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1-08-15张祝平

科技视界 2011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 郑州 450002)

1 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当大力推行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多方面同步展开,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笔者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体育教学价值观;体育教学应突出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体育教学方法突出综合性;体育教学评价应建立多维综合的观念。同时,阐述了素质教育向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作了分析和预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专著和期刊等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2.2 系统分析法:利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对高校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方面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3.1 当前我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精神,“健康第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也标志着学校体育理论上的又一个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确立的教育目标,立足于协调学生的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潜能促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在积极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发挥出健身、健心、娱乐、教育、审美等多维功能。因此,体育与健康课要以追求健康为第一目标,以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贯穿素质教育知识,能够大大推进素质教育,同时也对我们广大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才能达到更高的标准,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体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领域。

3.2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3.2.1 学生形态和素质变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让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学校体育仍落后于其它学科,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脱离学生健身实践,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为进一步说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通过对有关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我国高校中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而男女生的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男生的力量及女生的速度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了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在身体形态上有着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活动时间的相对减少,体育课流于形式,而使对身体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素质耐力和力量有着明显的倒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2.2 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学思想观念是指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认识和看法。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教学生如何增强意识和体质的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目前不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仍停留在单纯的运动技术传授和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忽略了课的强度、密度以及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相关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提高学生整个身体素质方面,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

3.2.3 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性

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缺乏系统性和间衔性。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变化不大,现行的内容陈旧落后,一个前滚翻从小学滚到大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单一,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方面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教学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形成了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教法运用较少,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使学生缺乏自主性,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适应能力较差。

3.2.4 体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如何进行体育教育质量的评估是体育教育改革中配套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评估,基本局限于“考试”、“达标”等以成绩为主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整体效果,包括体育观念、运动能力、意志品质、心理变化等方面的检查评估。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和强有力的指导,这必然影响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3 今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3.1 教学思想由单一的生物观转向多维的综合体育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受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其教学指导思想逐步由传统、单一的生物观转向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体育观,其教学模式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体育要取得社会广泛的支持与认同。首先,必须依赖人们对体育教育思想的正确认识,在继承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树立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其次,要使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模式向完善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健身育人教学模式转变,使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从而增加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健康发展。

3.3.2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思想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书本与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惟一手段与场所。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它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判。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操作,强调学习者获取直接经验与个性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改革中应该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中应正确处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事实上,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时候,绝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正是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程度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明显的体现。

3.3.3 改变以身体素质为主的考核方式

大学生接受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不能一味追求运动成绩的提高。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教学更注重于体育能力的培养。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化其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尽可能地避免因性别、身体形态之差别而造成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而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等共性的东西进行测评。

4 结论与建议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规范性等特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及创造、应变、协作能力,培养自主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文明行为。知识技能与体育健康教育,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力、刻苦精神及各种非智力因素,这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深刻认识高校体育教学在实施教育中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把高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张建华,等.21世纪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1(1).

[2]刘淑梅,李丰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杨海鹏,张剑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4]杜成林,金宝玉.论学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3(6).

[5]黄奇志.体育教学改革应与素质教育协调发展[J].体育科技,2000(3).

[6]兰自力,杜子平.终身体育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2001(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