更开放的角度看,我们建立的是一种评价社会或区域的质量指数,可能将来不叫质量竞争力指数,叫质量发展指数或生活质量指数等等。我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完善它,拓展它的生命周期。但从质量技术评价角度看,其前景就是不断开发新的指数如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数、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指数等。其实,构建各种指数的原理是相通的,前沿理论探寻实际上就是指数研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突破,其前景非常广阔。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质量竞争力指数作为公共评价尺度,能极大推动社会各界重视质量工作,在增加指数的科学性、时效性并伴随环境变化完善自身的同时,能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投入,促使质量真正成为“中国制造”的美好话题。

猜你喜欢

蒋家竞争力航空
蒋家林作品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久违了,杭州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同名同姓不同心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