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2011-08-15王宇晨
王宇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王宇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基础,科学的开展入学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直接影响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性转变,影响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和视线,影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远期效果。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2008年9月,我国高校迎来了首批90后大学生。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新特征来创新入学教育方法和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入学教育;适应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上、网络上产生了一些新名词。“90后”即是其中之一。“90后”泛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青年,泛指1990年到1999出生的所有中国青少年。他们之所以被称为“90后”这个群体,是因为他们成长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些群体性的特征出现在90后年轻人身上。
2008年秋季,我国高校迎来了首批90后新一代大学生。分析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笔者在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做辅导员,连续接了两届90后大一新生,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一)纷繁多样的价值判断
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对社会变化反应很及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有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底,又有着西方外来文化的熏陶,进而推动了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他们在崇尚儒学“仁、义、礼、智、信”精神的同时,张扬个性,注重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实现,具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影子。
(二)明显的网络信息时代烙印
90后大学生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和多元化。他们习惯于通过访问互联网来获取专业信息资源,他们偏好于通过搜索引擎来解答疑惑,他们热衷于通过QQ、校内网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喜欢通过写博客、写日志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和宣泄,他们把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花费于网络上。所以,网络使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媒介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独立的人格和维权意识思想
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具有独立意识强、自主性强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上,自我意识与自信心较强,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思路灵活,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他人的见解,乐意于自主行动,不愿受人节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学习上,自己认为乏味的课不愿意听,却花大量时间阅读有兴趣或自认为重要的书籍等;生活中,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且在面临问题选择时具有较果断的决策能力。90后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管理者既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加强对大学生权益意识的教育引导。
(四)强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一种动机,即一种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可分为外在与内在两种。受家长和老师对其教育重视及当今历史责任感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外在成就动机”和“内在成就动机”都明显较强。他们具有学习欲望以及行动力,会充满热忱和兴趣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而且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有较强的目标性和规划性。
(五)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90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强。他们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各项课外实践活动,乐于广开渠道,吸收更多的知识。从文娱体育到科技文化,从校外兼职到校内活动,处处都有他们活泼的身影。正因如此,他们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都普遍较强。
(六)脆弱的心理防线及抗挫折能力
个性突出,但耐挫力能力较差。“90后”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很多事务敢于持批判的态度,不轻易趋同,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外界的关注。但由于,“90后”普遍都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备受父母和社会地关注,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一旦面对挫折和打击时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更有研究指出,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一般青年。
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课,科学、合理、及时的入学教育工作,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它直接影响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性转变,影响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和视线,影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远期效果。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二、针对90后特点入学教育创新模式
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新生日或新生周模式、注册前模式和新生课程模式。新生日或新生周模式与国内的新生入学教育周模式相仿,是最常见的模式;注册前模式主要是在新生入学前暑假用2-4天时间对即将入学的新生实施的教育或指导;新生课程模式是学校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对新生进行教育或辅导。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新生入学教育周模式对新生入学教育确实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急风暴雨式的模式实际成效值得质疑。对大多数新生而言,对大学的了解和适应、思想观念的转变、奋斗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一)目标教育
“目标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科学的认知自我,准确定位,从而完善和超越自我。(1)从上学开始,考上大学就成为每一个学子的奋斗目标,然而一旦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没有了新的目标,他们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怠慢、松散。(2)著名神经心理学家A.P.鲁利指出:“目的的实现便意味着积极性的丧失。”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让他们了解院系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相对应的行业。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每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己的特长和最有可能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和清晰的长远目标,努力提升自身的层次,为参与社会竞争准备条件。只有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可能焕发出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适应性教育
如何尽快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完成大学生与中学生角色的转换,这种适应性教育尤为关键。我们可以选择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通过座谈和问答的形式,谈他们自己的体会、感受,如:自身的定位问题,如何利用课后时间,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处理专业知识学习与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大学生谈恋爱、考试作弊、在校生打工等敏感问题。特别是已经参加过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加深刻,更加有效。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大学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做好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过渡工作。
(三)心理教育
心理适应性教育。由于刚入大学,新生在入校后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如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思想心理问题。所以应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和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调试,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和压力,增强适应能力。
(四)专业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地位与作用,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知名学者和杰出人物,所学专业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以及就业前景等,使新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的动力。应结合新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向他们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文献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和认识自己。
(五)成人教育
目前,进入大学校园的学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差,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相对缺乏。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成人教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从新生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帮助新生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对集体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六)就业教育
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实现就业全程化教育。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职业需求和历年来的就业状况,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案打牢专业基础,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能力。
(七)爱校、校史教育
高校应在军训期间让新生了解校史、校风和校训,让新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概况、教学科研力量,认识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以及学校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用校风校训唤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热爱;通过校纪校规教育,使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学籍管理规定、违纪处分条例、考试纪律、奖惩制度等,从而强化他们的法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为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五、结语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的基础,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90后大学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行为规律,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开展行之有效的入学教育工作,及时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学习与管理的各项要求和大学生活,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90后学生不但在形式上入学,还要在行为上、心理上入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