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2011-08-15张军
张 军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地方志事业最核心的要素。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也必须要依靠人才。地方志人才队伍是从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编纂的地方志书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地方志是一个知识复合型的行业,地方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其事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其呼声在省市县三级直至中指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1)没有一支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文风好,业务精湛,知识结构、年龄合理的人才队伍,地方志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无稽之谈。现在全国地方志系统处在一个新老交替、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时期,人才队伍建设能否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全国各级方志工作机构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因此,充分认识地方志队伍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一、树立观念,人才是地方志第一资源
“进一步加强修志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修志人才。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编纂地方志是一项专门学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队伍,修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编纂高质量的志书就更无从谈起。”(3)“地方志工作毕竟是政治性、学术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好的。志书是人写的,只有人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文风好,志书的质量才可能好。我们要把培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作为一项战略性、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地方志机构主体工作是编纂志书,志书是人编纂的,什么修养什么水平的人就会编纂出什么样质量的志书。因此,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今天已经得到业内共识,但是地方志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远没有形成。地方志机构要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地方志人才在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地位,在地方志系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的氛围。各级地方志机构都要牢固树立地方志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特别是政府分管领导和单位负责同志。树立人才是地方志第一资源的观念,就是以机制、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培养、用好和吸引各类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地方志人才队伍,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局面,为推进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当前,地方志工作的任务已经大大拓展,已不仅仅是编纂一本志书,还有其他很多重要工作要做。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地方志的主要任务有: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在这么广泛的要求中,要高质量地完成地方志工作的全部任务,没有人才是地方志第一资源的概念,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无法想象的。
二、锻炼培养,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地方志进入20年一修的法制化轨道和第二轮修志正处在广泛开展的进程中,地方志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目前情况下,建立专业齐全、层次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地方志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加强现有修志人员的业务培训显得尤其重要而又十分紧迫。“为了保证地方志的质量,要把好进人关,要抓好业务培训,要搞好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树立热爱地方志事业、献身地方志事业、干好地方志事业的决心和信心,磨练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意志,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5)
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注意培养、挖掘和使用人才。通过对人才进行锻炼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地方志工作发展的新需要。在充分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特长的同时,加强修志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广泛开展传帮带活动,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会、研讨会、评审会,引导地方志人员积极参与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技能。基层县市区要经常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地方志培训班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对人员进行培训,或选派一些优秀人才外出进修,到工作开展较好的同行单位参观学习,广泛接触社会,多多熟悉地情,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加速其成长。“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6)领导者应该尽可能的在地方志部门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的组织,鼓励在职学习,脱产进修,促使工作人员把终身教育作为必然选择,促使他们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变得又博又专,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志工作。千万不要有学习影响工作,知识越多越无用的思想。
如今,个别地方志工作机构存在对本单位的人才视而不见,不培养,不重视,只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现象。这样就会打击压制一批自己原有的人才,有用也将会变成了无用,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也有少数地方志机构对人才是只使用,不锻炼,只工作,不培养,只追求为我所用,甚至想专业业务人员最好一天24小时都不休息,连天带夜短时间内就把一本志书修好,这是舍本逐末,杀鸡取卵。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作为领导者,要善用人才,用人所长,大胆地使用人才,多给他们压担子,挑大梁,使每个人才都能得到培养和锻炼。在锻炼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领导者也要有“宽容失误”的气度,要允许大胆试、大胆闯、对工作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宽容之心。优秀的地方志领导必须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魄,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统筹全局的谋略,将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汇成一股力量,推动地方志事业科学蓬勃发展。
三、优化机制,激励地方志人才队伍
1987年5月召开的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就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从事地方史志工作的同志都应当具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地方志工作既苦又累,地方志人才具有甘于寂寞、勤于探索、埋头苦干、严谨治学的作风,正如范文澜先生所说“要吃得冷猪肉,坐得冷板凳”。地方志工作者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摆正精神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如何弘扬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与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这一切的正确取舍,是与优良的人才环境,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分不开的。
以人为本,关键在人。地方志工作的性质,要求其从事者要具备广博的学识修养、协调统筹的综合工作能力、得心应手的专业技能、纵观全局的职业素养。但这些修养、能力、技能、素养均以敬业精神为根本前提。没有奉献意识,耐不住寂寞,沉不下心思钻研问题,铺不下身子甘于吃苦,是做不好地方志工作的。如何才能使地方志人才具有如上素质和能力呢?个人认为,对优秀地方志人才的先进事迹,要及时宣传,形成爱才、重才、护才的舆论环境。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2006年4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大会。事隔五年之后,2010年12月17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共同主办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出席会议。这是全国地方志系统范围内开展的第二次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扩大了地方志工作的影响,振奋了地方志工作队伍的精神,使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受到极大鼓舞。从事地方志工作的都是文人,文人也最重视荣誉和名声,对他们进行表彰,就是最好的激励机制。
“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7)人才必须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在实践锻炼中发挥作用。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优秀的人才更重视事业的发展前景和自己价值的实现,要研究制定不同层次地方志人才的素质能力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工作业绩为核心,以品德、知识、能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志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建立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环境也是不可少的。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志机构工作人员论资排辈,不做事也挂名,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愿深入社会,不善协调统筹,更谈不上创新和广交朋友。因此,应该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机制,让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降,从而激励地方志人才队伍。
四、创造条件,吸纳社会人才资源
《条例》指出“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陈奎元同志指出“要吸收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修志工作。新编地方志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要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必须吸收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方志工作是清贫、艰苦、寂寞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要建设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方志工作的需要。地方志工作部门的人才建设,在重视培养使用原有人才的同时,还要广泛吸收社会人才。各级政府不能把地方志部门当成是安置、照顾干部的场所,只有领导没有具体做事的,要重视地方志队伍的人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引进高素质人才到地方志部门去工作。
最近几年,各级地方志机构都相继纳入了参公管理,这是一件给地方志工作者本人带来切身利益的好事,但是也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参公管理的前提下,地方志工作人员只能走公务员职级道路。一些适合地方志工作特点的人员因为身份问题难以进入,人才的晋升渠道也不够通畅,因此自身的动力和积极性不是太高。地方志队伍专业人才缺乏是实际情况,编辑的专业知识欠缺也是实际情况。除大力提高并发挥专职队伍的能力和作用、重视发挥地方志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的作用之外,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尤其是把各行各业的行家、专家发动起来,组织他们参与续修工作,专家修志,众手成志。对于社会需要哪方面的志书材料、地方志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方志资源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情况等这些需要创新而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优秀人才来干。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主动出击,采取多种形式广纳社会优秀人才。面向社会招收专业技术过硬的急需、适用人才。以灵活的方式借、请、聘、调人才为地方志工作服务。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专门学问,吸收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修志工作将会正常开展,编纂高质量的志书也才成为可能。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才当作地方志事业重要的资源和创新的源泉,广泛吸纳社会人才资源。领导者应该按照《条例》精神,把吸引地方志人才这项工作提高到战略管理的层次。
五、营造环境,想方设法留人才
人是有感情的,在哪都是要工作和生活的。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营造尊重和爱护人才的氛围,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是地方志工作机构吸引、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地方志要争取做到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特别要做到平等待人,不重视地方志的人都是没文化的,不重视地方志人才的都是无知的。对从事文化事业的地方志人才,不能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组织服从来对待,而是要求领导者学会人性化管理人才,与人才平等地谈话交流、交心,做人才的知己,达到留心留人的目的。
作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应该礼贤下士,平时多关心人才的生活,多联络感情,在困难、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时时感受到单位的热情和温暖。在出现矛盾时,地方志领导要多做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使人才在这样和谐的大环境下工作心情舒畅,对所从事的地方志工作产生认同和依恋,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把地方志工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很多地方志机构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真正去研究人才的需要,没有充分做到尊重和爱护人才。对地方志机构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从而也就难以制定出有效的吸引、留住人才的措施。人才难得更难留。首轮修志聚集很多人才,志书修好后,不少人才纷纷跳槽、转调,这里面有些是因为组织的需要,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留人的环境。地方志工作机构是否营造了尊重爱护人才的环境,是否制定了满足人才需要的政策,从而让人才能够全身心地发挥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愿意为地方志工作效力。人不可能是全才,大多数人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是用特长而不是对人才求全责备。要尽可能的营造让人才做自己擅长的事、喜欢的事和熟悉的事的环境,做到人尽其才。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地方志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激励的标准和形成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于地方志这样的工作机构,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要以人的实际工作绩效作为激励标准,应该重视和加强如表扬、表彰、荣誉、肯定、关怀、信任等精神资源的作用。当然这一切都要也就是说,要对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进行全面的测评,从而使人才认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发挥才干,贡献力量,就会得到合理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和公正的认可,都是其价值肯定的体现,也是留人留心的最好办法。
六、加强领导,把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落到实处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地方志人才对于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把地方志人才建设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到实处,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刘延东同志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地方志编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的综合支撑。各地要按照《条例》规定,要坚持专兼职相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一些业务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管理人才,熟悉地情、热爱和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吸引和充实到修志队伍中来,为修志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要关心修志人员生活待遇,稳定修志队伍。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中,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把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做细做实,落到实处。政府要在宏观上把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保证地方志人才建设投入,建立地方志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在细节上,要“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8)各级政府要切实关心地方志工作者,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专心于地方志事业。
地方志是百科全书的著述,它所涉及的门类包罗万象。地方志人才是地情通、行情通,通常具备广博的学识。地方志机构要努力争取、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从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爱护地方志人才,尽量树立人才是地方志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锻炼培养力度,激励人才队伍,吸纳和留住人才,从而把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修志工作。使地方志事业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基础上,推动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理论化、信息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从而开创地方志事业的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2)刘玉宏在山东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活动总决赛上的讲话。
(3)陈奎元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5)朱佳木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温家宝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