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间的贵州实业家华之鸿
2011-08-15■文/张明
■ 文/张 明
辛亥革命期间的贵州实业家华之鸿
■ 文/张 明
华之鸿曾是贵州第一富商,辛亥革命前后“富可敌省”。他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商界、教育界、出版界以及贵州政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之鸿,字延厘,后改延仪,同治十年(1871年)生于贵阳,祖上为遵义团溪名医,“德于其乡里”。祖父华铭轩,佐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盐政之弊,多有成效;其父华联辉,举人出身,任四川运盐局总办,后回黔,以经营盐业致富,为贵阳富商。
华之鸿14岁丧父,由母亲肖氏抚养,受叔父华健庵教诲,刻苦好学,考中秀才,为附贡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 25岁时任仁怀儒学训导,在任六年,“不阿权势,爱恤人才”。1902年,返回贵阳,接管家业,经营“永隆裕”盐号和仁怀口岸盐业专卖权;在他的经营下,积资超百万银两,为当时贵州首富,人称“华百万”。
华之鸿保持“寒素家风,律身端谨”,曾说:“钱财乃天地间公物,用之当则为福,用之不当则为祸!”因其在商界的名望,于1907年被推为贵州省商务总会会长。
华之鸿长于经济,居官、兴学、办实业。
华之鸿由实业而进入教育、报刊、出版行业,并跻身贵州政坛。早在1905年,因受严修、李端棻在贵州兴办新学的影响,与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相呼应,捐资三万余两白银创办通省公立中学(贵阳一中前身),续办贵州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宪群法政学堂、遵义中学堂、团溪两等小学堂、息烽底寨小学堂等。
1906年12月,贵州谘议局筹备处成立,华之鸿兼任议绅;1907年,与贵阳名流唐尔镛、任可澄等组织“宪政预备会”;1909年10月,贵州谘议局成立。因受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华之鸿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得到李端棻、郭重光等贵州实力派支持,是贵州政坛的“贵族派”。张百麟领导的“自治学社”则是“平民派”;“自治学社”受同盟会孙中山、平刚影响,主张实行“革命”。为宣传“立宪”主张,华之鸿为“宪政预备会”捐资创办了《黔报》、《贵州公报》,以宣传自己的主张,与张百麟创立的“自治学社”机关报《自治学社杂志》和《西南日报》相抗衡,争夺舆论阵地。
1908年,华之鸿创办西南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贵阳文通书局,总计花费白银20万两。为保证书局印刷用纸,华之鸿随即创办贵阳永丰抄纸厂,派人赴日本学习先进技术并购买最新造纸设备,累计耗银“大约相当于贵州全省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超过全省田赋年收入的总数”。他投入出版行业的资金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是最多的,使文通书局在抗战时期成为仅继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和正中之后的全国七大书局之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自治学社积极策划起义,此时的贵州,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华之鸿与贵州宪政派代表人物任可澄商议组织保安营,以“保卫地方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华之鸿捐款千金,作为保安营的服装和军饷费用。
11月4日,贵州军政府成立,华之鸿以谘议局议员身份被推为贵州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兼官钱局总办。当时军政府库空如洗,市面金融恐慌,为稳定金融市场,华之鸿出资5万两白银,挑至官钱局让民众兑换。华之鸿在职4个月,整顿贵州财政,使军政府收入83万元,收支平衡,还结余2万两白银。
1912年2月,刘显世发动政变,颠覆贵州军政府。3月,云南军阀唐继尧进入贵州,任贵州都督;唐继尧入主黔政,华之鸿被委任都督府财政司司长兼官钱局总理;1913年,任财政司长兼贵州银行总理,成为贵州工商界、政界“两栖”的著名人物。为解决唐继尧财政困难,华之鸿“捐资军饷不下十万有余”,又发纸币300万元,以“永隆裕”盐号备银作周转;此外,还捐资数万两白银,支持滇军前往铜仁,阻止贵州都督杨荩诚援鄂军返黔。
在此期间,华之鸿将先辈创办的仁怀成义茅台酒烧房扩建,提高茅台酒质量。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获得金奖。
1920年,黔军总司令王文华发动政变,枪杀贵州耆老会郭重光等多人,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被迫交出军政大权,任可澄、华之鸿等逃避得以幸免。华之鸿自此渐淡出政界,于贵阳东门修造“大觉精舍”,“自朝至暮,屹坐案前”,研求佛典,诵读儒书;后又购城西狮子山之地,兴办农场,种植果树、药村、苗圃,植树20万余株。
华之鸿晚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在省内外慷慨捐资。1934年3月7日,病逝于贵阳寓所,享年64岁。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责任编辑/张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