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永恒的爱国主义长歌
2011-08-15范同寿
■ 文/范同寿
一曲永恒的爱国主义长歌
■ 文/范同寿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精神和道德准则。奢香夫人顾全大局、爱国爱乡的情结,是一曲永恒的爱国主义长歌。
有关贵州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在我个人的印象里并不多见。
贵州高原本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地区。奢香夫人的事迹早些年已为国人所知,但因那时传媒手段的落后,演艺水平的制约,影响甚为有限。如今由贵州本省创作拍摄,有关部门倾力支持打造的28集电视连续剧,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
初看几集之后,感觉该剧不仅令人视角一新,在制作上粹集了现代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编剧者更以马烨通过马皇后关系获取职位的情节引入故事,确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将观众引入明初西南地区政治斗争的旋涡。通过荧屏似乎形成了一种“气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作为观众,期盼着贵州高原这片封建时代被视为蛮荒之地,如今享有“多彩”、“神奇”、“秀美”、“爽人”种种美誉的沃土,在大幕开启之后能尽快得到展现。
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的播出,不仅是贵州文艺领域的一项成果,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决定,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剧成功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仍然堪称为一项重要、适时、有着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成功之举。
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明朝初年那场围绕奢香夫人而展开的政治较量,事关刚刚从元朝末年战争中挣扎出来的国家稳定与发展,更体现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在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急功贪利的贵州都督马烨蓄意挑起的事件中,代袭贵州宣慰使职的奢香,面对群情激愤的下属,力排众议,将个人荣辱置之不顾,以极高的智慧,有效地制止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是何等的胸襟与壮举!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表现形式广泛,诸如保持民族大节,捍卫国家尊严,维护疆土完整,心怀天下,眷恋母邦,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勇于革新,振兴中华等等,都属于爱国主义的范围,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在奢香生活的那个年代,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与“忠君意识”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体制,国君既然是国家代表,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国难也就成了家仇,“忠君”被视为一种大义。为实现报国理想,维护一方的安宁,奢香表现出来的正是“以道事君,直言敢谏”。这种爱国情结虽然以忠君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因为实际上维护了中华民族、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文化,包括整个贵州高原的稳定,便显得更加可贵!
人们在钦佩奢香的凛然大义,为她能在极度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镇定自若,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制止一场有害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战争而赞叹不已的同时,却不能不联想到,古往今来,贵州各族群众在历史重要时刻所表现的那种爱国爱乡的浓浓情结。从两千余年前古夜郎王国与西汉王朝的和谐相处、魏晋时期谢太守的保境为晋、南宋时冉氏兄弟为合川钓鱼城呕心沥血的防御设计、明初水西土司奢香夫人的爱国壮举,直到清末民国初年若干志士仁人为共和与民主的牺牲奉献,都是最好的证明。
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永恒的主题。我们今天谈论爱国主义,是站在中华民族的原则立场上,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下来讨论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奢香夫人的事迹,是一曲永恒的爱国主义长歌。因为奢香不仅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历史丰碑,她那种顾全大局、爱国爱乡的情结,即使再过若干世纪,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价值观念。所以,电视剧《奢香夫人》唱响的这首爱国主义长歌,贵州各族群众将会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日,也永远不会衰竭。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孟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