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责任感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1-08-15周宏菊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2期
关键词:医德责任感医学生

周宏菊,何 振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 526020)

医学生责任感问题与对策分析

周宏菊,何 振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 526020)

医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而责任感就是医德修养的坚强支点。当前,医学生责任感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医学生的责任感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学生;责任感;问题与对策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神”,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健康幸福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而责任感就是医德修养的坚强支点。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和责任,医学生从走进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牢固培养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为今后的从医之路打好道德根基。可以说,加强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医学事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也是医学生自身成熟和完善的需要。

1 医学生责任感的内涵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就是个体在道德活动中因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个体对承担任务负责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明确归因[1]。

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从社会实质上看,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而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正是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体越是能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他人的具体需求,以及自己在满足这些需求中的作用,他就越有某种社会责任感,并表现出相应的责任行为。

医学生绝大多数将来的职业岗位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医疗卫生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未来的工作使命在于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肩负着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攸关的神圣职责,实践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从一定意义上讲,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也就是医护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责任感。综上所述,医学生责任感就是指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

2 医学生责任感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2.1 医学生责任感的总体状况

医学生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大多数都能意识到对自我、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有乐于履行责任的愿望及认真履行责任的行为。

对国家:大多抱有爱医之心,乐于投身实践。当代医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亲自见证了现代医学事业在探索生命奥秘、战胜SARS灾难、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因此,他们多数热爱医学,立志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部分医学生热爱医学,并乐于肩负使命。同时,大多数学生关心国际国内的社会公益事业,如对艾滋病患者、重大传染病疫情、国际灾害救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深知自己肩负的特殊重任,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上都有较大的内驱力和较强的自觉性,他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

对病人:大多怀有仁慈之情,愿意履行职责。关爱患者的生命健康,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精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重要品德之一,也是高度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医护工作面对的是病人,而病人所患疾病千差万别,发病原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医疗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大多数医学生能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病人一视同仁,充满关爱之情,认真履行职责。对病人诚信,使病人得到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是尊重病人及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责任,也是医护工作者崇高医德的体现。大多数医学生对待病人诚实守信,自觉抵制不良医风,保障患者知情同意的基本权利,并自觉保守病人的隐私和秘密,具有较好的法律保护意识。

对自我:大多持有积极之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坚实基础。生命是最可贵的,没有了生命,其他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多数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如果人生漫无目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枉费年华,这样的生命即使再长也毫无意义,人生价值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更不用说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了。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把握人生,人的一生应该在拼搏中度过,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看法是积极健康的。他们普遍意识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广博、深厚、扎实的现代知识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不再满足于“60分万岁”,而是希望在大学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全面发展,学到更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将来在医学事业上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2 医学生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医学生责任感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学生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学医目的趋于功利化。当前,因为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上不良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医护人员违背医德收取“红包”、“回扣”,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欲腐化不断膨胀,是非观念模糊,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医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了倾斜,比较看重金钱利益,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没有远大理想志向。医学的本来目的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但也有部分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并不是为了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他们之所以学医是因为“医护工作职业比较稳定”以及“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较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职业道德趋于缺失化。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对医务工作者有着更高的特殊的要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敬业和奉献精神。对医德规范和原则的认识是医德品质形成的发端,是医德规范与原则转化为医务人员个体医德行为的基础。医护工作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崇高职业。我国内容极其丰富的优良传统医德,一直陶冶着后世医家的思想品德,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优秀医护人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为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情感甚至生命,并以能为人类减轻痛苦而感到骄傲。然而,曾几何时,医护工作的意义被扭曲,被少数人理解为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作为医护队伍后备军的医学生中存有这种认识的也不乏其人。虽然多数学生了解医学生誓言和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中提出的 7条医学道德规范,但仍有部分学生一问三不知。尽管绝大多数医学生认同未来的职业道德责任和主要职责,但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他们的思想,部分优良医学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优良传统医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致产生了迷惘困惑的心理。部分学生忽视道德标准要求,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表现出职业倦怠,敬业意识淡化,眼高手低,自命不凡,鲜有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精神。

社会责任趋于自私化。社会责任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价值取向始终是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当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般会自觉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于社会整体需要。部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却有向个人利益倾斜的倾向,其表现为主观上他们虽不否认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一旦牵扯到具体利益时,又往往先考虑个人得失;客观上医学生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讲究技巧策略,表明他们力求在社会与个人之间找到“折中点”,既不愿被视为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员,同时又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或者是将这种损失降到最低。但当无法在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之间找到折中点,必须舍弃其一的时候,医学生应自觉放弃个人利益而主动地服从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才是医学生特殊社会角色及其社会责任观念的最直接表现。但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做到,他们有的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针对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退缩了。从本质上看,这些学生还是缺乏自己对社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以及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态度,而是趋于自私化表现。

对待病人趋于淡漠化。医乃仁术,关心病人疾苦,视病人如亲人是医护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应负的道德责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待病人态度的好坏,会对病人的治疗产生很大影响。好的态度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而坏的态度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病人身有疾患,精神上、肉体上都会有很大的痛苦,特别需要得到医护人员从各方面的关怀、支持和同情。医护人员的仁爱关心会增强患者的信心,打消他们在治疗方面的一些顾虑,从而在接受治疗时积极配合,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有些医学生没有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只是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对象,忽视“治病”与“治有病的人”的区别;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对待病人,甚至挖苦、讥笑患者,以致于病人失去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无视病人的知情权,不愿与病人讨论诊疗计划,回答病人的疑问不耐烦;不注重病人的隐私权,随意泄密露密,甚至把病人的隐私当作笑料谈论;对待临终病人缺乏同情关爱,忽视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感情等。

自我责任趋于轻视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说明医学生在对自我责任的认知上是清晰的、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浪费光阴,放纵自己,心理脆弱,重自由轻纪律,自我约束力较差,对学习和未来不够关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劲,轻视个体对自己的责任。医学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它要求将来从事这个专业的人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实践经验、高尚的道德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医学大学生由于学制较长,课业任务很重,实验课较多,学习比较紧张,少有时间参加体育、娱乐等活动,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身体锻炼,有较大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忽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对人生充满迷茫,少有严于律己,不能抓住美好时光丰富、完善自己,事实上是对自我责任的轻视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 增强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对策

医学生责任感弱化现象虽然只是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其影响却很是巨大,它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也会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幸福安康。因此,加强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医学生责任感弱化既有家庭、社会的影响和自身的不足,也有学校教育的偏失,但任何以社会的影响等原因来否认学校教育作用的思想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对于医学生责任感的强化,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3.1 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医学院校的任务就是把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医护工作者,使他们既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都需要强烈的责任感来垫铺。强化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途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之具有平等性、主体性、生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使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人性化和平等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中进行培养;尊重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体性,就要注重责任感形成的内化过程,注重教育过程的双主体融合,使医学生责任意识是自主形成而不是被动塑造;责任感培养要有生活性,即满足医学生的生活体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和心理环境,努力激活内在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责任感培养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来自于对医学生的实际,尤其是他们的思想和需要的关切、理解、把握,从而畅通交流渠道,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责任感的培养教育要联系医学生的思想心系学生,言传身教,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样才能增强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3.2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医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如果教师推卸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所以,医学院校要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给学生做出榜样,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度责任感的学生来。因此,教师不但要以言立教,而且要以身立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教师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真挚的情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学校要善于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

3.3 建构科学合理的责任感教育内容体系

责任感教育在医学生道德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建构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就成了医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基础性与关键性环节,医学院校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加强医学生的“三观”教育。责任感作为一种内心信念,反映了社会对进行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要求,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就会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自然本能所要求的相互需要和依赖。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理解中国的现实国情,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校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党校学习和党课培训,激发医学生的政治热情;通过“两课”教学及其它途径渗透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宣传白求恩、南丁格尔、钟南山、华益尉等典范人物的感人事迹,让医学生领悟做人的真谛,提升其精神境界,培养充满爱心的健康情感;认真组织医学生学习诵读《医学生誓言》并举行宣誓仪式,以督促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及以后的工作中,时刻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责任。

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第一,传播传统医德精粹,加强传统医德教育。“仁者爱人”、“医乃仁术”、“仁爱救人”等传统医德精华,历久不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高医粹的医学大家,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从医学子。对医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这些优良的医德精粹,使他们从思想深处领略古代名医大家的真谛,吸纳为医学献身的使命和责任。第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与美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融入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让医学生了解患者心理,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既是医疗的要求,也是医德的要求。第三,加强医德规范教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医德功能。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熟知掌握,用医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担负的道义责任,把病人的生命看成是第一重要的,千方百计地解除病人的疾苦,挽救病人的生命。医德来源于医疗实践,也只有在医疗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功效。医德教育在医疗实践中进行,会使学生对医德不仅产生理性认识,更会形成感性的直接触动。当学生亲身体会到病人在被疾病折磨时的痛苦,体会到患者家属面对自己亲人身患重病时的焦急与期盼,学生才会理解医者对于病人的意义,才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 18-20岁左右,其生理发展基本成熟,而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处于走向成熟而又不完全成熟阶段。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与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卫生问题逐渐增多,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医学生有较大心理压力的已超过 30%,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医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医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树立正确人生观、勇于承担自我责任的重要前提。

学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网上心理健康互动平台,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医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两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要全方位承担起育人的重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医学生的自我意识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3.4 全方位拓展医学生责任感教育渠道

加强医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要全方位拓展医学生责任感教育渠道,使责任感教育在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的基础上,紧密与医学、社会实践相结合。

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责任感文化。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底蕴和有效载体,对于医学生责任感养成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进行科学的校园规划。校园要合理布局,使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错落有致,加大绿化程度,给人以美的感觉,提高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合学校特点,设计制作突现责任观念的名人题词、画像、格言警句、宣传标语、医学大家雕塑等,营造良好的责任氛围;利用橱窗、校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始终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为医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名家的感人事迹,让那些医粹惠民众,德高励后人的故事,去不断的激励、教育我们的医学生,为责任感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每年举行一次全体医学生誓词宣誓活动,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开展学习南丁格尔、争做人民的好护士活动;注重表彰在学习、研究、医疗中做出突出成绩、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和学生。使广大医学生在“载体”教育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先进人物,弘扬先进事迹,增强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

积极参与医学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外部的教育影响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消化和吸收,并转化为内在的责任观念。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医学生参加医学社会实践,如:为社区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身体康复、养生健身、饮食卫生、防病治病等医学咨询;深入敬老院、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温暖;助残志愿者活动、学雷锋医技服务活动、“三下乡”义诊扶贫活动等。医学生通过参加医疗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亲身体会到患者被疾病折磨时的痛苦,家属面对亲人身患重病的焦急与期盼,真正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意义,这样才能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拒“红包”,抗腐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医学生社会化的步伐,而且能让医学生以准医护人员的姿态接受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沉甸甸的一份社会责任,强化他们“治病救人”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的观念,对病人一视同仁的观念,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观念等。

强化临床实习阶段的责任感培养。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责任感实践课堂。首先要抓好医学生实习前的强化教育。在进入医疗机构实习前,要抓好对医学生的实习前教育,使他们对临床实习及其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教育他们面对新的生活、工作环境和交际对象,要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要虚心好学,勤奋严谨,注意角色转换,力求以一个正式医护人员的身份投入实习工作中。其次要在实习岗位上对医学生严格要求。学校要组织力量,制定计划,重视对实习工作的领导,加强入院后的岗前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尽快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上融于实习医院整体之中,帮助他们适应从学校生活到为患者服务的转变。要严格按规章制度管理要求,在帮助医学生有效参加医疗实践的同时,逐步增强责任意识,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医护人员的职责要求。再次要严把临床教师师资关。临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医院要选派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临床教师带教。临床教学人员履行医护工作者和教师的双重职责,其所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高超的医学技术、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医学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652.

[2]段志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 (上)[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2):54.

[3]黄咢华,王华生,于中鑫.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23(2):78-79.

[4]刘 霞.职业学校学生责任感的调查与培养 [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4):99-100.

[5]朱 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3):399-400.

[6]刘 英,米方林,王大庆,等.谈新形势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2(6):580-582.

G410

A

1006-2769(2011)02-0222-05

2011-01-10

周宏菊 (1965-),女,湖北京山人,本科,学士,副高职称,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医德责任感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医德信念教育