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
2011-08-15陈锦荣
■陈锦荣
提高党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
■陈锦荣
当前,网络传媒在我国不断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给党的执政也带来诸多挑战,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执政功能、组织体系、执政基础等面临新的形势和改革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因此,深入思考网络传媒发展的规律特点,把握网络传媒给党带来的挑战,提高党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是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网络传媒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其一,发展速度迅猛。中国自1994年加入互联网以来,网络传媒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迅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到2010年6月,我国的网站数量已达到279万个,网民数量达到4.2亿。短短十余年时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美国和日本网民总和,成为世界第一。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堪称以“光速”进行。
其二,已成为公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网络传媒以其信息发布的自由性、公开性、交互性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进行利益表达、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近年来,网民通过微博、博客、BBS、百度贴吧、新闻跟帖等网络形式表达自身诉求,扩大政治参与,提高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并催生了一系列社会事件与群体事件,引起了社会心理变革与话语体系重塑。“网络民主”这一新的民主形式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其三,网络传媒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传媒的发展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党获得了更多社情民意和科学决策的信息,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党的执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网络传播信息的匿名性和海量性等特点,使得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一些危害青少年成长、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时有出现;另一方面,一些利益集团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利用网络媒体对某些局部问题进行炒作升级,以形成比较大的社会舆论,意欲影响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如何去弊兴利、加强党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是必须下功夫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把握网络传媒发展给党的执政带来的挑战
其一,党的舆论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正进入矛盾突发的转型时期,党的舆论宣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利益格局和社会意识的逐渐多元,网络论坛上形成的部分“意见领袖”,主导着网络话语权,聚集着一批跟帖的网民群体,挑战着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部分网民在道德自律和法律约束缺失的情况下,以某些社会事件为导火索,将不满情绪和过激言论在网络上恣意发表,散漫开来,使舆论不断升级,导致引发群体事件。此外,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和组织通过境外网站散布攻击我国的不实信息,加紧对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侵蚀,使党的形象受到不利影响。
其二,党的执政功能面临现实挑战。网络传媒的发展给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舆论热点形成提供了自由快捷的渠道。例如近年来“钓鱼执法事件”、“宜黄自焚案”等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通过网络媒体的层层关注和网民的互动升级,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场,从而引起广泛热议,最终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妥善解决。长此以往,民众就易形成将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直接诉诸网络曝光,掀起舆论热潮,进而由上级部门直接干预解决的习惯,如此必然对正当的司法程序和正常的纠纷调节工作机制形成干扰,党的利益综合和表达功能也将受到较大剥离,党在联系群众和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
其三,党的组织体系面临系列挑战。网络传媒以其信息传播的跨界性和直接性等特点,使党的决策层能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民意、集中民智,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同时,也意味着网民网络问政、监督政府、推进民主更加落到实处。党的组织体系在信息上传下达的功能运转方面和施政效率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扁平化的层级改革和效率提升迫在眉睫。近些年网络催生的“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突发事件,给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也带来极大挑战。尤其值得反思的是,部分党员干部在面对群体事件时的集体失语,或采取简单删堵信息等行为,使得谣言泛滥,让原本与政府实际无关的事件,在“同情弱者”社会心理的发酵下,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些深刻教训,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在危机意识、判断能力、疏导能力、公关能力等通盘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更高的突破。
其四,党的执政基础也面临削弱挑战。4.2亿的网民数量是一个庞大群体,以博客、贴吧、BBS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兴“社区”正逐步壮大,网络“社区”这一虚拟空间不同程度地聚集着政治观点和阶层利益相近或一致的群体。网络论坛上的民间意见领袖,通常能主导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话语权,聚集“社区”声音,给党和政府提出不同意见和政治压力。综观近年来的网络意见,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话语引向对党和政府不利的方面。同时,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损害,必然要影响网民群体对党执政的心理认同和政策支持。能否有效引导和争取“网民群体”积极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和纲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党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挑战。
三、提高党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
其一,充分认识加强对网络传媒科学领导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随着信息及时的加快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网络传媒已成为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人们通过网络传媒表达自身利益和呼声,行使参政议政及民主监督权利,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党科学决策提供更多信息,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网络传媒“第四权力”的作用,加强科学领导,使网络传媒真正成为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其二,完善制度建设,引导网络传媒积极健康发展。首先要畅通网络自由公正表达渠道,建立网络热点舆情及时收集反馈制度。党在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和利用网络传媒的积极作用,畅通网络交流渠道,营造健康文明网络文化,使网络传媒成为广大网民自由公正地表达权利和呼声的平台。同时,必须加紧建立网络热点舆情的及时收集和反馈制度,使问政于民的优良传统发展为“问政于网”,创新执政思维,提高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让网络传媒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了解世界、听取民意、汇聚民智、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其次要加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建设,建立党政信息网上公开制度。党要大力加强党报党刊、党建网站、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推动传统媒体的创新步伐,不断改革文风,增强党报党刊的吸引力和生机活力。同时,党必须在原有的新闻发布制度、听证会制度等基础上,建立党务和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制度,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10年年初,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在网上和宣传栏公示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每分钱公务花费,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受到广大网民的积极好评。第三要完善法制,转变执政理念改进执政方式。近年发生的“宜黄自焚案”、“河北大学撞人案”、“土地拆迁条例”等热点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网络传媒的积极作用。党要根本解决社会发展前进中面临的问题,就必须依靠法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法制国家,依法推动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党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本领,真正发挥党是人民群众用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的作用。
其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网络传媒科学领导的水平。提高党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归根结底取决于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对网络传媒的科学领导能力。邓小平同志当年曾反复指出,“干部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首先,党员干部应抓紧学习,贯彻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一方面认真学习网络传播的原理、理论、方法;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由网络传媒引发的群体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案例库体系,研究网络传媒引导舆论发展的规律,提高与网络传媒打交道的实践本领。其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公信力,努力成为百姓呼声和疾苦的倾听者、传播器、救火员,及时收集网络热点,解答疑惑,澄清事实,让百姓信赖,从而在网络传媒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第三,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真心实意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从而实现党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繁荣稳定,人民生活的和谐安康。
(作者系中央党校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