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1-08-15李琤
李 琤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87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技术个性化与社会次序化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带来信息丰富与信息管理失控的同步发展。高校是全社会互联网使用最密集的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工作领域。
1 网络传播概述
网络传播概念。网络传播是一种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于一体的新型传播模式,网络媒体是一种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媒体,它是以Internet为平台、通过计算机以电子邮件、BBS论坛、聊天室、视频和音频等为主要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极大的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传播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
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交互、速度快捷、自由和虚拟。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网络传播在传播类型上显示出了明显的多样性: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4种传播类型,是多种传播类型的结合;多层面的交互性,在互联网中,每个用户终端都被接入了一个强大的职能中枢网络,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和互动;多样性的信息来源,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区别被打破,信息不再是来源于特定的大众媒体,而是来源于每一个与网络相连的网民;单向传播和多向传播的结合,分散的受众不再是传播的终点,它可以把信息转发给更多的受众,信息的传播是多向的;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的结合,为受众提供了接受信息的多种选择,大部分的信息属于异步传播;传播者与受众者角色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确,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更好得实现了交流,获得了平等,实现了角色互换。
2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交流便捷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网络传播区别于传统传播的重要特点,就是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条件,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可通过网络传播的4种类型进行交流,前3种传播类型采取的主要方式均有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进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一般是从事信息生产、传播的媒介组织,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是数量多、互不联系的大众,所以,它在传播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作用非常重大。这些传播方式极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与渗透力;
2)海量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源。网络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不仅数量大、内容丰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态、快速而及时。只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互联网,就能从中发现自己所需的无尽的信息并善加利用,如:网络教学、开发软件、设计电子教案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传授平等、预警及时可以极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传统的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许多人是不愿意充当这种被动角色的;在网上,被动者也可以成为主动者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他对对方的意见就比较容易接受;再有,当网上出现一些过激的意见和行为要求时,思想政治教育者立刻充分重视,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西方新殖民文化使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西方新殖民主义者并不大事声张,也不使用枪炮,使用网路文化便在发展中国家扩展了势力;他们不断研究、积累了一整套宣传策略,当各种包装精美的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涌向我们时,由于大学生在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以及各种复杂的文化思想,这些文化与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突,必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使他们的三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相当多的大学生会对其产生好感甚至全盘接受,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
2)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导致教育者权威性下降。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多了, 他们理解信息更具多样性,不再简单的按教育者制定的目标去理解信息、接受观点;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对教育的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所带来的信息低廉化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低廉化,使学校教师的教育不再成为稀有的资源,教师的专业权威、感召权威逐渐失去;另一方面,网络发展形成了大学生活动的个性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通过简单的传授,而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网络互动,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教育关系,大学生不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灌输;他们理解信息更具主动性,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再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被动听从教育者的安排。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被打破;
3)网路的开放性使大学生道德修养滑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对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内容和范围约束力较弱,形成了网路的无中心感与非现实感,使得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在其中并不能一如既往的发挥作用;加之,各种信息充斥于网上,缺乏正确的思想导向,大学生易于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与行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网路盗窃、网路传毒、网路色情、网路黑客。
3 消除网路传播负面影响的对策
1)针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原因,探寻出路,开拓创新,理顺网站管理体制。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建设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形成极大的反差,与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及不相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网站数量少;(2)网站缺乏严格管理,如有些网站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有些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3)网站技术水平不高;(4)网站未形成合力,影响力小;(5)网站的形式和内容不丰富,缺乏特色。因此,从上级领导到广大教师,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应象抓学科建设那样来抓思想政治教育进网工作。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构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占领这个阵地,更要掌握和运用这个阵地,争取主动把握先机;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依法治网,以防备图谋不轨的人所利用;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网成为强有力的阵地,必须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因为他们是导向者,担负着学生灵魂教育的重任,其本身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工作的重要保证。
3)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两课”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整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发展和创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它仍然来源于传统;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二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渠道;文化素质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三者都有一致的育人功能,但它们缺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高校的教育资源不能高效整合,既影响“两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又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正面发挥,极可能产生有才无德的教育现象。所以它们的有效整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摆脱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也要避免对它的轻视,将理论的真理性与技术的高效性统分结合,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是严峻的,只要勇敢地面对,睿智地回应,并善于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让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牢固的扎根于中国大学生心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1]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謝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彭光芒.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4).
[4]丁小龙.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
[5]李昭琦.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采写编,2006(1).
[6]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