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大道和剑门古镇——龙江支援重点工程介绍
2011-08-15侯明
侯 明
龙江大道(重点工程之五)
剑阁县新城下寺镇是剑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川甘陕结合部,以及素有“川北门户、蜀北重镇”之称的广元市西部,广南经济带中心,剑阁县北部,剑门蜀道中心,剑门关景区入口,素有川北“金三角”之美誉。GZ40线成绵广高速,宝成铁路,国道108线在此交汇,嘉陵江干支流清江河横贯全境,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剑门关关口仅10公里,距广元市区29公里,广元飞机场15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但新县城存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城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沙溪坝、大仓坝无排污、排水系统,道路、河堤建设滞后,导致居民生产、生活秩序较为混乱。加快沙溪坝建设,修建防洪堤、连接桥梁、道路,可有效进行防洪、排涝,扩大城区规模,解决剑阁县城市建设长远发展的问题。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进驻剑阁,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安排援建项目。结合县城灾后重建实际,经剑阁县规划和建设局积极争取,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与黑龙江前线指挥部协商,后报请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决定将县城沙溪、大仓片区河堤、道路、桥梁、绿化等纳入援建项目,县规划和建设局为项目实施业主单位,建设资金以援建资金保障。
龙江大道项目含“三路两桥一堤”及绿化景观打造,即:龙江大道、哈尔滨路、龙江沙溪大桥、龙江渡口大桥,10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打造。规划道路6773.14米,河堤8192.37米,桥梁两座共542.22米。项目概算总投资2.2亿元,其中黑龙江省援建1.7亿元,中央补助5000万元,是黑龙江省援建剑阁一次性投资实施的最大单体市政工程。
一、项目施工
1.龙江大道河堤道路一、二期工程。一期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实施道路4973.14米和河堤1928.47米,工程投资3800万元。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璟榕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星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红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分别承建。2009年12月主体完工并验收合格。
二期工程于2009年11月动工,建设河堤3363.9米,投资4700万元。由四川通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一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三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恒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分别承建,2010年4月底完工并验收合格。
2.龙江大道河堤道路三期工程。龙江大道河堤道路三期工程概算投资3000万元,为黑龙江省投资援建重点工程,属交支票工程。2010年5月12日开始施工,由四川三一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投入技术人员15人,施工员468人,投入大型机械装载机8台,挖掘机14台、压路机2台,打桩机1台,双桥运输车36辆/天。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工程由清江河河堤道路工程、马家沟河堤道路工程和下寺村道路工程三部分组成,建设道路1200米,河堤1600米。清江河河堤道路位于龙江大道东侧,此次修建河堤为复式浆砌卵石河堤。该次清江河整治范围起点为铁路,终点为与马家沟交汇处下游87米,全长约806.6米,整治河堤地面高程在497~506米之间,天然河道比较顺直,河床宽窄较统一,坡降平缓。由于河堤为临时河堤,存在垮塌及行洪安全的隐患。马家沟位于西成高速客运铁路剑阁站东侧,原河道全长约7034米,两岸基本为土边坡,部分的河段有低矮的浆砌卵石河堤。该次马家沟整治河道长度约860米,整治河道地面高程在497~508米之间,天然河道比较弯曲,河床宽窄不一,与清江河交汇处滩地较宽。由于河床较浅,导致该片区雨水出口不畅,同时河床断面宽窄不一,河道行洪断面不足,同时与清江河交汇处,存在清江河河水倒灌的隐患。下寺村道路位于西城高速客运铁路剑阁站东侧与龙江大道东侧之间,起着连通龙江大道1号桥与剑阁东站的作用。建成后将成为下寺村主要的货物出入道路,可以大大提高下寺村等村民的生活质量。
2010年12月2日,龙江大道河堤道路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同时经县规划和建设局质安站质量验收合格。
3.龙江沙溪大桥工程。沙溪大桥工程位于沙溪坝宝成铁路清江河大桥下游约200米处。该桥全长260米、桥宽19.5米。2010年7月,沙溪大桥工程全面完工,9月26日大桥正式竣工通车和交付使用。2011年5月由四川震北事务所进行结算审核,并由黑龙江省审计厅、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前线指挥部办理了财务决算审计。
4.龙江渡口大桥。龙江渡口大桥位于剑阁县新县城北部,项目全长295米,计划总投资2100万元,安排使用黑龙江省援建资金,由剑阁县交通局按黑龙江省援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实施。龙江渡口大桥工程于2010年1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分桥梁、路基、路面、涵洞、安全设施预埋管线。按各分项工程顺序全线总体施工工序先开始驻地建设,整理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施工→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下部构造施工→上部构造施工,在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完成后进行桥梁防护工程施工,最后进行栏杆系、桥面系施工。2010年9月全面完工,经验收合格。由四川震北事务所进行结算审核,2011年5月由黑龙江审计厅、黑龙江援建剑阁县前线指挥部办理财务决算审计。
5.龙江大道绿化景观工程。龙江大道绿化景观工程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500万元。工程于2010年4月16日开始施工。一标段位于县城一号桥头处,由于大桥施工,延时至秋季实施。二标段位于温泉酒店处绿化由温泉酒店自行实施;2010年9月29日,根据县灾后重建委员会会议要求,二标段温泉酒店未实施地段由中标企业在龙江大道三期实施。县建设局按规定由设计单位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变更,四川瑞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实施完成了龙江大道三期绿化工程。绿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木10744株,草灌木109032平方米。
二、项目管理
龙江大道工程项目施工任务重,项目场地施工条件较差,施工单位项目部围绕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两大主要目标,制定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设置、施工队伍及施工人员配置、工区划分及任务安排等事项,确定了项目管理目标,以60个工段、120个作业班组为主,组织施工人员“三班倒”,齐头并进有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一是按照总工期目标,采用倒排工期法,制订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每周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结合实际不断改进、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使之更趋于完善合理,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可能出现的水文变化情况,有预见性地调整施工方案,促进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二是建立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及时掌握和准确处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与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完善工序,调动人、财、物、机械装备,保证工程建设连续均衡开展。三是提前做好物资供应计划,按照计划足量、准时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四是抓住关键工序,组织三班连续作业,最大限度地压缩工序衔接时间。五是搞好施工场地内的机械调配,充分发挥机械效率。主要工序储备一定的备用机械,配备过硬的维修人员,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制度,确保机械正常运转,保障了工程建设需求。
龙江大道工程项目按照国家对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基建工程审批、立项及招投标制度,并按基本建设程序规定,规范开展项目可研、设计、地勘、控制价核算、财政评审等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建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和资金、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制定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项目监督检查、资金监督检查等相关重建工作制度。施工现场派驻甲方代表,严格督促执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分阶段制定落实施工方案,将工程目标任务逐日分解落实到各工段、各班组,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全程实施监督管理,施工项目实行“六方”(现场代表、项目负责人、纪检、造价、财务、监理)签字认可,重要施工项目同时留存影像、图照资料备查,规范了建设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典型事迹
工程建设人员以板房为家,以荒滩为邻,奋战在援建项目工地。2009年7月13日至7月16日清江河流域普降大雨、特大暴雨,清江河水位暴涨,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流量导致工程施工区域处于一片汪洋之中,龙江大道共4个标段被洪水淹没,但项目部成员不畏困难,在暴雨中组织着施工队伍防洪抢险。甲方项目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防洪抢险。洪水消退后,积极组织洪灾过后的清理、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项目部板房的重建、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安排。在短短的三天内,通过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和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步入正轨,项目部迅速得到恢复。2009年春节期间,龙江大道二期工程6个标段共400余工人放弃休息坚持施工。
四、领导评价和群众反响
龙江大道项目是继第一批龙江援建项目实施以来拟确定第二批实施的项目之一。龙江大道的实施,对第一批援建项目的效果起到补充完善作用。同时,给剑阁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龙江大道是一条连接纽带,它将第一批援建的三个安置小区和剑阁人民医院紧密的连接了起来(翠云路将穿过沙溪安置小区;滨河路穿过大仓安置小区和剑阁人民医院;龙江渡口大桥连接渡口安置小区)。大道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三个安置小区居民的出行难和就医难的问题,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方便,从而有力的保障了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龙江大道是一条安全生命线,其中的之江路和滨河路的两段河堤建设能有效的对清江河洪水进行防洪,切实保障沙溪坝和大仓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两座龙江大桥的建设实现了“渡改桥”的转变,改变了渡口社区及拐枣坝居民依靠渡船过河的方式,有效保障了过河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龙江大道把县城的两个消防站连接成了一体,疏通了消防通道,对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进行有效保护。
龙江大道是县城的一条大动脉,它将修城坝、沙溪坝、大仓坝和拐枣坝四个坝区连为一体,有效的拉动了四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沙溪坝和大仓坝两个坝区中,龙江大道地段的土地升值能达到翻番效果;通过土地升值,由政府主导土地开发来获得经济效益,然后用于龙江大道的7条附属支路的建设,进一步延伸了龙江大道的效用辐射范围。
龙江大道是县城的一条经济杠杆线,它连接了沙溪坝火车站和剑门关大酒店以及天赐剑门关温泉和大仓坝汽车站;它把来自全国的旅游游客带到了剑门关景区,有力的推进了剑阁旅游经济的发展。龙江大桥的建设将剑门工业园区和修城坝连接了起来,缩短了工业园区与城区和火车站的距离,方便了园区企业的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方便了园区工人的生活和出行,也带动了沙溪坝和大仓坝的商贸发展。
龙江大道是一条文化友谊路,大道的人文景观和绿化设施将采用龙江风格,体现出龙江特色。同时它是剑阁县人民进出城区的必经之路,剑阁人民将对龙江文化和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进行感受且时刻牢记在心。
龙江大道是一条社会制度优越性彰显之路,由于宝成铁路和绵广高速穿过剑阁县城,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都能目睹龙江人民援建的剑阁县城的龙江大道的风采,都能感知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可贵业绩。
剑门古镇(重点工程之六)
剑门关镇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是出川入蜀的咽喉要冲。集雄、险、奇、秀于一体的剑门关,自古以“天下雄关”而名扬天下,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为蜀中四大名胜之一,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三国蜀汉文化、红军文化、剑门关豆腐文化等,是旅游观光、研究蜀汉文化、品味剑门豆腐民俗文化的理想选择地。国道108公路纵贯南北,距县城、京昆高速和成西快铁剑门关出口12公里,距广元飞机场35公里,交通和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全镇幅员面积132.4平方公里,总人口17611人。产业以旅游、烤烟和畜禽为主。剑门关镇是1994年四川省首批的100个试点镇之一,2004年又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重点镇。2007年,通过四川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剑门关古镇东西两面靠山,且山势很陡,地形狭窄、呈带状,宽约为500米,北起剑门关景区关口,南至剑门关供水站,全长4.2公里,规划区面积2.13平方公里。规划概况为一河(剑溪河)、两街(新、老街)、三条路(剑梁路、剑仙路、剑龙路)、10座桥,常年居住人口6000人。
剑门关镇震前街道虽较狭窄,但房屋高低错落有序、完整。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剑门关镇造成了3.6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让即将开工建设的剑门关古镇风貌改造工程嘎然中断!中央决定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剑阁县后,黑龙江省与剑阁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剑门关古镇恢复重建作为援建项目,充分发挥龙剑两地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力争将“剑门关古镇”建成一个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集聚力的风景旅游基地,促进剑阁灾后重建迅速恢复,增强旅游发展的造血功能。
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其中:黑龙江省援建资金约6000万元,县财政投资约2000万元,243户场镇居民投资约2000万元。由县建设局按黑龙江援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剑门关古镇项目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上注重依托“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国家地质公园”、“剑门关4A级景区”、“翠云廊4A级景区”等资源,将剑门关古镇建设成为具有关、山、镇、水一体构成的川北古镇。
2008年6月8日,剑阁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古镇灾后重建的工作原则:先期开展房屋受损鉴定、排危工作调整完善好设计方案,使剑门关镇成为具有关、镇、山、木一体的川北古镇,具有生态文化、怀旧、观光休闲等各方面旅游功能的风景区;有关项目资金及工程投资统一安排,优化使用,并积极利用政策申报项目和争取投资,组建专门机构,奋力展开古镇灾后重建工作。
为了加快项目实施,古镇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长何海生亲自带队,昼夜兼程前往四川的平乐古镇、洛带古镇和黄龙溪进行仔细考察,可谓历尽艰辛。学习后,反复论证,在绵阳召开了专家组专题会议,进行方案评审。
2008年6月23日,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全面启动。由承建过双流县黄龙溪古镇风貌改造的成都永安建筑公司承建,共投入8名技术人员,10名施工人员,挖掘机2辆、装载车4辆、搅拌机3台,切割机4台。成都科新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质量监理。
剑门关古镇改造是剑阁县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子项目多。临街建筑物风貌整治工程包括从剑门关林园宾馆至剑门道班1220米,涉及单位和个户243户,门面576间,新建改建51800平方米;市政基础实施工程包括12500平方米的主街道,8430米雨污管排水工程,3600余米管线下地工程,1座拱桥的建设和维修工程,环卫实施配套和新建公厕工程,绿化建设工程,光亮工程;广场及空坝建设工程包括驿站、广场、磨坊坝、南入口停车场等;单体(小品)景观建设工程包括牌坊、牌楼、拴马桩、戏楼、财神殿、石阙等。老街民居风貌打造,包括衙门广场、古驿站广场、磨房坝及三座石牌坊等景观风貌改造。为此,镇委、镇政府将工程与景区开发、环境治理、风貌塑造、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等相结合,按照“旅游大镇”,“豆腐大镇”的战略,强力推进古镇道路整治、管网建设、风貌塑造、园林绿化、光亮工程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11月,随着立面工程的圆满结束,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工程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部分的施工——古镇道路改建工程。古镇道路工程由于古镇的地理情况和特殊原因无法封闭施工,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交出一份让黑龙江省人民满意的答卷,剑阁县委书记冯安富带着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全力为施工建设协调,组织一切力量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多次冒雨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作。2009年3月31日,冯安富在剑门关镇灾后重建示范工程现场调研后明确指示:4米宽的道路主道用毛条石铺设,要求石面自然,排列整齐,表面无明显加工印迹,其规格统一采用300×600×150毫米,不符合规范的条石不得采用。条石铺设采用按中间横铺两边顺铺的方式铺装。路面的水沟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转弯处做到自然圆顺。
2009年8月12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栗战书,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来到剑门关古镇视察,对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工程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9年12月31日,剑门关古镇风貌改造工程顺利竣工,
工程得到了四川省委、广元市委、剑阁县委及黑龙江援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同时也深受当地群众好评和赞美;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整个剑门关镇焕然一新,打造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具有川北民居风格的古镇,给这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旅游胜地增添了光彩和文化气息,慕名来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从而大大促进了剑门关镇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