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科学文化传播事业的探讨

2011-08-15梁隽思

科技传播 2011年20期
关键词:受众科学信息

梁隽思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科学文化传播事业的探讨

梁隽思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科学文化传播事业,有利于进一步更好地理解和丰富科学文化传播的内涵,使科学文化传播具有了现代传媒学的理论依据,这本身就把科学文化传播的认识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而且这也是将新媒体技术与科学文化传播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新媒体;科学文化;传播

1 打造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文化传播平台

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不断更新的。科学文化传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媒体形态不断变化的历史。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使得科学文化传播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文化传播的每一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都是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引起的。历史上科学文化传播和媒体之间的相互变革,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基本规律:其一,新媒体的动力来源主要是靠人类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和科学信息量的逐渐增多;其二,媒体形态多样化的特点推动了科学文化传播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新媒体的产生;其三,所有的新媒体都是通过人的身体从而进一步发明和研究的;其四,一个新媒体的产生不是随便的,都是从旧媒体的形态变化中衍变过来的。当一种新媒体发展起来以后,它也会长期影响着其它现存媒体的发展;最后,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局限性,也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特殊性,而科学文化传播的历史不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而是各个媒体共同作用下的历史。

2 针对不同需求,各种媒体互相结合共同传播科学文化

由于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的各个不同,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体现了分众传播的价值。在以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下,在提供针对性强的同类信息前,我们可以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分众传播里,不但可以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又加强了现实效益的提高。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加强使得科学文化传播的范围逐渐变广。当今,新媒体分众性最明显的体现是国际互联网。各种网站,里面包括各式各样的内容和主题,都可以进行同步更新和传播。广大受众们可以在网络当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采纳和反馈进行传播,来实现加强扩大文化传播的效果;第二,选择要传播的内容必须是丰富一点,详尽一些的,而且针对性还要强点。分众传播科学文化可以保证传播内容具体一定的指向性和充实的内容。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制作专业化的数字电视频道和各类网站也非常之多,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这样才满足了受众对信息量的分别需求。最后,传播的交互性。这是新媒体的一个最大的优势,手机和互联网满足了受众们的实现信息交流的及时性。这样有利于科学文化信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能更加及时的调正和更新。我们所说的分众传播科学文化,主要体现在连个方面,一个分,一个合。分,就是在受众中,把个体人群按对科学文化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分离出来。合,就是把这些个体人群再重新组合在一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文化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好为分众传播起了推进作用。

3 加强互联网技术传播科学文化

随着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增加。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传播的事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更广泛的互联网占有一席之地。科学文化交流的内容是科学知识,科学信息及其包含在内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除面对普通人的领域之外,仍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某些领域的深层内容,因此在沟通中必然存在一定的专业屏障。同时,科学文化传播一般有固定的受众,人们通过专门的媒体可以直接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最新的科学信息和科学知识。建立一个专门的科学与文化传播渠道,不抢电视系列,电影,娱乐信息传播的观众,而是通过填补电子媒体传播的科学知识方面的差距,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专业电视频道所带来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给网络媒体当参考,在国内建立了专业的科学文化传播网站。著名的科技网站digg,slashdot,两家网站主要是科学新闻,通过用户评论或评价实现全面的科学信息传播,该网站内的科学信息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分别,书,科学,软件(硬件),访问,等等,也是一个很大的更新量。网站提供大量原创内容,不需要像我国几大门户网站,张贴或购买授权,通过一个典型的社会模式,实现信息的更新。从某种角度讲,这个网站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文化传播方式符合受众特征。

一个高效科学文化传播体系是由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推动科学文化传播的网络,是由科技、教育、新闻、经济的组织机构组成的有机复杂系统。建立高效科学文化传播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主要把处于分散状态的传播机构和科技接受群体都组织起来,使它们分工协调,共同服务于科技知识的快速传递、扩散,形成一个功能互动系统。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文化传播体系,首先应该加强科学文化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关的支撑系统,为科学文化传播的运行提供强大的支撑力,为科学文化传播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促进科技信息快捷便利的流动,以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系统。

[1]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4.

[2]胡晓梅.科学传播与网络[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0,25(1).

[3]曾国屏.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J].科普研究,2009.

[4]翟杰全.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J].南京社会科学,2009.

[6]吴国盛.将传播引入科学: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N].中华读书报,2009.

X9

A

1674-6708(2011)53-0012-01

猜你喜欢

受众科学信息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科学拔牙
展会信息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