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衡阳经济的借鉴
2011-08-15陈建娥
●陈建娥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新的系统观、新的经济观、新的价值观、新的生产观和新的消费观等方面。虽然循环经济有其独特优势,但在我国循环经济的起步较晚。本文旨在总结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衡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及主要经验
(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2.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4.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土地狭小,资源有限,所以特别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尤其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日本的资源再生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实现了我们所说的三“R”原则。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二)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
1.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在主要领域的一系列实践后,1996年德国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并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日本为实现循环经济,2001年4月之前相继付诸实施多项法律,如《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家庭机械再商品化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美国目前虽还没有一部全国施行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但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加大资源回收利用率工作力度。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重量达60万吨。在日本,电视机、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四种家用电器是必须回收利用的,同时规定具体回收利用率,如:空调60%以上、电视机55%以上、冰箱50%以上,洗衣机50%以上。截止2002年底,日本的家电生产厂家已经在全国建立了40家废弃家电回收利用研究中心和处理工厂,负责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研究和处理。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环境循环室发表的统计数据,2002年度(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日本全国的40家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和工厂共接到1015万台废弃的空调、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在家电回收利用方面基本上达到了政府规定的要求,一些家电企业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可以说,日本的废弃家电循环利用已取得了良好成果。在德国,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要创造410亿欧元的价值。在美国,消费者通过一些商业网站进行旧货买卖来开展循环消费,如电子港湾旧货拍卖网站,网民在这个网站上的月交易额已高达近3亿美元,该网站2003年赢利也达4.4亿美元。
3.加强政府推动工作,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如在日本、德国等国家,政府对产生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征收废弃物处理费用,集中起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处理废弃物的企业,如中国的彩电企业向日本出口彩电时,要向日本政府交纳废弃物处理费。韩国成立了一家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营企业,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该公社依据有关管理章程,通过抽查和现场调查等形式,堵塞废弃物循环使用中的漏洞,如果生产企业违反“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将被处以最高100万韩元的罚款,自从设立“资源再生公社”并实施管理监督以来,韩国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率提高了5%至6%。
4.企业和国民积极响应,主动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工作。如在韩国汉城内,为了加强对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管理,韩国推行法定卫生塑料袋,实施的是一种叫“垃圾终量制”的措施,每个区政府都分别组织生产卫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区的标记,通过商店销售给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区的卫生塑料袋为法定义务,不得违反。同时,卫生塑料袋所装的生活废弃物和垃圾必须分类,否则将退回给丢弃者。销售卫生塑料袋所获得的资金,便是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回收的费用。改为居民购买和使用卫生塑料袋后,如果居民丢弃的垃圾越多,使用卫生塑料袋越多,为此花的钱便越多。2002年,韩国全国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排放量比实施这种制度前的1994年减少了40%。居民将废弃物和垃圾分类,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回收和重新利用。
5.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纽带,设立各种回收公司,加强地区、部门与行业间的协作。如在瑞典实行“生产责任制”,让废弃包装在瑞典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瑞典工商界各行业协会和一些大包装公司成立了5家专门的包装回收公司,还共同组建了REPA公司作为其业务的服务机构。企业通过加入REPA并交纳回收费,可以让REPA代为其履行”生产者责任制”所规定的义务。为不给中小企业增添负担,年营业额在50万克朗以下的小企业可免交回收费。瑞典5大回收公司都不以赢利为目标,会员企业交纳的回收费和回收包装再利用的销售所得被用于在全国建立和维持一个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以及开展包装回收知识宣传等活动。
二、衡阳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从衡阳现状来看,工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很低,乡镇企业生产能力弱,农村产业分散化、小规模、低水平,农业污染严重,工业企业废水、废渣、废气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工业产生的粉尘、烟尘特别是毒雾影响人居环境。近年来,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日益威胁着衡阳人民的生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城市江段的污染在加重,湘江流经城市的江段水质普遍受到严重污染,对城市饮用水源安全构成威胁。衡阳市交通噪声也有轻度污染。衡阳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危险废物排放较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同时,衡阳市土地、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衡阳一些地方土地集约化水平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业生产投入效益递减,增长靠高成本支持,传统农产品内在质量呈下降趋势。
三、发展衡阳循环经济的思路
(一)统一认识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科技革命潮流,是衡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实现衡阳经济增长模式真转、真变的战略选择。
(二)重点推进
1.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提高资源利用率。
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我市人多地少,必须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城市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强化城乡建设集约用地,加大城镇建成区改造和闲置土地回收处置力度;组织工矿废弃地、农村废弃宅基地和荒芜土地的整理和复垦,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空心村”整理,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约用地,控制城市大广场、宽马路建设和超标准占地;加强产业建设集约用地,鼓励建设多层厂房,积极推广标准厂房建设,鼓励“零增地”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
积极推动节能降耗。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160吨标准煤/万元,衡阳市单位GDP能耗1.29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降耗任务重,潜力大。在建筑节能方面,按照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大力推行节能建筑设计,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技术。在工业节能方面,大力推广节约和替代煤及燃料油、余热利用、先进节电控制等节能降耗技术装备,依法淘汰高耗能的产品和工艺,加大对违法用电和破坏、偷盗电力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农村节能方面,要充分利用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在公共节能方面,推行政府物业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严格公务车辆节能管理,对道路、公园等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建设,推进景观照明和广告照明节电。
加强水资源节约。制定全市节约用水规划,运用价格杠杆,强化节水法制管理。严格限制引进和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和工艺、设备,禁止生产、销售落后的高耗水产品,淘汰现有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鼓励发展节水农业、节水绿化。全面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减少材料消耗。鼓励全市工业企业广泛开展绿色设计,尽可能设计小型化产品和同一规格可互相替代的产品部件,便于回收利用,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通过使用再生材料、替代材料、代用材料减少制造产品的用材种类,选用可回收、可分解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限制产品过度包装,鼓励企业使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制定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加强各种办公用品耗材的回收利用。在全市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餐盒、塑料购物袋等,根治“白色污染”。
2.加强废弃物资再利用,实现垃圾资源化。
建立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旧金属、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纸、废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废旧物资拆解分类、回收和循环使用体系,规范废旧物资回收拆解行业的管理。逐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对有毒、有害以及医疗废弃物实行强制性回收制度。废弃物处理实行专业化经营。要实现全市重点企业余热、余压、高炉(焦炉)放散煤气基本得到回收并梯级利用。要积极推进全市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拓展火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运用领域,大力发展利废建材以及新型墙体材料。
3.开展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放。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环评内容,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
在城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便于回收利用的设计和研发方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少的工艺和设备,并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利用,对不能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实现工业废弃物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高水耗、高能耗、重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引导企业对废弃物产生进行全程控制,合理延长产业链,以预防污染,强化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产者应当在产品或者包装物的显著位置设置标志,说明产品及其包装物被最终使用后进行再利用或者处置的方法。建立企业环保诚信体系,针对不同企业设定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削减目标,鼓励企业自觉承担环境责任、履行减废减污义务。
4.倡导绿色生活,更新消费观念。
在全市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公交、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绿色商场等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并逐步完善动员、引导、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全社会对环保的关心和参与,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环境价值观念,以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社会风尚。
在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抵制过度消费,推广绿色产品的认证,倡导消费者购买能效标示产品、节能节水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等产品,在餐饮、酒店、超市等消费领域限制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同时,注重消费过程中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鼓励市民对消费品进行修理,而不是频繁更换,完善二手货市场,提倡市民将不用的旧衣物、图书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老少边穷灾”地区。
(三)大力扶持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全市各级政府投资的重要领域,科技研发资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技术进步资金等应更多投放在循环经济项目以及对企业的扶持,重点扶持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产业生态化、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予以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支持。要积极支持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湘衡盐矿、衡阳建滔化工有限公司、衡阳市清水塘铅锌矿、耒阳东兴水泥有限公司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严格限制和限期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重污染企业,引导全市产业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加快衡阳生态产业体系的形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和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设定土地、能源、资源利用及废物循环利用综合控制标准,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争将松木工业园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将衡东大浦工业园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发、推广、使用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特别是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应用清洁生产、清洁能源、节能节水、无废少废工艺以及废弃物再生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技术进步对发展循环型工业的贡献率。
积极支持我市各行业协会、节能技术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活动。定期公布环境友好技术目录和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指南,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信息。建立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制度,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保行为,促进社会各界参与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四)营造氛围
积极依托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宣传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宣传手册、文化阵地、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循环经济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在中小学开展国情教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活动。针对全市各级政府机关、工业园区、社区和企业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我市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
[1]王国庆.发展循环经济之对策[J].经济师,2007,(11).
[2]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辩证法研究,2006,(2).
[3]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4]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科技投资,2006,(8).
[5]江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J].华东经济管理,2005,(3).
[6]王晶日.实现循环的探讨[J].环境保护,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