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1-08-15秦书生郭海娜
张 瑞 秦书生 郭海娜
(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19;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16)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这些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解决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力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站在时代潮头,充分发挥其引领与规范的作用。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并非现代社会最新关注的问题,早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对此做出了丰富详实的论述。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其内在规律。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界与社会的共同发展。马克思在描述社会史时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1]P128自然与社会一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然界具有本源性,它先于人类社会存在而存在,是大自然经过长期演化产生人类,进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条件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指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P560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社会生产力始终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资源要素的参与,马克思指出:“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如果把上衣、麻布等等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2]P56因此,自然条件在现代社会中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近代以来,自然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背离现象,两者关系不再是和谐共存,而是此消彼长,相互敌对,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的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生态破坏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限制也越来越强。对此,恩格斯曾经发出警告: “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3]P519这样一种状况的出现,究其根源,是与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紧密相关,自从人类拥有了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后,便失去了往日对自然界的敬畏心理,开始以大自然主人的身份自居,在自然界当中肆意攫取、任意排污,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当中,没有尊重客观规律,破坏了自然界的自我运行规律和自我修复能力,最后导致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并危及着人类社会自身的安全。
2.社会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4]P102在这个有机体当中,政治、经济、文化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这三者必须全面发展。首先,马克思提出政治发展的使命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即:“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5]P438而在无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在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条件下,我国的政治发展必须着重体现在充分履行社会职能方面。政治走向需要由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进行转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统治管理的理念十分浓厚,社会服务的思想则相对匮乏。其次,马克思提出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在于依靠科技进步。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运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 (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6]P217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粗放型的特点,资源能源的消耗比重大,科学技术的贡献率不高,使得社会发展后续乏力,这种情形与经济发展理念的错位无疑具有密切联系。最后,马克思提出文化发展规律是可以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马克思以艺术为例,指出: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骨胳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4]P112恩格斯以哲学为例,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7]P458。 在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民族传统精华,努力发扬先进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虽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存在着商业化、市场化等弊端,导致通俗趣味性文化蓬勃发展,高雅引领性文化走势低迷,这是与文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不相符的。综上所述,政治领域缺少社会服务意识,经济领域缺失集约发展理念、文化领域过度依赖物质投入,这些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加以解决。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三阶段理论充分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6]P104由此可见,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人类社会的划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与人的发展程度相对应的。社会形态不断发展,人的能力不断解放,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物质基础。 “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这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1]P368其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更为人的发展打开制度束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当中,肯定了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前的人类历史总和还要大的事实,但同时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充分发展受到抑制,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压迫下,却是 “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1]P93。最后,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际。马克思指出:“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8]P92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基础薄弱但发展迅速,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牢固确立,但很多具体的社会建制尚不完善,在不断开放、走向世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退化、经济独大与人的发展不充分等弊端,这与生态意识的缺失、经济至上等错误观念有关。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不能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将会影响该学科的建设和工作实践的开展。对此,可以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为指导,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象和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1.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传统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社会科学,强调人际伦理,通过理论教化与自我内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自然相统一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是一门综合学科,其范围应当包含自然科学。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行涉及环境的自然科学教育,通过学习有关自然界的基本知识,增加对自然规律与自然条件的认识,明确自然环境所存在承载极限,无视自然规律将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扩展人际伦理,吸纳生态伦理,教育人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关系,要善待自然、善待生命,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认识,努力将人际义务扩大到对自然的义务当中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然,认真履行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法治教育,伴随着社会生活复杂化、利益格局多元化,仅仅依靠思想自律存在一定的局限,真正达到抑恶扬善,必须实行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因此,认真普及生态法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刑法、民法、侵权行为法等众多实体法都有涉及环境问题的具体规定,在程序法当中,针对环境侵害的特殊性,专门设立了举证责任倒置和特殊的举证期限制度,深入开展专业的环境法治教育,可以指导公民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制止违法行为,抑制各种侵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仅仅要遏制人类滥用自然的行为,还需强调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积极互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可以建立先进的预警系统,收集自然变化的相关数据,配置一定的防护措施和抢救设备,防止自然灾害发生,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鼓励发展朝阳产业,努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可以倡导绿色服务与绿色消费,确保每位社会成员的生态利益,实现人生活方式的生态型转变,循环使用或多次利用社会产品。
2.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传统观点认为在我们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共产党员、学生或者群众作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背景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整体发展思想,各民主党派、经济组织领导以及文化工作者也应当包含进来。首先,我国各民主党派需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由于我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者多党制,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新型政党关系。在新中国建立与建设过程当中,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道参与政治生活。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政治理念普遍存在着重视 “管理”、轻视 “服务”的问题,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执政党内继续加强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建议或者倡导各民主党派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 “官本”思想,发扬“公仆”精神,为打造一个服务性政治环境作出贡献。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主体需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根据马克思的科技经济观,经济发展必须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而我国的各类经济主体普遍存在着以追逐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特点。由于我国国内市场的资源价格相对国外偏低,很多企业不太注意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使得通过依靠科技进步进行集约化经营的号召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正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指导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既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实现了社会的长远发展。最后,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也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我国文化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证社会长远发展的文化,既体现在物质文明上,也体现在精神文明上,两者相得益彰、不得偏废,针对我国文化发展过度依赖物质文明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向文化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以古今中外为鉴,创造出发扬民族精粹的精神文化作品,大力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走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3.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传统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或者教育工作,其重心就在教育领域,其作用就是发挥教育的力量推动人的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孤立发展,需要紧跟社会进步,密切观察社会变化,将自己扎根于社会生活的沃土中,才能更加彰显出生命力。首先,伴随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物质条件相结合。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P103承认“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P8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尊重人们的正当物质利益需要,在价值取向方面不能鄙视人们的正当物质追求,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物质条件,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的形式,积极推动人的发展。其次,伴随我国体制改革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无可否认,我国经济改革迸发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有力促进了人的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但是其他社会建制尚处于酝酿当中,比如公平的教育体制、便捷的人事体制以及完善的医保社保体制等等。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出发,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探索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推动人的发展。最后,伴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国内,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当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些方式方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可以继承其精华,又不拘泥于具体结论,开拓创新,做到既不落伍、又不激进,适应新形式下的社会需要;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在稳固主流意识形态基础上,合理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民族特点和本土文化的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46 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