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2011-08-15孙兰敏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1期
关键词:农民图书馆社区

孙兰敏

(肇东市图书馆 黑龙江 肇东 151100)

引 言

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达到6.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0.4%,“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农村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影响了科技兴农方针的落实,难以满足农民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要求。

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它具有人口密度底、同质性强、血缘关系浓厚、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经济活动和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农村社区在我国主要指的是行政村或自然村,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农村社区图书馆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村基层图书馆,目的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力量。

1.农村社区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 农村社区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渠道平台

当前广大农村社区仍存在着种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封建意识浓厚、“搓麻将”等不良风气,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科技兴农缺乏获取知识的渠道。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出现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弥补了基础设施的不足,开拓了村民获取知识的渠道,逐步减少农村的文盲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中心,一个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校,一处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所。农村社区图书馆为农民传播了健康向上的文化观念,帮助农民加强道德文明教育,抵制封建愚昧的落后文化,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奋勇奔小康的文化氛围。

1.2 农村社区图书馆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知识后盾

农村图书馆通过减少了农村文盲率,逐步消除农村知识贫困,帮助农民知识更新与实际运用,开展多种送知识下乡活动,为农民介绍、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并落实到实际生产中,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知识支持。近几年,乡镇企业有了飞速发展,带动了一批小城镇经济的崛起。农村图书馆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料和企业发展知识,满足了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内在要求,为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技术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后盾,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1.3 农村社区图书馆为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当前许多农村的法制和民主建设很不健全,封建思想和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民主和法制意识薄弱,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村的公益文化事业,担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通过其书刊、报纸以及其他宣传资料向广大乡村居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基层农村法治制度和民主自治制度的建设。通过自身的优势,采用举办科普法普班、讨论、辩论、征文、演讲、表演节目等多种形式,把法律知识、民主意识普及到民间,运用法律法规和制订相应的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教会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科学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村务。

2.我国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图书馆资料缺乏、过时

目前大部分的农村社区图书馆由于没有专门经费保障,大多靠捐赠,造成了农村社区图书馆中藏书和资料都很少,而且破旧过时,缺乏对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农林经验的介绍,难以满足农民对知识的需求。

2.2 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以及不能短时间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因,乡镇领导在主观上对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重视不够,轻视了农村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客观上县乡财政对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真正把文化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农村社区图书馆一般没有专项经费作保障,基础设施配备及活动开展都缺乏资金支持。

2.3 农村社区图书馆管理不当

大部分农村图书馆都设在乡镇机关中,不仅馆舍面积小,藏书量不足,阅读环境较差,而且农民去图书馆的交通不便和不愿进机关的心理因素影响,大大降低了农民阅读积极性,限制了社区农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利用。社区图书馆一般无法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往往是兼任的,大多数未接受过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培训,造成了图书馆开放时间不合理,白天上班时开放,大部分农民无法来图书馆,从而影响了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3.探讨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3.1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提高对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长远价值的认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将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政绩挂钩,加大对图书馆财政投入的监督与审核,专款专用。将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做到在政策、投入、管理上三到位,发挥主体推动作用,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带动全社会对这项公益事业的参与投入。

3.2 改革图书馆管理模式

将图书馆从乡镇机关搬离出来,选择合理的图书馆的地理位置,设置专门的图书馆阅览区,使得社区的农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进入社区图书馆学习;同时,通过设置专职的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调整社区图书馆开放时间,使社区图书馆真正起到为服务大众的作用。

3.3 充分利用多方渠道

图书馆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参与和合作。通过探索各种互赢的投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比如可以鼓励农药、农机、种业等涉农企业的投资,不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而且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鼓励居民将家中闲置的图书资源捐赠到社区图书馆,不仅开拓了图书来源,而且促进了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

3.4 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实用性

农村社区图书馆不同于一般图书馆的特点在于服务对象是农村居民,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农业科技知识的理解力较差,对实际应用中的转化性要求很高,农村社区图书馆在提供书籍报刊资料的同时,必须关注对农民知识运用的指导与操作。利用农闲时节,开展技术探讨、专家答疑、现场指导,组织专家讲解农业科技书籍,开展技术培训,将科学知识和实际技术带给农民,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结束语

农村社区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失少的一环,肩负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加快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是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长久之计。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联合政府、社会、公民的每一份力量来共同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

[1]朱婧文.论农村图书馆的困境与出路[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董瑞敏.农村社区图书馆与农村社区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

[3]金美丽.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J].贵图学刊,2009(1).

猜你喜欢

农民图书馆社区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图书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去图书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