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1-08-15万美芳
●万美芳
图书馆是获取全人类知识文化、社会背景、地理、经济、贸易等不可缺少的桥梁、纽带之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很容易理解,但和谐社会更重要的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人际交流的和谐,利用图书馆资源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从图书馆职能上讲,研究人才培养方向
“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集多种载体的文献为一体,集借、藏、阅多功能服务为一体,辅以开放的管理方式和各种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提供给读者借阅、咨询、教学、查新、定题服务、学科信息动态分析等机构。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1.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方向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因而也就需要一个对图书的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机构——图书馆,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图书馆不但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同时还开发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等。从这一职能来说,就需要有一个部门对图书馆的收集、采购、加工、编目、整理、典藏一体化人才机制的培养。例如(1)采购、收集图书这一职位的人才相当重要。这一职位的人才学历要求应具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见识广、了解古今中外文化的历史背景、了解世界的人类文化渊源、经济、地理、科学技术发展背景趋势、前景、规划、网络信息资源等。只有具备这样的学识才能做好对图书的采购、收集、选种等,来提高充实图书馆资源库。(2)要懂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发展方向,了解读者心理知识,掌握这类人群的需要什么的信息、图书、文献等。(3)大学图书馆的职能除了上述资源需求以外,同时具有学术性、专业性、针对性、知识,了解这部分读者的需求,才能做好服务高校、引领发展。人才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培养能满足上述读者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凭个人的想象、知识程度、兴趣爱好等去选购、收集图书。到广大师生、读者人群中去,挖掘发现了解这一读者群的需求,增设投稿箱、参与了解各学院的图书资料室的信息资源情况,达到资源共享,不重复建设图书资源。
2.开发信息资源,人才培养方向
由于当今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文献的生产数量增长加快,社会文献的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时效性变强,传播速度加快,内容繁多,语种也不断扩大。针对这一职能的人才需求:(1)要求具有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序、有规律、源源不断地信息流来进行广泛交流与传递人才的培养。(2)要求具有对文献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阅览室,科学分类排架,合理阅览、流通。流通工作人才环节最重要的是要对书籍及时按分类号上架、归位,便于读者查找,对学生流通后归还的书籍及时上架,不可拖延时间怠慢上架的环节,做到循环流通,信息及时补充。书架的空间摆放留有足够的空间发展、书架高低适合方便读者获取的高度、书籍摆放位置恰当、光线充足、方便读者获取。(3)阅览室报刊工作人才做到,报刊及时登录、上架、更换期数,桌椅摆放整齐、光线明朗,营造温馨整洁的环境。(4)电子阅览室工作人才要熟练计算机操作、能维护软硬件、懂电子资源数据检索、查阅馆员担当,起到为读者在检索过城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和难题。电脑的软件,键盘、鼠标等硬件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不间断地进行数据更新、备份,确保电脑正常运行,数据资源库顺利查阅,使得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数据库能够展现给读者。(5)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通过最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这一职能的需求培养是重点。文献利用咨询、文献教学、学科信息动态分析、科技查新、馆际互借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利用快捷性、准确性等。
二、图书馆人才研究方向
1.人才基本素质需求
(1)图书馆的人才培养应从立足图书馆工作性质和发展前景出发,发挥知荣明耻的精神,“一切为了读者,服务至上”的宗旨,这是图书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图书馆的工作需要敬业、奉献、自强、创新。提高自身的道德涵养与素质,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坚定的意志,在健康、快乐、文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人才物质生活的需要,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奖:设各种综合和有奉献精神的员工,给予荣誉或经济上的奖励。惩:迟到早退、缺勤、被投诉属实、主观工作失误等,均扣除当月一定比例奖金,严重者影响年终奖金发放及考核成绩。利用经济杠杆奖罚分明,促使每个馆员在压力和动力作用下积极工作,从而充分调动图书馆人才的积极性。
2.人才心理培养
图书馆工作是与读者打交道的,范围广、人员多又复杂,整天与书连成一片。以我馆为例,现有图书文献275万余册、每年订购 1338 种中、外期刊,引进 EI、ISTP、SCI、ISTP、PQDD等数据库42种,自建“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南昌大学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6种,电子图书110万余册。建资源数据、采购、装订、编目、整书、典藏、上架等烦锁的工作,日积月累难免会变得心胸狭窄,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经营出现心理烦燥,情绪不稳等状况,从而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领导重视人才的心理健康,让馆员们了解一些单位以外的、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情况,组织去外地参观、交流、学习、旅游放松心情等,汲取其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活跃业余气氛、开阔馆员的眼界、提高境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图书馆人才合理应用研究
1.“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位图书馆的领导,具备年轻、富有活力、公正、开明、合理处理事务,对图书馆发展能抓大放小,内外结合。虚心听取职工的合理建议,关心职工思想、生活状况,多与职工沟通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职工的特长得发挥。图书馆馆员你们所面对的读者是整个图书馆的用户,你所代表的是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图书馆的工作和图书馆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既然是“图书馆人才”,就应该理所当然地为读者提供完满的、高效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你要站在读者的位置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能只把自己作为一个自然人,只局限于自己的小部门来思考和对待问题。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个馆员都应该时时处处体现责任意识,上下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行业,对人才的引进应用培养有一定的困难。(1)高层次、高学历、有专业特长的人才也不一定到图书馆部门工作,虽然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引进了图书馆工作,把他们培养有了专业特长后,他们也只是把图书馆当成跳板,工作了几年就远走高飞另谋出路。目前,我馆现有教工16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8人,硕士以上学历28人。一般学历的人才又难以胜任多样性现代化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非常缺乏。(2)面对图书馆人才的缺乏,本人认为也切不可引进一些不适应图书馆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应根据“德才兼备,有的放矢”的策略,在现有的图书馆工作群体人员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去挖掘一批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人员,对他们进行调查、考核、选拔、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专业特长、具有多样性知识结构的人才。(3)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分批培训、考核,加强人才学科的互补结构、年龄搭配结构、智力层次结构、思维契合结构等因素的培养,建立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是图书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