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声音的艺术特性

2011-08-15曹邵同

科技传播 2011年3期
关键词:语速电视节目纪录片

曹邵同

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上海 200125

电视的声音是由语言,音乐,音效三大要素构成的。每一个要素根据不同形式可分为多个种类。如语言包括旁白,现场人物采访等,音乐包括主观音乐(后期所配置)、客观音乐(画面中所存在的),音效包括画内音效,画外音效等等。它们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如语言类的配音风格可分为舒缓的,凝重的,激昂的及深沉的等等,音乐类可分为委婉的、悲壮的、轻快的、雄伟的,幽默的、抒情的等等,而音效可分为写意的、写实的、夸张的等等。将电视声音所具有的不同的艺术特性与电视的内容相对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视听形象。因此,根据不同电视节目的不同艺术要求及艺术特性来进行声音的总体设计,是提高电视节目艺术水准的重要一步。下面将就电视声音的艺术特性作一阐述。

1 从电视配音看声音造型的重要性

1.1 人声具有多层次、多色彩的表现功能

对于音乐,人们不会怀疑它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然而音乐起源于人的语言,原始人类在喜、怒、哀、乐时所表现出的音调、音色及语速上的变化是音乐最原始的艺术形态。因此,作为语言的载体—人的声音,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当我们在为电视片配音的同时,应将配音者的音色、音调及语速作为全篇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考虑。因此,编导在撰写旁白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点,不应将旁白写的过满,造成语速上的急促,从而影响节目总体的艺术风格。例如,对于历史题材或政论性节目,声音的塑造应以庄重、沉稳为好。语调应平稳,语速可徐缓一些。例如,大型电视记录片“故宫”配音解说的风格,男声比较低沉而略带沧桑和神秘感,而女声则柔和而甜美。二者的声音在音色上形成色彩上的对比,使片子的配音风格多彩而又不失庄重。对于资讯服务类的节目,声音的塑造应以亲切、平和为好,音色可柔美一些,语速应适中,给人以娓娓道来的感觉。而对于娱乐节目来说,声音的塑造应以明快为宜。音调可以稍高,语速也可稍快一些。给人以活力和充满朝气的感觉。总之,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样式的电视节目,要求配音者的声音塑造要有所不同。要利用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语速的急缓等多种声音处理方式,来体现片子所要表达的内涵。要做到这点,导演应有这方面的设计和考虑,配音者应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录音师则应具备这种感觉,协助导演把好声音创作上艺术关。

1.2 追求电视解说风格的多样化、个性化

长久以来,字正腔圆、嗓音圆润一直是人们对于电视配音者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无意间也成为人们评判电视配音好与坏的审美标准,然而用一种标准来对应不同的电视内容,势必使电视配音的风格趋于单一,缺少灵性。我们看到一种将抑扬顿挫的语调丢弃在一边,以平和自然不显露专业技巧的解说形式出现在记录片中。在这里,电视的语言不再给人以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感觉,而是电视主体与受众客体的一种相互交融。例如纪录片“莎士比亚长什么样”的配音风格是颇为独特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配音者的咬字,嗓音都还存在问题,但他用一种平和亲近的叙述方式,一下子把观众的距离拉近许多。片子里所展现的内容颇具戏剧性,配音者用一种自然朴实的叙述方式,为这部片子平添了一份生动和鲜活。也许这是一种比较另类的配音风格,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种风格动摇了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观念,从而又增添了一种新的色彩。总之,我们拒绝的不是为语言表述所具备的专业技巧,而是仅停留于专业技巧而丧失个人艺术特性的工匠式的配音风格。

2 音乐在电视节目里的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是付诸于情感的艺术,视觉形象的运动是外部的,直观具体的,而音乐的运动则是内在的、抽象的,二者在各自的层面上相互作用,从而给人以完整的视听形象。电视节目内容的不同,决定了音乐的风格、样式及功能的不同。通过对于不同电视节目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在不同节目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电视剧中,音乐着重于戏剧气氛的渲染,音乐多具有戏剧性。如惊险,紧张,悬念等等。在电视纪录片中,音乐则体现出某种象征性。

2.1 电视音乐的象征功能

2.1.1 特定时期的象征

如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片子一般多用中国古典民乐,乐器以古琴,古筝及琵琶为多。音乐风格古朴,典雅。

2.1.2 特定人物的象征

音乐也可作为重要人物的象征。我们看到2009年建国六十年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式,毛主席画像经过天安门城楼前是“东方红”音乐,邓小平同志画像经过天安门城楼前是“春天的故事”音乐,江泽民同志画像经过天安门城楼前是“走进新时代”的音乐,而胡锦涛同志画像经过天安门城楼前的音乐是歌曲“江山”的音乐。从而更增添了人们对于伟人的一种崇敬感。

2.1.3 特定地域的象征

如云南一般多用当地少数民族的音乐作为象征。乐器多以巴乌,笙等为多。而北方的音乐风格豪放粗犷,乐器则以唢呐,板胡为多。因此,不同地域其音乐风格也是千差万别的,要善于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对于音乐进行不同的选配。

2.1.4 特定风格的象征

不同体裁的片子,其音乐的风格是片子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历史题材的凝重深沉。例如,大型纪录片“故宫”。人文情感的委婉深情,例如人物传记片“赵丹”,“郑君里”等。时尚资讯的轻松愉悦,如“人气美食”等等。

2.2 电视音乐的情感表现功能

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露,它相比画面来说,能更直接的进入人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人的情感反应。因此,在特定的情绪中,用音乐进行气氛的营造和渲染比用画面更有效,更直接。在电视纪录片“郑君里”的结尾处,郑君里因遭受“四人帮”的迫害,身患重病,最后在医院里含冤告别了人世。此时的音乐伤感压抑,如泣如诉,旁白低沉浑厚,使观众内心无比沉痛并为之潸然泪下。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电视纪录片“张乐平”中,张乐平是漫画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者,被誉为三毛之父。这部片子是用轻快而富有幽默感的口琴曲调作为其主题音乐,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为人谦和,富有童心的情感世界。

2.3 为电视节目配乐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画面与声音作为电视内容的外化形式,其表现形式与内容应是完美的统一,首先要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电视节目选配不同的音乐。如果是历史性,政论性的节目,音乐风格应以凝重,大气,深沉为宜。而以情感人文为表现内容的片子,则以抒情委婉的音乐风格为主;其次,要注意除非有特定的艺术要求,一般忌用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及民族特征的音乐。电视音乐的风格应与其所表现的内容相对应。例如,在一部介绍中国古老文明历史的片子中,你若衬以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那么必将使人产生审美感知上的错位。而有特定地域及民族特征的片子,则应该用当地具有民俗特点的音乐。如介绍陕北风土人情的电视纪录片就宜用陕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可以渲染浓郁的民俗风格,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三,一般情况下,忌用歌曲作为有旁白的电视纪录片背景音乐。如果用歌曲作为电视片的背景音乐,将会跟旁白形成听觉上的冲突。因为歌曲中有人声,而歌曲中的人声正好与旁白的人声波段相同,形成声音频谱的重叠,从而影响片子声音的清晰度和层次感;第四,如无特定要求的话,在片子中用耳熟能详的音乐将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观赏,因此,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片子中用耳熟能详的音乐,使观众能更关注于片子的整体艺术表现,而不仅仅是片子中所隐含的音乐。

3 音响效果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音响以其表现形式来说,可分为画内音响、画外音响,以其表现内容上来说可分为自然音响、背景人声等等。它能使我们所表现的对象更真实、更直观。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预示功能

如低沉的雷声是不祥的预兆,而公鸡的鸣叫则预示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2)象征功能

具有地方特色的叫卖、吆喝声是一种地域文化及历史的象征。一般常见的旧社会上海滩及北京等地的叫卖声,都具有这种功能。而现实画面配以画外的枪炮声,则预示着对于过去战争年代的回忆。

3)转场功能

在电视剧或纪录片中,某一音响效果的画外进入则预示着下一段落的开始。例如在前苏联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已是夜半时分,片中女主角躺床上,将闹钟上好发条,关上电灯,黑暗中闹钟铃响,画面由暗转亮,此时,时空已转换到若干年后的一个早晨了。

4)渲染功能

通过热烈的掌声、欢呼声、笑声来强化现场气氛,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在综艺晚会及室内剧中较多见。还有当我们听到浑厚敲钟的声音,我们的脑海会浮现钟楼、大教堂、寺庙等场景,心中会升腾起对于宗教的一种神秘,庄重及仪式感。从而强化了画面所表现的内容。

猜你喜欢

语速电视节目纪录片
辩论赛之语速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说话人识别中语速鲁棒性研究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