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禽啄癖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1-08-15冯学文张志永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关键词:啄食产蛋雏鸡

冯学文,张志永

(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曲靖 655008)

鸡的啄癖行为造成的原因较多,其中以雏鸡啄尾,产蛋鸡啄肛造成的损失最大。

1 发生特点

1.1 年龄差异

任何年龄的鸡都会发生,以育雏期为最多。雏鸡从初生起就喜啄所接触的一切物品,以便认识食物,所以,一旦正常的生理行为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引发异常的啄斗行为。当一只鸡被啄伤,全群都会追逐啄食。个别鸡发生啄癖,很快波及全群。啄癖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成活率和外观体形。育成鸡、蛋鸡啄癖的发生程度与内外环境的恶劣程度有关,它不仅影响鸡体健康与产蛋量,也会造成高的死亡率。

1.2 品种间的差异

轻型鸡,如白来航鸡,要比中型、重型品种的鸡更易产生啄癖;蛋用型鸡较肉用型鸡更易产生啄癖。

1.3 饲养方式所造成的差异

大群笼养比小群笼养易发生;笼养比平养的啄癖发生率要高;密封式鸡舍的发生率比开放式鸡舍的发生率要低。

1.4 性别差异

就啄肛、啄羽、啄蛋的恶癖来说,母鸡的发生率比公鸡高。就啄头、啄冠而言,公鸡的发生率比母鸡高。

1.5 季节差异

对开放式鸡舍而言,一般来说在初夏至秋初这段时间内啄癖的发生率比冬季的发生率高。

2 诱发啄癖发生的原因

2.1 建立群序

鸡具有合群性与斗争性。所谓合群性,指它们通过呼叫与行动,互相传达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群体。然而群体内也有斗争性即生存竞争性,经过啄斗建立群体序位或“级”别,就是在鸡群中根据个体啄斗能力的强弱,自然形成的顺序,这一群体序位的形成,减少了非适宜性能量的消耗。雏鸡在鸡群中建立的啄斗顺序时期是从1周龄开始至11~12周龄结束,啄斗的高峰期在3~5周龄。生态学认为,对已形成的群序的任何干扰与破坏,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都会诱使啄癖加剧。啄癖是正常啄斗行为的变异,是在笼养条件下由于缺少足够的活动空间引发的。散养鸡在啄斗过程中弱者可以通过躲避或藏匿来结束啄斗,笼养鸡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无处躲藏,往往造成流血事件,红色的血对鸡群是强烈的刺激,结果会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尽快制止,将会在全群蔓延而引发啄癖。

2.2 换羽

一般来说,鸡在1个饲养周期中约换羽3次。第一次是从4周龄开始由绒毛换幼年羽;第二次从70~160日龄换为体羽(青年羽);第三次从100~140日龄由体羽换为成羽。换羽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饲料营养与气候条件,若饲料营养充足、气候适宜则换羽时间短,生羽速度快。相反则时间长,生羽慢。在换羽时期由于新羽生长,羽根血管充足,经强光照射羽根鲜红皮肤发痒,引起鸡的好奇而去啄食致伤甚至流血,导致啄羽癖大量发生。雏鸡换羽阶段由于饲养密度大,更容易引发啄癖。

2.3 性成熟

性成熟阶段,第二性征的出现,机体性激素分泌旺盛,攻击行为加强。尤其母鸡刚开始产蛋阶段,鸡蛋通过泄殖腔时容易将血管撑破,造成出血而引发同伴啄食。

2.4 营养因素

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或蛋白质质量差。蛋白质是维持鸡体生命、生长发育、羽毛形成与产蛋等的基本物质。如果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羽毛粉、皮革粉等质量较差的蛋白质,同样会引起鸡的蛋白质不足而引起啄癖。

日粮中某种氨基酸缺乏或氨基酸不平衡。由于新羽生长需要大量含硫氨基酸等营养,若日粮中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蛋氨酸缺乏,会引起啄羽。

日粮中维生素缺乏。VB12缺乏时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减慢、羽毛生长不良,引起啄毛或自食羽毛。生物素参与氨基酸代谢与神经营养过程,当不足时会影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引起爪上发生皮炎,头部、眼睑、嘴角发生表皮角质化,诱发啄癖的发生。泛酸缺乏时引起羽毛差、口角眼睑皮炎、脚掌痛;烟酸缺乏也能引起皮炎与趾骨短粗;往往也诱发啄癖。

日粮中矿物质元素不足或不平衡。Zn、Cu、Se、Fe、Ca、Na缺乏,或Ca、P比例失调,使鸡采食量减少,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引起鸡啄蛋、啄肛、啄羽和食血等恶食癖。

日粮能量高但粗纤维含量低。鸡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很低,尤其是雏鸡,过多的粗纤维会造成消化不良,但粗纤维缺乏时肠蠕动不充分,又容易引起啄肛现象,一般认为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在2.5% ~5.0%为适宜。

饲料中缺乏颗粒状物质。饲料粒度过小或缺乏沙粒,容易引发啄癖。

2.5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1只雏鸡可识别50只同类,在较小的鸡群中个体间熟悉较快,较少争斗。分群密度太大或单位面积鸡群过于密集,会使鸡情绪烦躁,增加群体间的争斗和对饲料及筑巢空间的竞争,易诱发恶斗癖。

采食与饮水槽位不足和随意改变饲喂方式,在采食位置与饮水器具不充足的情况下,处在群序下层的鸡在吃料时总是受到强者的驱赶与攻击,往往在强者吃饱喝足之后才有机会采食与饮水,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发育参差不齐。对于肉用型种用鸡,限制饲喂措施使鸡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鸡在停食的时间段表现得更富攻击性。

2.6 环境因素

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和通风不良。鸡舍温度高、湿度过大,空气中的NH3、H2S、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会破坏鸡体的生理平衡,影响鸡体的健康,特别是在高温、高湿(30℃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的情况下,鸡显得烦躁不安,散热受阻,若不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会诱发啄癖的发生。

光照时间过长、光照强度和光色不适宜。光照过强会强烈刺激鸡的兴奋性,对产蛋鸡可引起性成熟早于体成熟,早产引起肛门紧缩,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易造成脱肛,引起啄肛。利用自然光照的高密度鸡群,在中午时(即9:00~15:00),发生啄癖的较多,这就是光照过强的原因。封闭式鸡舍如有漏光处,亦易出现啄光现象,甚至伤及鸡体引起啄癖发生。光照过暗,对雏鸡而言会影响采食与饮水,从而影响成活率与生长发育。对成鸡主要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但可减少啄癖的发生。红光有镇静作用,能减轻啄癖。在灯光过于明亮、发黄时,最易引起啄癖。

2.7 疾病因素

外伤。鸡体受外伤或出血或因痘破裂,由于鸡对红色较敏感而引起互啄。

鸡体表寄生虫。鸡如果感染蜘蛛纲的刺皮螨与突变膝螨或鸡昆虫纲的羽虱等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以食血、食皮屑与羽毛为营养,刺激机体引起皮炎、不安、消瘦、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引起鸡自啄羽毛,有时造成外伤或出血,引起其它鸡只的啄食。

泄殖腔发炎或脱出,主要见于产蛋期的母鸡。产蛋母鸡由于难产造成的过分努责,使泄殖腔外翻,肛门破裂,严重时肛门同肠一起外翻,此时鸡最易受啄斗之害。另一方面由于机体缺乏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时,会增加尿酸盐的分泌,尿酸盐刺激泄殖腔黏膜引起炎症。当受某种细菌,如坏死杆菌、球菌感染会引起泄殖腔黏膜溃疡与坏死,这种炎症不断刺激鸡体,使鸡体感到不适而叼啄。别的鸡也争着参与一起啄,被啄鸡站立不动,一旦被啄伤出血,感到疼痛奔走时,已成为众鸡追逐的对象了。

一些下痢性的鸡病。如雏鸡白痢、鸡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早期,会在肛门附近挂些粪便等污物,不断刺激机体而引起自啄癖,或诱使其它鸡去啄。

2.8 其它一些应激因素的累加作用

在育成期进入产蛋期间,免疫、选鸡、转群时频繁地抓鸡,造成全群紧张。由于为开产准备而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并把育成日粮改换为产蛋日粮,这一系列应激的累加作用,往往造成鸡的惊恐,使啄斗加剧。

3 防制措施

3.1 断喙

国内外养鸡大量实践证明,断喙是防止鸡群发生啄食癖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蛋用鸡,还是肉用鸡;无论是高密度平养,还是笼养;无论是开放式鸡舍还是封闭式鸡舍均有效。

断喙质量很重要,如断得过轻,则很快长出新喙尖,鸡群仍然会出现啄癖;断得过长会影响采食和生长。

3.2 合理光照

光照强度以鸡可以正常采食为原则,光照时间除进鸡或转群后1~2d可以23h之外,一般不超过16.5h。产蛋箱除准备充足外,还要安置在光线较暗、通风的地方,以防产蛋的母鸡因肛门努责而被啄肛。

3.3 饲料营养全价平衡

饲料中应含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尤其要含有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此外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要满足需要,经常饲喂一些沙粒,可以有效减少啄癖的发生,因饲料原因引起的啄肛在查清原因后,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3.4 饲养密度适宜

适宜的饲养密度与饲养方式和鸡的周龄有关。如采用地面2/3漏缝地板饲养雏鸡应10~12只/m2;青年鸡6~7只/m2;成年鸡4~5只/m2;笼养鸡可比平养鸡提高饲养密度2~3倍。无论哪种饲养方式都必须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采食、饮水和活动空间。

3.5 加强疾病控制

通过净化和预防,有效控制肠道疾病的发生,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

3.6 加强管理

转群、免疫等对鸡群应激大的活动尽量安排在晚上。随时将被啄伤的鸡抓出来。如有饲养价值可在啄处涂些龙胆紫药水、碘酒或鱼石脂等颜色暗并带有特殊气味的药,然后隔离饲养。

此外,随时将具有啄食癖的鸡挑出,及时处理,以消除啄食因素,减少啄伤机会。采用密闭舍养鸡可降低啄癖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啄食产蛋雏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不要打扰一只啄食的冬鸟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啄食的母鸡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食醋可防鸡病
啄木鸟不患脑震荡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
2008年12月25日全国鸡蛋、淘汰鸡、肉毛鸡、雏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