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媒介环境下舆论社会性影响的调控
2011-08-15宋宇
宋 宇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艺术传媒系,辽宁 沈阳 110168
近代社会,随着新闻媒体的出现,舆论传播的范围和作用有了质的飞跃,衍生出新闻舆论这样的强势舆论形态;人们对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表象到本质,从结构到功能,从单一本体研究到综合社会研究的发展历程。
纵观近几年诸多标志性的社会事件,在众多社会事件在舆论(主要是民间舆论)的压力下,制造出了一系列违背司法正义的冤假错案。孙志刚事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中国式传媒暴露黑暗现实的例子。环绕着这个社会事件的报道,知识分子介入,网络讨论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事件公众。关于社会事件中的舆论﹑民意与媒体的关系问题,很多学者都有不同角度和层面的讨论。就社会事件与公众舆论的关系而言,戴扬与卡茨指出,“媒介事件集中了大众舆论并激发关于某一给定问题或一系列问题的辩论……”,“某些事件使公共舆论中潜在的趋势具体化,使过去不明确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意图表达出来。”正因如此,对社会事件的分析为我们体察公共领域的状况提供了极佳的操作对象。
1 微观上的把握:重视媒介作为
1.1 培养网络的意见领袖
在交互开放的网络中,由于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大众传播时代遗留下的权威性仍将在网络新闻媒介中发挥作用,人们主动选择信息的行为满足一种“权威法则”。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受众无所适从,他们对于评论权威的依赖会更强烈,仍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
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网络的参与情况看,培养“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网上舆论,已成为一些网络媒体的普遍做法。这些"意见领袖"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一般被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1.2 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
虽然理论上讲,人们在网络中的信息接收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网络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网络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网络把关人应是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规范者和监督人,设置好有关的话题或者议题,吸引终端上的个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通过自由热烈的网络交互,及时的新闻报道,再加上详尽的事实背景材料,对不同空间的话语进行整合,在交流中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并培养受众对网站的忠诚度和好感度。
网络把关人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要重视引导艺术,更多地依赖他所要表达意见本身的说服力,以及说服的技巧来实现观点的胜利,把握和引导舆论的走向。运用理性力量和情感因素来进行舆论引导,从认知﹑情感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所报道的事实和评论来引导网民思考,以清醒的分析﹑负责任的指点和睿智的预示,与其一起走出暂时存在的“视觉盲区”和“认识误区”,打动感染网民的情感,使之产生认同与共鸣。
1.3 连通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放大
2003年以前,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似乎"各行其是",但在2003年这两个舆论世界的割据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影响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设置着网络的议题,传统媒体上报道的事件成为网络传播的焦点,很多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的事件,都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合作的产物。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连通,不仅推动了社会舆论共识的形成,而且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可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过滤﹑放大,调控网络舆论的导向。
2 宏观上的把握:重视社会作为
2.1 政府的宏观调控:网络立法是有效保障
网络立法是控制网络情绪型舆论的有效保障。2003年12月,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30多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承诺自觉接受管理和公众监督,坚决抵制"有害信息",同时,中国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主持互联网的发展,政府没有关闭不负责任的商业门户网站,而是用现代法治社会的通则来规范网络,并参与网络发展的进程。
2.2 网络伦理的重构:建立自主型道德模式
正是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传统道德在网络时代发生了异化,但无论网络交往如何具有匿名性,其行为主体还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网络交往行为的文明程度。因此,对现实社会的公民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是防止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依靠慎独,明确主体道德的需要和道德义务,要增强主体实践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增强主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建设自主型网络道德。
当代的各种舆论,无论从范围还是强度来看,还远来达到均衡状态,引导舆论的任务还很艰巨。许多网络舆论的产生﹑高涨中有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同样也可被削弱。就舆论引导而言,传统媒介更易控制舆论走向,二者的有效互动﹑扬长避短可取得1+1>2的传播效果,也许更有利于网上舆论的引导。传统媒体采访报道→网络媒体转载→网友留言→形成民意体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交叉作用→提升观点化的民意→影响政府决策,网上的民意调查对民主社会的形成﹑决策的透明化是非常有好处的。
[1]魏超.网络传播与舆论导向[J].新闻采编[M],2000(3).
[2]戴升平.网络传播中的舆论导向[J].军事记者[M],2001(8).
[3]王蓉.网络媒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说起[J],声屏世界,2002(1).
[4]吕怡然,秦亚萍.试论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J].当代传播,2001(6):100.
[5]李金莲.社会突发事件中谣言的网际传播现象透视——“非典型肺炎”事件引发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M],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