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探讨
2011-08-15曹静
曹 静
(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探讨
曹 静
(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它也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人类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就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引发的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网络;伦理道德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网络在为社会带给人类福祉之余的同时,也对原有的社会规范带来了种种冲击,从而也为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破坏和谐安定的网络环境,就在社会还没有做好防范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工作的情况下,随之产生了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通过加强教育、健全法律、提高信息传播安全等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规范网民良好的上网习惯,逐渐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
1 对网络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的认识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它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道德的定义和认识也随之在人们的思想中变化着。
失范是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目标与现实目标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或紧张状态。失范所表达的意思是对传统规范的失效,如生活方式的改变、伦理道德的失效、宗教信仰的改变、语言文字的改变以及内在社会民众心理的变化。包括新的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没有形成或成熟。
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民利用网络进行的新型伦理道德关系。现实社会道德规范是网络道德的基础,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延伸与拓展,是针对网上行为的特殊性而相应出现的对现实社会道德的细化和充实。网络道德有其特有的多元性、开放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点。
道德失范,是指由于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缺乏网络道德的约束或自律而产生的一种非常态行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而言,失范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反常现象或病态现象。要整治网络道德失范这一现象就必须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调适。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调适是指教育者、政党或社会组织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加以调整,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2 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2.1 网络伦理结构缺陷
由于网络生存环境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无国界、地域的限制。对网络的监管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缺乏相应的监管部门、没有统一权威的领导者。于是网络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有些信息在国外是允许的,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某些信息被互联网传播到国内就是非法信息、反动信息。诸如黄色、暴力图片或法轮功网站等。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导致其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减弱了社会对其所传播内容的约束力。一些有害、反动的信息一旦被发布到互联网上,将被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人看到,其影响是广泛恶劣的。
2.2 经济利益的驱动
网路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后的又一传播媒体,有其自主性、开放性和低成本性,使其内容处于边缘化状态,其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投资者们的关注。现如今,网络在中国社会城市家庭已经非常普及,各种商业活动的开展和宣传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投资商利用网络平台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尽管这一过程客观上促进了网络产业的发展,但也必须清楚的看到,在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点击率已成为市场重要的砝码。这种一味的为追求经济利益,投资者在网络上大行炒作之道,造成了信息传播的失衡。同时出现了另类的网络行为异化,例如网络犯罪行为,黑客们通过高超的网络技术和编程手段窃取不法财产、偷盗商业机密和军事秘密等重要的电子数据,制作破坏力极大的电脑病毒、非法钓鱼网站等获取巨额经济回报;侵犯知识产权谋取暴利;色情网站通过钓鱼网站等手段大肆引诱网民偷看色情信息,对网民的电脑植入木马程序,窃取网民的重要文件及隐私信息而赚取巨额利润,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2.3 政策与法规不健全
网络时代形成了人们新的生活形态,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而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明显滞后,对网络违法行为还不能有效制约,致使严重的网络失范行为大行其道。目前,政府对网络伦理规范还未健全,没有制订建立相应的网络立法与网络执法队伍,这方面规范性的政策和法规还不系统、不配套,存在着许多法律盲区和法律疑点。在这样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用非本人或机构的真实信息登陆互联网,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确定其真实身份,造成了起诉的无法成立。类似的问题使得网络法律制定没有有力的依据,而网络政策与法规的不健全又加大了网络管理的难度。
3 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
当网络刚刚出现,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人们的社会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Q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了。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随着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惰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身安全性差的问题,有些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已经相当严重,常见的突出问题有:
第一,网络犯罪。是利用互联网危害人身权利及合法财产权利的行为。如利用电子邮件或者在BBS上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进行人身攻击、披露他人隐私、偷看他人邮件、冒用他人网名损害对方声誉的行为等。网络上时常会非法潜入一些黑客,进行破坏,包括制作和传播电脑病毒、非法窃取公私机密、窃取银行密码、非法破坏他人数据、非法使用他人信息及资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或进行恶意诽谤等等。
第二,传播色情信息。色情信息和色情服务虽然在某些国家是允许的,但在大部分国家是被禁止的。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使得某些色情信息能够无障碍的在互联网上传播。甚至一些人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在这个平台上谋取非法利益,开设黄色网站,人们要想访问查看到这些黄色图片、视频,就必须进行会员注册,缴纳会费,这样就使得不法分子获取了巨额的经济效益。这些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肆意传播,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危害,也使得社会性道德观念产生混乱,严重的危害了社会的稳定。
第三,网络文化侵略。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互联网上得到传播。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相当普及的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向全世界倾销自己的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点,这就造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道德和文化的冲突。由于网络文化的肆意传播,对我国的影响非常严重,特别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些非传统文化的传播,导致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人道德观念混乱,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团结构成很大的威胁。
第四,破坏国家安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社会体制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和谐和不善意的成分。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发布反动政治信息,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破坏别国的国家安全。甚至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利用一切网络渗透手段,直接进入别国的国家级核心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窃取他国的国家军事机密、秘密数据、人事数据、经济指数等,严重威胁他国的国家安全与稳定。
4 应对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对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文章主要从3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深厚华夏文化底蕴的文明大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中传播的各种信息也会在信息的快速膨胀发展中渗透入非传统的文化。我们要善于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感化大多数人,国家信息部门也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使网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要充分认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大力整治有害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基础的巩固。同时,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既是重要的技术平台,也是重要的传播平台;既具备通信功能,也具备媒体功能。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进了精神文化活动向网络延伸,网络文化快速发展,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如何遵循和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4.2 建立健全我国网络伦理道德法律法规
要健全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网上违法信息和垃圾信息的综合治理。违法信息和垃圾信息是互联网的“毒瘤”,必须从立法、监管、技术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有效遏止和防范其传播和蔓延。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抓紧修订和完善现有部门法规和规范,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积极推动出台更高层次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有害不良信息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提供法制保障。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制作、传播有害不良信息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应对处置能力,加强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处理平台建设,实现对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的及时监控,鼓励广大网民积极举报,逐渐建立相关信息的事前预警、过程跟踪、分析总结可拓展性的综合治理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有害不良信息治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4.3 有效实施网络技术监控和管理
国家或网络管理部门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一套网络安全体系,严格审查、控制网上信息内容和流通的渠道。通过防火墙和信息技术加密防止网上的非法入侵;利用经过信息部门检测的杀毒软件过滤掉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限制查看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等。对国家重要的部门进行网络安全整改,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实施双网改造工程,双网即内网和外网,内网只能访问本系统内部的网站;外网访问互联网,实现内外网络的隔离访问,增加网络数据的安全性。更好地应对互联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病毒的传播、非法攻击、窃取行业机密等问题。
通过技术跟踪等手段,使网络监管机构可以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调查和控制,确定网络主体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依靠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编制截堵有害信息的软件程序,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网上不良行为。可以对移动存储介质实施移动存储设备加密策略,主要是针对U盘和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加密。建立桌面终端管理平台,增强内部网络对互联网数据的隔离,只要接入内部网络的电脑接入互联网后,电脑会自动断网并且关机。未经过加密的非本单位的移动介质,只要接入本单位电脑,电脑不会识别该移动介质,立刻被禁止掉,不能打开,更不能拷走任何有关工作的信息,也阻止了外部网络中携带的病毒木马等程序威胁内部电脑。这样做,就保证了行业内部基础数据安全、文件不被肆意传播和泄露。虽然网络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其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仍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功能。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有其正面的作用,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所产生的网络道德伦理失范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又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对我国来说,既要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网络道德伦理法律法规、法制教育、网络立法、网络道德教育、全面思想教育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技术等结合起来,规范网络运营部门遵纪守法、积极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1]张晓冰,周静,邱晏.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对策.新闻界,2009,03,80-82.
[2]孙宁宁.追问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文化素养,2009,06,113.
[3]杨路轩,邓冬峰.网络诚信教育对网络失信的疏解.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8,03,08-10.
[4]王景云.网络伦理危机探析.学术交流,2009,07,17-21.
[5]王晓雪.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和谐网络社区”构建路径探析.电子商务,2009,08,102-103.
[6]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探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3-122.
[7]严耕,陆俊.网络悖论.长沙,国防科技出版社,1998,89-129.
[8]Dyson Essen.Digital lives and design.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1998,17-33.
The Ethicsof theNetwork Lose theDiscussion of theM odelQuestion
Cao Jing
Current society,network as social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fe,become people work life indispensable part already,meanwhile,it changes every aspect that the society,themankind live too,is promoting human progress,grow for people’s Livewhile bringing conveniently,has exposed a series ofquestions too.Article research objecton the question ofethics of the network,analyse information ethics caused lose issue Fan in the course ofNetwork Communic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one’sown viewson this.
network;ethics
D422.62
A
1000-8136(2011)20-0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