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2011-08-15杨娜
杨 娜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2006年 “五一”期间在井冈山举办第一场 “红歌”赛以来, “红歌”犹如一场红色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 “红歌”热。红歌为什么能够盛行?为什么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著名指挥家、音乐家、红歌会评委滕矢初认为,红歌涵盖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特定意义,歌者及听众都在活动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实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在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重视并充分发挥 “红歌”的作用与价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对于当代大学生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寄托革命信念,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歌”概述
(一)“红歌”的基本含义
“红歌”两个字最初来源于70多年前的中央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开创了以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如火如荼的斗争中,苏区军民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歌谣,他们用山歌、民歌、民谣等形式讴歌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文学史上的奇迹,人们把这些歌谣骄傲地称为 “红色歌谣”。红色歌谣的主题是围绕着以革命年代歌曲为核心、为开端,延续至今,其内容扩展到一切积极向上的歌曲范畴。
“红歌”是红色歌曲的简称,它并非专门的音乐术语,迄今也没有严格精确的定义。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色革命歌曲”,红歌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入真情实感,并且在社会上广泛传唱的群众歌曲,这些歌曲的歌词以抒发爱国和革命情感为主。真正的红歌是根植人心的,是真诚的。许多人对 “红歌”有一种固有的理解,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个人认为 “红歌”绝不仅仅局限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歌曲,社会是发展的,对 “红歌”的理解也应有新的诠释,只要积极向上的,弘扬真善美的,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歌曲都算是 “红歌”。
“红歌”范畴包括: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歌曲;反映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影视主题曲和插曲;中华民族各民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有革命精神内容的民歌、山歌;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新时期的歌曲;世界人民为了反抗侵略,反抗压迫保家卫国、争取自由、民主而创作的歌曲。概括来说就是,深深根植于民族的文化土壤,格调高雅,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能勾起人们对过去峥嵘岁月的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歌曲。
(二)“红歌”的基本特征
1.“红歌”具有广泛性,也称之为大众性。 “红歌”是革命前辈、人民群众自改、自编或是曲作者为群众编写,他们为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其创作、加工、流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革命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地产生的,它植根于民间,植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平民百姓真实情感的表达。由于它来源于民歌,植根于人民大众中,反映的均是军民生活作风及健康的口头文学,歌词质朴、节奏感强,因此具有很高的传唱度。
2.“红歌”的理论性强,政治立场鲜明。由于 “红歌”一般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因此具有丰厚的理论内涵,中共所创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均在红歌的歌词中有所体现。它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能够被理解和运用,成为教育人民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 “红歌”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无产阶级人民的颂扬,因此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及态度。它的价值既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实践上,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指导实践。
3.红歌具有时代性。“红歌”创作的源泉是民歌。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以及演唱形式都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它在不同社会与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时代性也有所不同。一种精神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特定时代产生特定精神,而红歌是反映和颂扬这种精神的有效途径。作为时代产物的 “红歌”,并不会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而消亡。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源泉,既是一代又一代对 “红歌”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又是对 “红歌”内涵的丰富与发展。虽然是在特定时代产生的特定精神,但是特定精神一经产生,就不仅仅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作用,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红歌”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区域的产物,反映着那个区域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红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它在不脱离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逐渐发展、形成、创作出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革命歌曲。在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建设的奋斗中,“红歌”表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本土文化属性。它之所以在开放年代这么受追捧,深受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具有的民族特色,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以及人们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红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红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地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然能够发挥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唱 “红歌”能够引起人们的理性反思和情感共鸣,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红歌”由于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直观生动等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红歌”为大学生树立大公无私、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等美德提供了鲜明的参照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一些内容空洞甚至不健康,缺少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络歌曲、流行歌曲侵占了人们的视听空间,如果这些歌曲被青年学生接受,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压抑、消沉、空虚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健康的思想意识,这样势必会影响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甚至会导致个别人误入歧途,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而一曲曲优秀的红色经典歌曲负载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体现着民族品格和时代精神,它作为一种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映用诚实劳动获取美好生活的艺术形式,为当代大学生在艺术氛围下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沟通与对话提供了重要途径,使他们感受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找到自己的政治方向和文化方位。
(二)“红歌”能够激发大学生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红歌”本身具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特点,它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丰富和发展的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我们在发挥“红歌”教育作用时,既要深入挖掘其优秀传统的内涵,又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活动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激发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红歌”营造出优美的情境,能够促使大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红歌”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歌词纯朴,深情地倾诉着中华儿女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欣赏这些作品,能让人很快进入 “美”的情境,从中感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学生们受到熏陶和教育,就能够不断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自己,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 “红歌”所包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滋养的艺术特质,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意识,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这些歌曲激励着大学生去追求人格的完善,促使大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大学生热爱 “红歌”的社会成因分析
(一)在大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歌唱基础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使实现教育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与方法上的突破创新有效结合起来。而用 “红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条件之一,就是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歌唱基础。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比较喜欢听歌唱歌,可以说他们是在歌声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和青春岁月。歌舞从来都是与年轻紧密联系的。正确引导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审美倾向,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红歌”介绍给他们,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避免了青年知识分子 “沦落”为盲目的 “追星族”的可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审美意识
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并且思维敏锐,接受新生事物快,可塑性极强。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革命歌曲以及表现当代社会主旋律的歌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强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占相当比例的学生还比较崇尚和热衷。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学生有兴趣而且有能力接受这种以 “红歌”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三)“红歌”本身的内在精神为很多大学生燃烧激情、实现愿望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
“红歌”影响了几代人,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挥之不去。人生最激动人心的岁月当是青春岁月,对于经历过峥嵘岁月的人们来说,唱 “红歌”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追忆,是对激情年代的怀念。一段不朽的激情,一段燃烧的岁月,怎能不叫人怀念。更重要的是 “红歌”弘扬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红歌”所表达的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对红色年代的缅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代表了这样一种主流的、积极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唱 “红歌”可以使大学生把阳光的、高尚的、积极健康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大学生传承 “红歌”精神的实践对策
当今校园,80后、90后的年轻人展示了他们特有的风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只有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祖国才会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会化为美好的现实。为此,我们要积极在大学生中创造性的开发和运用 “红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整合教育资源,寓教于乐
由于 “红歌”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就能给人以教育。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有不同的主题,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经典红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花力气整合红歌资源,要营造 “红歌”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歌”育人的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去教育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音乐的侵蚀。
(二)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组织校园合唱队、乐队,举办歌咏比赛,校园革命歌曲演唱会等,把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歌曲和音乐作品贯穿到音乐活动当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校园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另外,积极参加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些优秀的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大学生追求人格的完善,促使大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当务之急。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弥补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现状,是提高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推广。
(四)着力构建 “红色资源”网络学习平台
在网络已经成为第四媒体,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新阵地的新形势下,在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主动抢占网络制高点,利用青年大学生对革命传统喜爱和崇敬的有利条件,开设 “红色资源”网站,开发设计具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 “红色资源”软件,构建 “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用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 “红色文化”抵制、替代那些宣扬色情暴力的腐朽没落的 “黄色文化”,这是 “红色资源”开发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特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红色经典歌曲的优势,灵活、巧妙地教育学生,用红色经典歌曲滋润大学生的心田,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红歌”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王员.论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党史文苑,2005.04.
[2]李业杰.用红歌精神教育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12.
[3]曾令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与创新[J].职业与教育,2006.10.
[4]王志奇,谭颖琳.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先进文化[J].声屏世界,2008.2.
[5]李妮娜.红歌唱响校园弘扬爱国精神 [J].爱国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